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PPS賣了,下一個是誰?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4/2665280.html

2010年4月22日,奇藝(後更名愛奇藝)與網民見面;

2010年6月 1 日, 酷6網借殼上市;

2010年8月12日,樂視網A股上市;

2010年12月8日,優酷赴紐約交易所上市;

2011年7月20日,原定於在納斯達克IPO的迅雷突然決定暫停上市;

2011年8月17日,Nasdaq出現了土豆的身影;

2011年9月27日,人人宣佈收購56網;

2012年3月12日,優酷土豆合併;

2012年3月28日,百事通收購風行在線部分股權;

2012年4月10日,證監會文件顯示暴風尋求國內上市;

2012年11月2日,百度收購美國私募公司普羅維登斯資本所持有的愛奇藝股份;

2013年4月25日,多方消息源確認,百度收購PPS。

網絡視頻是目前重要的網絡娛樂方式,十年間,這一行業已經催生出不少成氣候的團隊。然而,這些團隊大多仍然面臨著盈利上的壓力或者困難,再加上人口紅利的利好消失殆盡,一些不堅挺的團隊已經被淘汰,也有一些團隊通過上市、被收購等找到了自己的出路。

從上面這份不完全的時間表上我們看到,視頻行業風起云湧,競爭越來越激烈。創業邦曾經在《視頻客戶端的黃昏》一文中梳理過幾家視頻客戶端的成長歷程,那我們不妨結合著這些成長記錄,試著探尋在現有網絡視頻格局下,那些尚未做出選擇的團隊會何去何從。

暴風影音:曾錯過在線視頻,有望A股上市

馮鑫到現在都清楚地記得2007年的一個數據:本地視頻和在線播放的市場佔比大概是3:1。但是目前這個比值已經嚴重倒掛為1:9。本地播放市場在嚴重萎縮,且預感到大勢將去,2007年,暴風影音推出了在線影視播放。 「但是,我們做在線犯了錯誤,不是方向的錯誤,是時機的錯誤。」馮鑫對《創業邦》說。

馮鑫堅信,一個傻瓜用戶需要的是,打開一個播放器能看到所有想要的節目。所以,暴風影音準備加入在線觀看視頻的功能,用戶打開暴風影音,不但能看本地內容,還能通過播放器在線觀看。但是馮鑫不打算自己花錢買內容,而是把其他在線視頻資源都聚合到暴風這個平台上來。2008年上線的第一個版本,內容就是從土豆嫁接進來的(酷6也是暴風有意合作的對象之一,但是沒有談成功)。

在馮鑫的邏輯裡,這是一個雙贏的做法。但是在線視頻網站未必買賬,當時土豆和酷6是暴風首選的合作對象。然而,就在暴風準備上線的前幾天,酷6突然終止了合作(當時已經考慮出售),土豆後續反應也並不積極。

基於聚合思路,從上線第一個版本開始,暴風在在線視頻播放上面沒有什麼技術積累,只是在做其他網站的內容索引。據馮鑫說,當時視頻網站起步不久,很不穩定,暴風整合過來,導致用戶的不信任。沒辦法,他們只能自己買版權,做P2P,直到2010年底,暴風才開始做自運營內容,「比他們推出晚了很多,所以貽誤了戰機。」馮鑫說。

「暴風錢融得不多,跟視頻網站拼不起。這才是硬傷。」王濤說。

暴風影音先後在2006年10月和2007年4月,從IDG獲得 300萬美元和600萬美元的投資。直到2008年12月,才再次拿到由經緯中國主投、IDG跟投的1500萬美元。而優酷從成立到提交上市文件,共獲得五輪融資,融資金額為1.6億美元和1000萬美元技術設備貸款。

相比PPS、PPTV要赤手空拳地佔據領地,暴風守著一批數量龐大的本地用戶。艾瑞數據顯示,在影視播放類別,暴風的日均覆蓋人數為2411.8萬人。「如果暴風能把現有的用戶轉化為在線用戶,肯定能省很多推廣費用,而且這些都是最直接的用戶,都是看影視劇的用戶。現在能生存下來的,每家肯定有一些自己的特長,否則早被洗掉了。」王濤分析道。

