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山寨iPhone的生意經:賭局與淘汰賽

http://www.chuangyejia.com/archives/27192.html

通過蘋果原料供貨渠道蒐集情報,這是以假亂真的山寨iphone比蘋果更早上市的原因。

最近幾年,蘋果生產的iPhone手機受到中國消費者熱捧,然而一台iPhone手機四、五千元的高昂價格卻也讓很大一部分消費者望而卻步。因此,在價格與需求的矛盾下,高仿iPhone手機成為山寨市場的「香餑餑」。

看上去,iPhone的出現似乎給轉型之中的山寨廠商開拓了一條生意新門路,然而讓人想不到的是,山寨iPhone背後卻是一本令廠家叫苦不迭的生意經。

 

山寨iPhone橫行

「喏,你看是不是簡直一模一樣。」王琥將780元錢買來的「iPhone 4S」遞過來。

記者仔細觀看王琥的「iPhone 4S」發現,不管從外觀設計還是從系統UI界面上,眼前的這台iPhone 4S和真的幾乎沒有什麼區別。

正因為從裡到外的模仿,於是當一個年輕小夥子在北京地鐵裡偷偷摸摸向王琥謊稱這是一台剛剛偷來的iPhone急於出手時,愛貪小便宜的王琥只是簡單地看了幾眼就信以為真了,開始把精力花在和對方討價還價上。

對方給的價錢從2000降到1500,再到800,最後王琥將錢包裡的全部780元錢給了對方,以為撿到了一個便宜,不曾想最終還是自己被人給騙了。說到這裡,王琥哭笑不得。「就當是買一個普通手機吧,過年回家帶給老爸用。」

無獨有偶,日前百度貼吧裡一位網友也曬出自己花費4000多元網購得到一台山寨iPhone 5的帖子。該帖子被其他網站轉載之後,頗受關注。從網友貼出的多張照片來看,從外觀到系統界面通通都是蘋果范兒,模仿程度之高,如果不是比較瞭解iPhone 5手機的人,真的不容易一眼就識別出來。

這些iPhone手機都是1:1高仿iPhone。打開淘寶,輸入「山寨iPhone」或者「高仿蘋果」等關鍵字,可以輕易找到王琥等人買到的高仿iPhone手機。大多以iPhone 4和4S為主,也有不少商家出售高仿iPhone5。價格從200多元到1000元不等,其中主要價位集中在400到500元區間。

每家淘寶店對產品的宣傳令人眼花繚亂,不過大家宣傳的核心都一樣:就是與真正的iPhone手機幾乎一模一樣。客服人員對記者表示:「保證一樣,如果不一樣的話可以包退。」客戶人員更是重點強調,此款產品在微博和QQ上都能顯示消息是發自於「iPhone客戶端」。

記者在留言的買家中聯繫到幾位買家網友,這些買家對記者普遍反映的是:「手感還行,外觀無差,但是配置低了點,要只是打打電話聽聽歌的話還行,大型遊戲不行了,電池掉電快。」其中有一位買家還告訴記者:他拿到產品用了一星期後,手機後蓋「一屁股下去坐斷了」。


從收集情報開始

這些以假亂真的iphone手機,大多來自中國改革開放的橋頭堡。

深圳,這個毗鄰香港,中國南方的大都市,在2G手機時代,曾以山寨產品聞名中外,也一度讓諾基亞等國際大品牌感覺束手無策。不過,隨著喬布斯創造了iPhone4,蘋果引領的智能機浪潮差點摧毀了中國山寨機。

好在,完美如iPhone的東西也終究是有破綻的,高昂的價格是其命門。相比真正iPhone動輒4、5千元的高價,山寨iPhone不過千元的價格無疑更親民。因此深圳的中小手機廠商在從功能機向智能機升級換代過程中,除了轉型外,有一部開始將目光轉向了山寨iPhone。

