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2013-4-1 工作記錄 Romney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jdw7.html

 昨天下午被導師叫回去開了一個下午的會。又在被催論文進度。壓力略大。

  今天上午被導師抓差了,考研複試,我被抓去當了一天的記錄員。

   晚上在讀CFA,讀到遞延稅項一節。理清楚了之前的一些模糊的地方。

   經常沒事的時候瞎琢磨一點東西,在這裡寫下來,作為自己思維進化的一個記錄吧。雖然或許若干年後再看,會覺得當年的自己是個傻逼。

1、土幣

  貨幣和資產價格,是一對孿生子。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貨幣的創造進程離不開資產。

  一個典型的信貸擴張過程,或者說貨幣擴張過程是這樣的(貨幣創造進程和信貸投放是一個硬幣的兩面),資產價格上升,導致了資產作為抵押品所能獲得的抵押信貸量上升,而抵押信貸量的上升,又進一步推升了資產價格。這個過程中,信貸量猛增,資產價格狂漲。貨幣量也跟著上去了(信貸投放的本身就是一個貨幣創造過程)。

    在房地產泡沫中,這一進程體現的尤其明顯,房地產價格上升——作為抵押品的房地產抵押貸款上升——更高的房價。

   近年來很火的金融加速器理論,其立論的根由也在於此。順便小小的八卦一句,金融加速器理論的創造者就是現在的美聯儲主席伯南克。

    因此,貨幣量本身,並非是完全受某些人或者某些組織控制的東西。他的背後是資產的投放量,是投資量,是信貸量。認識不清楚這一點,會影響我們對於現實的認知。

    在我們討論中國的M2時,脫離政府的土地投放量,而將注意力集中於央行上,是不明智的。

    地方政府的土地投放,之所以能夠成為中國貨幣創造中的重要因素,這是因為,地方政府的國有土地,是極好的銀行貸款抵押品。地方政府的融資平台,其資本金,很大一部分是「土地資本金」,即以土地抵押來獲得銀行信貸。這裡,土地實際上充當了「資本金」的角色。

     於是,地方政府的土地投放量越大,依託土地的抵押貸款就越多,信貸投放量就越大。貨幣也就不受抑制的超發了。與此同時,投資過度,通脹上升,產能過剩等一系列問題,也就出來了。

     這種土幣,真是一種中國特色的現象。我很懷疑,中國的貨幣量和地方政府的土地投放量,有比較顯著的正相關。等把導師的事情忙完了,就這個問題寫上一篇論文吧。

    當然,從這個視角來看,弗裡德曼對於大蕭條中美國央行的批評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了。資產價格狂跌,那麼依託資產進行的銀行信貸量肯定就會狂縮,這又加劇了資產價格的下跌。這個時候信貸量肯定會下去,貨幣量肯定也會跟著下去了。

    這個時候,如果資產價格不上去,貨幣量估摸著是上不去的。此時,只能通過政府的赤字財政來穩住就業和資產價格了。央行又能幹啥呢?

 

2、產能週期和槓桿週期

   前天在公司樓下跑步,邊跑邊瞎琢磨。   

    felix講的實物量和貨幣量。

    從其週期性上來看,似乎可以從產能週期和槓桿週期上來看。

      比如白酒股,就經歷了一個典型的產能週期,從1000萬噸到300萬噸,再回升到1000萬噸的大周期。

      去年在做茅台的時候,就心裡在想,根據歷史經驗,1000萬噸的時候,大概要崩盤吧。過了不久,還真崩盤了。對於穩定的行業,產能週期,是一個不壞的參考指標了。

      所謂槓桿週期,本質上也是債務週期了。上次看數據,看到一個對比,發現美國大蕭條前和2008年前的家庭部門負債率都很高。歷史總是在重複昨天的故事。

     在《八百年金融荒唐史》中,作者歸納的數據也告訴我們,債務週期是客觀存在的東西,對於金融部門,這種宏觀上的債務週期的影響,更是顯著了。債務危機經常就伴隨著銀行危機。

     從某種意義上說,金融部門是其他部門的債權人,他也生產一樣東西——其他部門的負債。觀察整個國民經濟其他部門的負債量,實際上也就是在觀察金融部門的產能週期了。

      從目前有限的觀察來看,歷史真是在一遍一遍重複昨天的故事了。

 

     隨手一寫,如有錯漏,煩請指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22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