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產業鏈是中糧集團提出來的一種發展模式,是在中國居民食品消費升級、農產品產業升級、食品安全形勢嚴峻的大背景下應運而生的。簡單通俗的說,全產業鏈就是從產業鏈源頭做起,構建從原料生產——產品加工——渠道營銷等上中下游多個環節組成的完整產業鏈,通過對產品質量進行全程監控,實現食品安全可追溯,形成安全、營養、健康的食品供應全過程。
全產業鏈最重要的環節是兩頭:上游的種植(養殖)與下游的營銷,其中重中之重的是上游的自給,這也是本文主要論述的重點,因為中游產品研發、生產和加工方面較好理解,這裡暫且輕輕飄過。我們現在知道,過去由於短期利益驅動,國內大部分企業,哪怕是規模化大型企業也往往忽視對上游的建設,這可能是因為:一是企業體制不完善,考核機制不合理,大多以短期利潤為導向,導致企業缺乏長期發展可持續性的考慮;二是管理層一任幾年,眼光較為短視,而上游建設投入長見效慢,少人願意去幹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應該說,近年來食品安全事故頻發與企業對上游的建設重視不足,無法做到對種植(養殖)等環節的嚴格把控有著莫大的干係。
原料生產是企業發展的根本,根基如果不紮實,就會影響到企業的原料來源及保障,阻礙企業的發展壯大或擺脫不了受制於人的命運。近年來,隨著國門打開競爭加劇,以及人們對食品安全事故重視程度的提高,一些規模化產業化的大型企業也在股權改革理順體制的情況下,紛紛大舉涉足上游建設,構建全產業鏈的發展模式。但出來混總是要還的,欠債的後患也在陸續發生發酵,相繼出現了諸如三聚氰胺、瘦肉精、農殘門、重金屬門和塑化劑等多起食品安全事件,姑不論是事實還是捏造、無意還是故意的,結果都引起了社會輿論的騷動不安和股票市場的大幅波動,有的甚至給投資者造成了難以挽回的投資損失。
由於我啥都不懂就知道吃,投資的標的公司都是與嘴巴相關的行業企業,因此多年來我也深受其害,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痛定思痛之餘,我重新逐個進行審視梳理,結論當然是投資該類行業企業的思路不變,但也必須有所為有所不為,切實重視並精選那些具備全產業鏈模式的企業進行投資,避免「讓子彈飛起來」時殃及池魚烙下不可磨滅的傷痛。具體來說,如貴州茅台在上游建設方面逐漸加大了在茅台鎮徵地擴建和環境保護力度,重視對原產地維生物群和赤水河水的保護和投入,下游則以市場和消費者為導向,在原有經銷上的基礎上增加了專營店和網點的建設,使得上下游形成一個可靠共同體。
消費類企業在上游原材料來源及保障方面,有的是稀缺資源,有的是較容易取得。就大眾消費品來說,如雙匯發展的主要原材料是豬等家禽,相對來說較為容易養殖,但自我圈養也有助於保障質量,減少事故和提高附加值,其必要性也毋庸置疑;而對於像張裕和伊利就顯得更為突出,優質的種植(養殖)基地全中國就那麼多,你佔有的資源多了,競爭對手的就減少,這對於企業生產高質量產品,提升品牌美譽度,進而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過分。當然,渠道營銷下游建設方面也同樣重要,產品生產出來了,還需要賣出去才能切實創造利潤收入。有些人片面誇大了網點渠道對於張裕雙匯伊利的衝擊,其實它們與一般消費品耐用品還是有所不同的,在產品的貯存、運輸等方面都有較高的要求,這需要有規模有實力的企業才能做得到,也需要有實體渠道觸角的延伸。大眾品競爭性行業的上下游建設,對於沒有規模優勢、成本優勢和資金實力的遊兵散勇型企業根本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品牌中藥對於稀缺動植物資源的依賴性更是有目共睹無須多言,比如片仔癀的麝香、東阿阿膠的驢皮、云南白藥的三七重樓,以及同仁堂的細料庫。我們也都能看到,片仔癀正在邊等待政策的支持落實,邊加大收購(看存貨)邊投入建設林麝養殖基地;東阿阿膠也在致力於自建和控制驢皮資源,哪怕提高收購成本犧牲利潤也在所不惜;而云南白藥及同仁堂甚至已經形成獨立的動植物藥材種植(養殖)產業,全產業鏈的模式清晰可見,可持續發展可以期待。
上游建設事關筋骨如此重要,但難以理解的是青島啤酒作為一個百年老店品牌企業,為什麼長期以來釀造主品牌啤酒的原材料小麥需要依賴於澳洲等國的進口,而不能謀求自給自足呢?脖子捏在別人手裡的感覺實在如梗在喉般的難受。
對於青島啤酒而言,主品牌(主品牌為青島啤酒,副品牌則為山水、漢斯和嶗山,即1+3的產品結構或品牌戰略)產品屬於高端產品,也是公司的主要利潤來源。根據公司三季度報告,截至2012年9月30日,青島啤酒集團的啤酒銷量為418萬千升,青島啤酒(主品牌)銷量為220萬千升,青島啤酒銷量佔比為52.63%。銷售佔比的逐年提高表明青島啤酒正在走上主品牌戰略,也就是像喜力的發展路徑,但主品牌佔比越大利潤貢獻越高越讓人擔心,就是因為公司主品牌的原材料小麥需要從澳洲等國進口。
對此,多年來我始終找不到青島啤酒公司或相關資料的解釋,只依稀知道澳洲的小麥質量好,適合釀造高品質的啤酒。或許我國由於氣候、土壤等因素影響,無法滿足種植優質小麥釀造高端啤酒的條件,也或許我是杞人憂天,畢竟百多年過來了也沒什麼事,但從全產業鏈模式投資角度出發,那種不夠踏實的感覺始終揮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