後來,媒體曝出暴風退而求其次,正在轉向國內創業板上市,另外,暴風也進行了一系列股權梳理。經緯中國和IDG美元基金悉數退出,IDG的人民幣基金保留少許股份。而退出部分的資金由中信證券旗下的金石投資和華為購買。實際上,這些動作早在去年已經完成,是業內公開的秘密。

現在,PPS已經投入百度的懷抱,在某種程度上講,PPS也是暴風的競爭對手,而PPS有了百度這個靠山之後,將繼續擴大自己的地盤,這肯定給暴風一定的壓力。縱使金石投資和華為財大氣粗,但也必然有退出壓力的,坐以待斃只會留給競爭對手更多侵蝕自己的地盤的時間,既然在考察國內上市的行情,相信上市不會太遠了吧。

快播:投資人不著急,創始人還有大計劃

2007年底,王欣創辦了快播。依靠P2P技術,幫助中小站長做視頻網站,短短幾年時間內,快播成為視頻行業的一匹黑馬。周鴻和曾李青是快播的天使投資人,後來快播拿到了軟銀賽富2000萬美金的A輪融資。

快播的模式是這樣的:首先,通過他的P2P技術,不需要很多服務器就可以建立很多影視站點。比如,原來的一台服務器只能承載1萬人同時在線,而現在可以達到15萬人。前提是,必須使用快播的一套服務系統,所以這些網站不同於主流視頻網站的flash播放格式,快播可以控制這些網站的發行鏈。其次,這些網站甚至不需要內容。只要有種子釋放出來,播放得次數越多,分攤的成本越低,量也就越大。

「他比較聰明的地方在於,做成了一個工具。這些工具非常方便,你播什麼跟我無關,所以算是走在邊緣上。」業內人士蘇軍說。

截至2011年底,每天使用快播技術的中小網站接近2萬家,快播播放器周活躍用戶達到1.8億。 鄒勝龍說,「這個模式本身是沒有問題的,他向這些沒有能力的中小網站提供一項技術,這些網站因此就具備了運營視頻的能力,這些技術本身又能大大節省運營的帶寬成本。

但最大的問題在於,這些網站運營的相當一部分內容是不合法的,它的版權甚至於有很多不規範的內容。」 蘇軍說,「快播的模式沒那麼好做的,迅雷也嘗試過做一款快播的東西,做到後面沒人推了,中間還是會遇到不少問題的。他們沒有投入很大的精力,只是一個小嘗試,快播卻是一個公司在做,產品前端的體驗差別很大。」

艾瑞數據顯示,在客戶端影視播放類別,快播已經位居市場第一。而根據快播公司提供的數據,快播安裝已經達到4億次安裝,同時在線人數突破1000萬,2011年收入接近1億元。 跟大部分視頻網站一樣,快播的收入來源主要靠廣告。站長掏錢買服務器,拿到廣告收入後,一般站長拿大頭,快播拿小頭。但是因為涉及到版權問題和色情內容,早年廣告主並不太認可。56網副總裁李浩說,到目前為止,快播都沒有品牌廣告客戶。

「歐萊雅、奔馳、寶馬哪個願意把自己的廣告投放進去?而且版權商現在很聰明,去告那些視頻網站,最多賠小幾千或上萬塊。但是去告那些廣告投放商,賠得很猛,而且品牌形象很受損。現在廣告主非常在意投放的媒體是否正版、是否高端。」蘇軍說。

另外,快播如今還面臨著百度影音的競爭,後者是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很多站長甚至需要在快播播放器和百度影音間做二選一的取捨。

快播正在努力洗白自己,開始自己購買版權資源,希望能變成一條光明的發行渠道。去年,快播還推出了快玩遊戲平台,意在通過遊戲聯運拓寬收入來源。「但是能否洗白,還不一定。」馮鑫說。

