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如果巴菲特的教科書還不夠完美,我們要如何判斷中國企業的未來? 投資人生

http://xueqiu.com/6859684545/23040540
引言:
     1、一分為二的世界觀


      眾所周知,以股價的啟動為中軸線,技術分析的買點可以分為左側買入法和右側買入,反轉前的買入成為左側,反轉並確立趨勢以後的買入則為右側。

      無獨有偶,關於價值投資,也可以根據時點分為兩大學派,一方面,以企業已發佈或者即將發佈的財報為依據,買入並持有績優股是大部分人眼中正宗的投資哲學。而另一方面,部分投資者卻靠著預測行業和企業的發展,通過持續買入價格低迷的優質股票來獲取收益。

      2、對立還是融合?

      某種程度上,保持中庸之道或許是更大的智慧,正如技術高手所言,一種可能有效的做法是在左側建30%的倉位,等趨勢確立再大舉買進。所以,本文的重點不在於爭論汽車的儀表盤和後視鏡哪個更重要,相反我們要暫時擱置爭議,對企業未來的判定做一番深入的研究,並試圖還原事實的真相。

正文:
      一、能否判斷一家企業的未來?--常識+觀察+能力


      彼得林奇在擔任基金經理期間,曾經到一所小學舉辦投資教學會,結果班上小朋友選股結果讓他這位明星經理感到汗顏,常識+觀察+能力圈讓這些不韻世事的孩童找到了耐克、可口可樂等大牛股。這是一個鮮活的案例,證明有選擇性的判斷一家公司的未來其實並不難。

      同樣,6年前,到街上隨機採訪一位中學生,問他對蘋果手機以及這家公司的評價,你一定和聽到和巴菲特先生所給出的截然不同的肯定回答,那麼what『s wrong?究竟哪裡出了錯?

      其實事實很可能是這樣的:利用自己的常識判斷一家公司的前景不難,中小學生們都能勝任,而難得是要懂得識別行業的拐點,在行業衰敗或者企業走下坡路之前就選擇離場走人。

      二、要不要判斷企業的未來?---這或許是問題的關鍵

      1、做菜吧,你的選擇


     父母在我結婚前總是很替我擔心,因為他們覺得我不會做菜,以後小家庭獨立生活會因此產生矛盾。投資人9成以上都是男性,我想你們都很清楚,自己是真的不具備做菜的能力、學不會嗎?當然不是,煮菜做飯從來只有願不願,想不想,而不存在會不會的情況!

      或者這麼說吧,因為有時候在父母家蹭飯,你的妻子還算賢惠,自己經常在外就餐或者叫外賣,有時候幾片面包也能打發,再加上你更願意把時間投入在學習、思考等自我增值的方面,以上情況讓你有條件選擇不自己做菜。但是你若在家裡擺出一副不願下廚房的樣子,下場注定悲劇,所以「我不會做菜」就成了口頭禪,大家心照不宣。

       2、.com,巴菲特的選擇

      再來看我們同樣「不會做菜」的巴菲特前輩,你覺得他很多方面真的還不如小學生聰明嗎,以至於當初完全看不出微軟、蘋果的未來?

      過去60年是美國經濟發展最快速的時期,伴隨著美國文化的輸出和政治力量的擴張,美國企業在全世界攻城略地,而且越來越向著生物醫藥、金融等高端產業方向發展。美國政府長期都秉持拋棄製造業的想法,也無怪乎巴菲特會對大部分重資產投入以及科技行業的企業不聞不問,甚至缺乏足夠的研究。因為沒有這個必要。可口可樂,麥當勞這些企業多的是,沒有必要去幹苦力。換句話說,這一切只因為巴菲特家的廚師太優秀了

      3、埋頭苦幹,中國當前的選擇

      中國真正的發展只能從改革開放30年算起,當前正處在社會發展的初級階段,人多,技術積累少,地方大,消費潛力強。在國際上既不輸出品牌,也不輸出強權(你以為我們不想嗎?)。。

       國際競爭優勢和分工決定了我們目前階段還是以幹粗活累活為主!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只有科技的進步才有可能讓我們在國際競爭中克服基礎研究的不足,實現跨越性的發展!因此談投入色變,一刀切的避開重資產公司和科技型企業,是不可取的。既然沒有巴菲特這種富二代的命,我們只能認清現實,腳踏實地,學會分辨資產的類別,學會區別那些技術可以強化我們固有的優勢,而哪些又是破壞性的進步,從而把功課做精,從中賺取超額的收益,我想段永平前輩對網易的投資可以算是這方面的絕妙之筆,值得大家反覆研究和學習。@大道無形我有型