記者輾轉聯繫深圳多位手機廠商的人士,他們告訴記者:大規模山寨蘋果是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此時聯發科推出了第一代智能手機芯片6531T。記者採訪的深圳谷峰科技有限公司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走上了山寨iPhone手機之路。

谷峰以「製造中國人用的iPhone」為目標。其官網上目前主要出售三款產品:i4、i4S和i5,外觀上分別對應著蘋果的iPhone4、iPhone4S和iPhone5。僅從外觀上來區分,谷峰的三款產品和它們對應的蘋果產品幾乎沒有什麼區別。甚至其中i4、i4S兩款手機的部分物料和蘋果的iPhone4、iPhone4S都是一樣。「外殼材料、Home鍵還有內部的一些物料都是(蘋果)原裝的,因為我們公司認識給蘋果提供這些的物料的渠道。」谷峰一位經理告訴記者,「但性價比更高」。

對於山寨蘋果廠商來說,這些「渠道」另一重要價值體現在可以給山寨廠商提供有關下一代iPhone產品的情報。「蘋果雖然保密工作做得很好,但是生產新產品總是要購買相應的物料,而得到這些物料的信息,很多企業就可以大致猜測出下一代iPhone的外觀。」該名經理對記者說,「深圳是一個藏龍臥虎之地,即便創新不高,但是模仿能力絕對是非常強的。」

一方面通過收集媒體洩露出來的信息,另一方面通過蘋果的原料供貨渠道蒐集情報,這正是為此蘋果發佈iPhone5之前深圳不少廠商已經拿出外觀幾乎一模一樣的山寨產品的原因。其中谷峰的i5產品就比蘋果的iPhone5還要早幾天發佈。

「手機不比電腦,就巴掌那麼大的東西,裡面有很多零部件,而且蘋果的內部設計做得是非常好的,所以我們每個部分的結合設計不精準,可能就是一個螺絲長了一點,都會影響到機子的外觀,做出來產品比蘋果的要厚了或者長了。」谷峰該名經理說,陸陸續續收集情報的過程之中,其實也是中小廠商根據不斷收集來的情報設計修改方案的過程。這一過程可能要持續4、5個月。

賭局與淘汰賽

一旦敲定最終的方案後,一場賭局也就即將開始了。開發模具、調試軟件、購買物料,再到投入生產,每進行一步,對於山寨廠商來說就像在一場賭局裡不斷的下注跟進。而且下注還有最低門檻,「沒有人會賣你幾百件物料,我們都叫K,也就是以千為單位,至少3K或者4K。」

沒到蘋果正式發佈下一代產品的那一刻,誰也不敢保證自己肯定賭對了。iPhone 4暢銷後,深圳廠商開始算計山寨「iPhone 5」(蘋果正式發佈之後實則命名為iPhone 4S)。「那個時候喬布斯還在,他對蘋果的保密工作就做得非常好。」 谷峰的經理告訴記者,山寨廠商只能自己猜,但是大家都認為下一代產品肯定會跟iPhone4不一樣,「結果iPhone 4S出來,除了邊框幾條線有一些改變,基本就沒有什麼變化。大家一下子就都傻了,因為你囤了一批沒有人要的貨。」

賭中的,贏得一大桶金。不中的,賠了賭注,如果還有家當而且想繼續玩下去的話,只能加入一場數百家廠商的混戰,熬到下一個賭局開始。

如果說賭局的殘酷性表現在一局定輸贏,那麼混戰則是一場耐力賽、淘汰賽。隨著智能機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只有那些全程跑在第一方隊的選手才有機會獲勝。

「要比時尚,不用說人家蘋果一定是最時尚的。」 另外一家山寨蘋果廠商的銷售經理連先生告訴記者。於是功能機時代的「快時尚」模式,來到在智能機時代,山寨廠商只要負責「快」,至於時尚「模仿蘋果就行」。山寨蘋果產品就是「掙快錢」:比誰快拿到聯發科好的芯片;比誰快優化出儘可能像iOS系統的系統;比誰快拿到蘋果原裝的物料……「你快,我比你還快。但是如果你晚一個月話可能就死了。」