而根據2013年1月《民營經濟報》對快播CEO王欣的採訪中我們可以找到這樣一段文字:

「快播其實之前有考慮過上市的問題,還成立了IPO小組。不過當時正好是淘米上市之後,海外上市環境一直不好,後來就停掉了。我們也趁這個時候重新理順自己的模式。」王欣說。「如果我們這個時候上市了,頂多也就是個小360、小迅雷,但是我們覺得這樣低估了快播,因為我們是在娛樂技術上有想法的公司,我們應該把自己的技術和平台完全展開,讓大家認識到快播是一家很牛的技術公司,而不只是一個播放器。」

「投資人也認同我們的想法。現在上市了,他們最多也就增加幾棟別墅。他們要的不是這個,他們要的是另外一次成功。這也是曾李青和周鴻禕至今的唯一一次合作。」王欣不無得意地說。

如此看來,投資人不催,創始人不懈怠,用戶沒放棄,快播的變現能力和玩法仍然有不小的進步空間,但這個空間究竟多大,就要看創始人的智慧了。

迅雷:兩度暫緩IPO,仍不想賣

最早的迅雷看看就是一個視頻門戶,是國內第一家做P2P視頻點播的。迅雷的客戶端被嵌在網頁裡,用戶看不到。馮鑫形容它有點像加插件版的優酷。所以,迅雷是有著客戶端的內核,但外殼走的是網站模式。

2008年,迅雷看看還推出了自己的影音客戶端。對迅雷來說,在線視頻業務和推出客戶端都是為了能圈來更多的用戶。迅雷通過下載推廣自己的播放器,是順手的事情,成本極低。截至2011年2月,迅雷下載在整個中國下載軟件市場已經佔據78.7%的市場份額。2010年,迅雷下載工具每天有1.38億次下載,其中主要下載任務是視頻。

通過用迅雷軟件下載的本地電影,迅雷完全有能力推薦用戶用哪種播放器,甚至默認自己的播放器,就好像消費者在沃爾瑪超市裡閒逛,發現了沃爾瑪的自有產品品牌一樣。

跟所有在線視頻一樣,迅雷看看也同樣面臨版權資源問題。相比馮鑫的借力打法,技術出身的鄒勝龍更偏於保守。蘇軍說,迅雷當時的P2P技術已經做得很牛了,但是版權方面的投入是沒法靠技術來節省的。而且迅雷沒有得到足夠的資本,因為做了那麼多年,董事會很希望迅雷先把收入打平。

所以,一開始的時候,迅雷曾涉足灰色地帶。因為當時缺少版權代理商,所以國外的片子買不著。據說,迅雷被有段時間幾乎天天都有官司找上門。目前,迅雷也在加大版權方面的投入。鄒勝龍告訴《創業邦》,去年(註:2011年)他們有3億元的內容採購。

根據迅雷去年(註:2011年)的招股書,2008年、2009年、2010年,總營收分別為1680萬美元、2960萬美元、4280萬美元,這些數字不僅與優酷不相上下。根據艾瑞的數據,2011年4月,以每月獨立訪問用戶數計算,迅雷是中國第三大流媒體視頻門戶,而且還先於視頻網站實現了盈利。儘管迅雷的財務表現不差,但是估值卻明顯低於同行。這也成為迅雷兩度暫緩IPO的重要原因。

李浩認為,迅雷的情況不完全是經濟環境的原因,美國投資者對BT種子有心理陰影,「他們會覺得版權風險漏洞太大。」在客戶端這一塊,李浩認為PPTV和PPS的機會更大。因為他們的模式從商業法則上來講,相對安全很多。

據說,迅雷現在估值大概三四億美金。一位接近鄒勝龍的業內人士透露,陳天橋曾經願意花5億美金收購迅雷。「但是鄒正龍是很有理想的人,他要是為了賺錢早就賣了,他真的想做一個上市公司,他是很有夢想的人。」

慢慢的,影片下載已經不再是用戶看視頻看電影的主流方式了,在線的播放器很多,包括迅雷自己也在做,那麼,下載的吸引力正在加速消失,而在線播放又面臨眾多競爭對手。當然,我們依然不能忽視迅雷擁有的千萬級的付費用戶數,這對於某些尚未在盈利上有所進展的公司有一定的吸引力。 對版權問題的擔憂導致國外市場不認可,自身盈利能力也只能算是尚可, 努力洗白是需要時間和大把鈔票的,找個合意的婆家雖然有難度,但不失為一個好去處。

PPTV:PPS收購了,PPTV還要耗下去麼?

