| ||||||
產能不論黑白,由市場優勝劣汰,監管思路再調整,鋼鐵行業變局將至◎ 本刊記者 張伯玲 文等待多年,沙鋼集團董事長沈文榮終於為沙鋼等來了一個“戶口” 。 4月初,工信部公示了首批符合《鋼鐵行業規範條件(2012年修訂) 》 (下稱“2012版規範” )的45家企業,其中包括沙鋼等15家民營企業。 此前一個月,沈文榮在全國工商聯中小冶金企業商會(下稱冶金商會)第二次會員大會上呼籲,民營鋼鐵企業應該繼續加大節能環保力度,增加投入,搞好配套,確保達標,以爭取工信部的准入證。 對於那些未經政府核准而私自投產的鋼鐵 “違規產能” (俗稱 “黑戶” )來說,工信部的准入證是它們 “去黑化”的關鍵一步,意味著政府將追認其“合法性” 。 過去十年, 盡管政府屢次在經濟過熱期都祭出嚴厲的產能調控,中國鋼鐵產業在需求拉動下仍急速擴張,誕生了大量的“黑戶” ,這些 “黑戶”多為民營鋼鐵企業。2004年, “黑戶”之一江蘇鐵本鑄鋼有限公司(下稱鐵本)被嚴厲查處,成為一柄行業“懸劍” ,令衆多其他幸存的 “黑戶”急迫地尋求合法化通道。 工信部終於邁出了艱難一步,放棄多年來收效甚微的行政審批管制,轉以環保、規模等質量標準引導行業秩序。 產能不論黑白,由市場來優勝劣汰,這一監管思路的調整勢必迎來鋼鐵行業新一輪格局變化。在民營鋼企效率優于大部分國企的現況下,有業內人士大膽預測,中國鋼鐵行業是否會由 “國進民退”轉變為 “民進國退”? “黑戶”轉正之爭 沈文榮曾不止一次得到上級部門消息,稱沙鋼已獲得工信部的審批,只需等待公佈。但這一等,就是兩年多。 “我們第一次被告知沙鋼已通過工信部的審核,是在2010年工信部發佈《鋼鐵行業生產經營規範條件》 (下稱“2010版規範” )後不久。 ”沈文榮對財 新記者稱,但之後名單一直拖延未出。 “2010年版規範”被認為是為違規 產能合法化開了窗口。但同年11月3日,國家發改委、國土部、環保部聯合發佈《關於清理鋼鐵項目的通知》 ,要求對鋼鐵項目進行一次性清理,這令本來有望通過工信部追認獲得“戶口”的鋼企又陷入困惑。 “工信部從2010年就審批通過了第一批企業,遲遲未公佈的原因就是工信部和發改委在這上面較勁。 ”一位接近相關政府部門的人士對財新記者透露,工信部主張給沒審批的產能都轉正;發改委卻認為如果對黑產能轉正,政府就失去了公信力,雙方意見一時難以統一。 “直到2012年下半年,發改委對違 規產能如何合法化問題才有所鬆動” ,但目前發改委對工信部此次公示的企業不承認也不否認, “就是不出來表態” 。 2012年9月,工信部修訂了 “2010 版規範” ,將原規定鋼鐵項目審批需“附企業申請材料及有關土地、項目核准或備案等審批文件、證明文件報送工業和信息化部” ,刪去了其中 “有關項 目核准或備案等審批文件”等文字,只提需 “附企業申請材料” 。這一修訂釋 放出工信部前置審批轉向放鬆的跡象。 多年來,中國的政府部門以行政審批控制鋼鐵產能增長的努力收效甚微。 “近十年來,鋼鐵行業結構調整的重點之一是控制產能過快增長。 ”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副司長苗治民在 “鋼鐵行業規範條件媒體通氣會”上表示,行業管理主要依靠行政審批,如嚴格控制新項目上馬、銀行不予貸款、土地不予供應等。但在巨大的市場需求拉動下,在有產量就有效益的大環境中,企業更多地注重規模擴張,致使中國鋼鐵產能逐年攀升,2012年高達10億噸。 “我們要積極探索鋼鐵行業管理的新模式。 ”苗治民說。這即為 “2012版規範”誕生的背景,工信部希望探尋既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又能讓行業有序發展的管理新法。 “2012版規範”從之前的重審批門檻轉向重環保和規模門檻,主要從產品質量、環境保護、能源消耗和資源綜合利用、工藝與裝備、生產規模、安全衛生和社會責任等六個方面提出了規範要求。一家國內排名前十的鋼鐵企業的負責人認為,工信部兩次出台行業規範,對民營鋼企都是好事, “至少給了民營鋼企一個准入的合法途徑。 ”“2012版規範”出台後,鋼鐵企業爭相上報申請,大批 “黑戶”欲藉此走到陽光下。據苗治民透露,共有104 家企業提出了申請, “這些企業2010年粗鋼產量達到3.87億噸,占當年全國粗鋼產量的60.7%。經過初審、評審等程序確定的符合規範的首批公示的45家鋼鐵企業,2012年合計粗鋼產量約3億噸,約占全國粗鋼產量的41.4%。 ” 必要的“戶口” 如果不是2004年發生的 “鐵本事件” ,中國的民營鋼鐵企業不會那麼在意是否有“戶口” 。 2004年4月,佔用耕地6000余畝,預算投資超過百億元,設計總產能800 萬噸的江蘇鐵本新廠項目被政府緊急叫停,國務院派出發改委、國土資源部等九部委人員組成調查組進駐審查。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責成江蘇省和有關部門對鐵本公司違規建設鋼鐵項目有關責任人作出處理。經過 “馬拉松式”的審判,2009年4月,鐵本鋼鐵董事長戴國芳以“虛開 抵扣稅款發票罪”判刑5年。與鐵本同時被叫停的還有寧波建龍鋼鐵公司,理由是在項目審批、土地審批、環境保護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違法、違規問題。 “這兩家企業的地理位置離我們都不遠,當時沙鋼也是剛剛計劃建成650 萬噸的熱卷板生產線,大家都很擔心新項目也被叫停。 ”沙鋼集團一位高層對 財新記者回憶稱,當時沙鋼項目僅取得國務院經貿委的批准,還未獲得國家發改委審批。國務院調查組也進駐了沙鋼,前後調查了三次。最後,調查組發現沙鋼報批手續比鐵本齊備,經濟實力也在鐵本之上,並且項目基本建成,終於放行。 雖然沙鋼僥倖逃過一劫,但仍受了“鐵本事件”的強烈刺激。 “一方面擔心不知道何時又會來一場清查;另一方面就是經營上的挑戰。 ”上述沙鋼高層透露,當時最明顯的就是資金難題, “在此之前,一家家銀行到企業來都搶著要給貸款,後來卻一分錢也不願意借了,理由是產能不合法,有風險” 。而由此帶來的另一個重大影響就是上市推進受阻,沙鋼直到2010底才借殼 ST 張銅上市成功。 “鐵本式”清查後來在中國鋼鐵行業沒有再現。但國家對鋼鐵行業調控不斷,其中最常提及的是“淘汰落後產能,實行兼並重組” ,民營鋼鐵企業亦首當其沖。 “市場行情好的時候,民營鋼鐵企業和國有鋼鐵企業都相安無事。一旦行情不好,國家就會出台政策,比如限電等措施,來限制民營鋼鐵企業。 ”河北省一家年產超過500萬噸的民營鋼鐵企業負責人對財新記者表示。 比如2010年9月,節能減排風暴席卷河北,在節能減排方面投入較少的民營鋼鐵企業被首先斷電停產。 “一方面,確實是企業環保設施落後;另一方面,因為沒有身份,節能減排肯定是先保有身份的國企。 ”上述河北鋼企負責人表示。所以,獲得合法 “戶口” ,確實是許多有實力的民營鋼企不得已的渴望。 民營鋼企標誌性轉折 “力爭到‘十二五’末,將80% 左右的現有鋼鐵產能納入到規範管理範疇。 ”苗治民表示,對符合規範條件的企業將支持其開展兼並重組、淘汰落後產能、技術改造、節能減排等結構調整工作,並給予一定政策獎勵和信貸支持。這意味著,更多有實力的民營鋼企不僅能獲得身份認可,同時還能得到兼並重組的政策支持,這是民營鋼企未來發展的重大利好。 在中國鋼鐵行業中,民營企業的盈利能力一直好于國有企業。根據冶金商會對79家民營鋼企統計,2012年民營鋼企實現利潤總額189億元,噸鋼盈利55.4元,銷售利潤率為1.03%。另據冶金商會對河北、山西、山東三省民營鋼企的調查,民營鋼企噸鋼利潤在70元左右。對比中鋼協的數據,2012年全國重點大中型鋼企銷售利潤率僅為0.04%,噸鋼利潤僅為2.6元。 “此前中國鋼鐵的兼並重組大都是國企作為兼併主體,即使一些盈利性好的民企也會被不如自己的國企兼併,主要原因就是 ‘戶口’問題。 ” 中國冶金工業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海民表示,民企身份問題一旦解決,完全可能由更多的民營鋼鐵企業作為兼並重組主體,展開收購重組。如果樂觀估計,鋼鐵行業可能會由現在的“國進民退”轉變為 “民進國退” 。 據中鋼協副會長劉振江透露,2013 年一季度行業情況並沒有改觀,鋼鐵企業經營狀況一月不如一月。鋼鐵行業勢必迎來一輪大的“洗牌” ,一部分沒有競爭能力的企業將退出市場。 “今後幾年是鋼鐵企業收購兼併的好時機。但我們對收購對象是有選擇的,要看價格是否合適,產品是否互補,還要看我們能否管理好。 ”沈文榮表示。 北京鋼聯資訊總監徐向春對財新記者表示,雖然以民營鋼企為主體的收購將增多,但是民企兼併國企實施起來還 是有難度。 “民企是否願意承擔國企的負擔,地方政府是否願意放手國企,這都是制約因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