       三、為什麼要選擇判斷企業的未來---這是一場概率遊戲

      任何事情都是概率問題,我們認為你國慶搭飛機出遊是安全的,從科學上來說,意思就是你發生交通意外的概率不超過0.0001個點,相比之下,似乎也沒有什麼太多更好的方式。我們能追求的是相對、而非絕對的安全。

     有時候,看似危險的地方恰恰是更安全,以為開車上高速比坐火車、飛機安全的人其實並不在少數。我承認白藥、片仔癀等產品源遠流長,獨一無二,但無奈的是好公司太少,識貨的太多,戴維斯家族一百多年的經驗告訴我們高估值的風險概率並不小。。。以市盈率為例,超過25pe的公司,市場給打個對折也是分分鐘的事情,情緒的變化可是要比什麼都快。

      相反,靠判斷大勢、行業前景、企業發展,即便對行家而言,最多也只有八成左右的把握,剩餘20%的風險也就是讓你我即便在1900點也不敢賣掉自己的房子,融資買股票的原因。

      兩害相遇取其輕,買入暫時遭遇困境的優秀企業,或者是估值合理的成長股是一場賠率合理的遊戲。當然如果白藥和片仔癀到了7-10pe,那這個概率又要重新計算下了,不是嗎?

       四、如何識別優秀的企業?

       1、  不是判斷題,而是選擇題


      隨便拿一家化工機械公司,來問你關於它未來發展的看法,這絕對是強人所難,挑選優秀企業的秘訣在於將命題轉換成對社會大勢和行業的判斷,因為對後者的分析要比比給企業算命來的容易的多。

       2、投資的3-3-3原則

     (1)根據社會變化趨勢選出三個最有前景的行業


      比如10年前,空調製造一定是最吸引人的行當之一,因為這是一種趨勢和必然,對比國內外的生活形態和空調佔有率差距,你一定會知道這個答案並深信不疑。再比如目前的電子商務、保健醫藥、食品飲料等等也是同樣的思路,不具體展開。

      (2)給每個行業三個最重要的考核要素,選出龍頭企業

      以空調行業為例,我認為最關鍵的因素可能是價格、質量與技術、品牌與售後

     當年的空調行業,日本品牌的質量和技術是最過硬的,但是價格偏高,售後也跟不上,因此不足為懼,按這個標準,2000年時期的空調企業我可能選擇海爾、美的、格力其中的一家,具體而言,或許最終會選擇的是美的,因為當年美的比格力空調更大牌,價格便宜,質量尚可。

    (3)每隔三年對行業和企業進行調整

      計劃趕不上變化,必須以三年為期限,對行業的變遷做深入的觀察,同時考慮企業產品的核心技術和核心競爭優勢的變化。這樣一來,你就會發現個人電腦已經停止增長,互聯網正在崛起,曾經的冰箱洗衣機,已經漸漸飽和,而空調不管從哪個角度看,格力逐漸變得比海爾、美的更有優勢。

       3、應用實例

      所以昨天有朋友問我如何在2000年就能選出格力的股票,我認為這個問題可以如此回答。首先當初我可能會根據大勢,選擇關注空調行業,其次考慮空調的價格、質量與技術、品牌與售後這3個最關鍵的要素,然後我選出的可能會是美的電器,因為那個時候格力的空調質量還真不咋的。最終每隔3年調整一次,到了2006年,發現格力的空調質量和品牌都上來了,也許我會在那時候把美的換成格力。 在我看來,這種做法和一開始就持有格力十年是不矛盾的,因為買股票並不是迷戀某個品牌或者管理者,其本質是投資一個社會的大趨勢以及朝陽行業中的龍頭公司

      假如阿里巴巴和京東都已經在a股上市,我覺得6年前買阿里巴巴,這幾年買京東,15年開始買蘇寧,或許會是最好的選擇。這也印證了自己並沒有特別迷戀蘇寧或者推崇張近東,相反會選擇蘇寧是因為有一批靠譜的人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

     為什麼呢?因為對於電子商務而言,我認為最重要的三個行業要素分別是產品價格、客戶服務、產品質量和體驗。在網購發展的初級階段,用戶對價格最敏感,因此淘寶是有優勢的,到了第二個階段,用戶開始重視服務,京東的快速配送、免費上門退換貨等客服內容是有優勢的。到了第三個階段,用戶對網購的認識開始趨於理性,開始追求產品的質量和保證,重視購物體驗大於商品本身。而沒有任何一種購物方式的體驗能比實體店或者購物廣場更好,因為畢竟是看的到,摸得著真實的產品,是訓練有素的銷售人員在為你服務,對於瞭解、對比、選購新產品,走進實體店一定是最佳、最快的方式。與此同時,商業封閉系統處理問題一定要比開放系統更有效率,效率和品質將會是一個消費升級的社會所需要的。隨著線上線下的逐漸融合,蘇寧一定會最有優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99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