「80後創業人。因為想在線看球,我創立了PPTV網絡電視,這裡有說不完的創業故事。」這是PPTV創始人姚欣的新浪微博簽名。

PPS和PPTV這兩個團隊,同在上海,成立的時間相仿,做的事情也差不多,經營狀況也基本一致。都曾迷茫,都曾掙扎,都曾試圖上市或尋求收購,甚至一度傳出兩家公司互相收購的傳聞,可見兩個團隊淵源頗深。

可能略有不同的地方在於,PPS的片源更豐富一些,在二三四線城市有著巨大的用戶影響力,這是他們的優勢,而PPTV剛一直以體育直播見長,曾一度是體育直播的不二選擇。

去年底,有消息稱PPS和PPTV同時在市場上尋找買家,這兩家同時經歷著「七年之癢」的團隊,都有一種熬不住了的感覺。此番PPS也算是提前塵埃落定,PPTV仍在徘徊。

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條來自DoNews的消息:由於PPTV在得到軟銀2.5億美元投資後,估值太高,業務又缺乏重大進展,錢卻已燒光,目前面臨無人能夠接手的困境。

這條消息信息量很大,也暗示著PPTV現在狀況並不是那麼理想。PPS現在只賣出了3.5億美元的價格,看來PPTV估值打折恐怕難以避免,當年軟銀的這2.5億美元投進來後,軟銀在PPTV的持股比例為35%。也就是說,本輪融資對PPTV的估值超過7億美元,是現如今PPS售價的2倍。

如果PPTV也以3.5億美元賤賣的話,資方恐怕很難同意。所以,收購這事,特別是PPS交易達成後,PPTV已經卡在了投資方和市場中間,耗下去非長久之計,相信不久後,PPTV的新聞就會登上各家媒體頭條。

上市之路漫漫,整合仍在繼續

曾幾何時大家都覺得上市應該跟隨自己的步調,迎合自身發展需要而上市,但幾家先行者跑步上市後,有些人才意識到悔之晚矣。人們開始忌憚像土豆這樣做「老二」的結局,但流血上市,賤賣公司,似乎已經成了這一行業的主旋律。版權大戰還在繼續,融資已經不易,盈利狀況並不好的這些公司,都有著規模不小的嗷嗷待哺的團隊,心情之焦急我們完全能夠理解。

這兩三年用戶有一個非常直觀明顯的感受便是:廣告越來越多,越來越長,有種廣告中間插播電視劇的感覺。努力造血自然可以續命,而另闢蹊徑或許也是一條出路,比如說快播和愛奇藝,包括國外的Vimeo都有點這個意思,整合了PPS之後的愛奇藝顯然會比當年土豆上市更有底氣。但船小才好調頭,那些已經發展了快十年的准巨頭們,還有能力來個內部創業讓團隊面貌一新麼?

如果收購的可能性仍然存在的話,那麼除了已經有過收購行為的百度、優酷、人人等公司之外,似乎每家都有砸下這筆錢的可能性,這是個好事。不管是上市還是收購,大家看中的都是成長性,沒人喜歡那些一眼就能看到未來的公司。如果團隊不能以創新帶動成長的話,也許互相整合以達到更合理配置資源的目的,還能給資本留下一點想像空間。這也許會是百度收購PPS的理由之一麼?

市面上仍然沒流露出任何整合已經結束的跡象,馬太效應已經將小團隊擋在角鬥場的外面,已經站在擂台上不得不出拳的鬥士們,要麼打到最後,要麼躺著出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97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