在這些「比誰快」之中,比誰快拿到聯發科好的芯片是關鍵。「高仿的iPhone手機跟行貨iPhone不一樣,一般不以多少G來衡量價格,而是用平台來衡量。」連經理對記者說:現在山寨iPhone手機主流的就以聯發科「6573」、「6575」、「6577」芯片平台來區分。

然而,在智能機時代,聯發科更願意將產品給「中華酷聯」大品牌,卻不太待見山寨廠商。「這個不是菜市場你去就能買到,聯發科最新的芯片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拿到的。」上述谷峰經理說,「大家也都通過各自的渠道去爭取。」

比誰模仿得像之後,再看比誰快拿出有賣點的產品,與此同時,也在比拚著誰的價格更低。殘酷價格戰之下,利潤自然就有限。「對於廠商來說,經銷商把利潤都卡得非常死,所以一台山寨手機的利潤最多就是20多元。」國威通訊銷售總監柳華對記者訴苦道,「在這樣的利潤水平下,如果能保證數量的話還行。但是現在又沒有量,說實話做起來就很吃力。」

遠未到糟糕時代

但不像功能機技術門檻低很容易被模仿,智能機的模仿門檻太高。「能跟上的走得也是踉踉蹌蹌,不能跟上的就直接被淘汰。」柳華說。國威通訊目前也在生產山寨iPhone產品,但是只是跟著,盡力保持不掉隊。

2007年、2008年是深圳「山寨」的巔峰期,據介紹深圳當時有多達兩千餘家山寨手機廠商。而根據深圳市福田區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華強北商業街的36家電子賣場空鋪已達3500餘個,主要集中在手機賣場。其中,以經營山寨手機為主的手機賣場空置率高達30%以上,號稱「全球最大的山寨手機銷售中心」的明通數碼城空置率更是接近40%。

然而,糟糕的時代遠未結束,更加惡劣的情況就在前方。記者採訪的多位深圳廠商人士都不約而同表示:過完新年之後將會是山寨手機真正博弈的開始。「山寨智能手機的價格已經基本達到最低了,而一些國產手機的價格現在已經賣到幾百塊錢,甚至還賣不出去,留給山寨機的空間還剩多少可想而知。」

「現在國威經營狀況也是沒有亮點,這個我們也是很頭痛,所以整體狀況也是非常艱難。」柳華苦笑了一下,接著對記者說,「我對你這麼說,我在公司開會的時候對員工也是這麼說的。」

技術瓶頸、資金投入是山寨廠商在智能機時代很難邁過去的門檻。技術瓶頸首先在硬件上就無法突破,聯發科給中小企業提供最新技術的產品非常有限。柳華說:「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始終只能處在產業鏈的最低端。」資金上的投入,據一位業內人士介紹:功能機時代兩三百萬,智能機時代則至少需要七八百萬元。

「2013年會是寒冬,山寨模式將會死掉一大批廠商。」卓普通訊設備有限公司營銷總監王鵬向記者表示,「我們瞭解到,其實在元旦前華強北很多廠商已經陸續關門大吉。」和國威、谷峰有些不一樣,卓普的轉型之路選擇了「品牌創業」的道路。不再一味的模仿大品牌的產品,而是自主研發智能手機產品,並且通過在二三線城市開設體驗店的模式,來銷售自己的智能機產品,推廣自己的品牌。

不過,在柳華看來,卓普的體驗店模式也是「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柳華說:「我們對此也進行走訪客戶和市場調研,發現其實他們的日子也不好過。」因此,柳華表示在沒有想清楚到底應該怎麼轉型的情況下,也只能先做著山寨品牌手機。

他們其實都很清楚山寨品牌只是「權宜之計」, 柳華苦笑對記者說:「這其實就是在糊弄消費者,因為有些功能根本就達不到。雖然一些精仿1:1的產品可以再外觀設計上和蘋果做得一模一樣的,但是軟件上、體驗上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60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