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凱賽艱難奪回專利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11-30/100467130.html
再次見到劉修才,他原本灰白的頭髮已經全黑了。「染的,不染不行了。」經歷了接近五年的專利糾紛,剛過60的他幾乎不堪重負,但是北京市高院的一紙判決,讓他對中國的創業環境又看到了一絲希望。

  2012年11月16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駁回了來自包括中科院微生物所所長、副所長、研究員和高級工程師以及山東瀚霖公司多位技術人員的上訴,維持了此前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的民事判決,凱賽公司被竊取的專利,終於換成了他們自己人的名字。

  這起原本只是公司離職人員盜取技術引發的糾紛,卻因盜取者將自己罩上了民族企業的光環,挾中科院和山東省等諸多領導批示而自重,而變得困難重重。而凱賽——一家一度佔據全球長鏈二元酸市場一半份額的企業,因為外資身份飽經磨難。

  凱賽公司拿出的大量實驗原始記錄,讓北京高院最終確認了凱賽對於專利的署名權。不過,凱賽的這次勝訴,除了將專利發明人改名,只是讓被告登報導歉,凱賽在此期間遭受的巨額損失,在判決中隻字未提。

誰的專利

  長鏈二元酸是用途很廣的重要精細化工原料,一直以來這種產品的大規模生產主要依靠化學法和半合成法。

  其中,十二碳二元酸是國際上使用量最大的長鏈二元酸,其市場被美國杜邦、道康寧等企業壟斷。從上世紀70年代起,中科院微生物所、上海植物生理所、清華大學、中石化撫順研究院等單位,開始研究用生物發酵法生產長鏈二元酸。經過兩代科學家幾十年的努力,終於發明並完善了應用熱帶假絲酵母生產長鏈二元酸的技術。

  1994年回國的劉修才,與時任中科院微生物研究員的張啟先在北京成立了凱賽生物,後來他們以250萬元的價格購買了張啟先的老朋友、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員陳遠童的五個熱帶假絲酵母菌種,後者的技術此前曾經多次轉讓給國內企業,但都因不能產業化未成氣候。

  張啟先對財新記者說,凱賽得到的技術主要是實驗室發酵和小規模提取的方法,不是實現產業化的完整技術。經過多年嘗試,耗資5億元,劉修才的技術人員摸索出一套簡便、實用的方法。2001年在山東開始項目建設,2003年投產,2004年,他們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了發明專利,2006年12月獲得授權。

  作為全球惟一一家生物法生產高品質二元酸的廠家,他們的國內外訂單節節增多,至2010年,上海凱賽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下稱凱賽)的長鏈二元酸產品在中國國內市場佔有率已達95%,在國際市場佔有率接近50%。

  但是2009年,山東冒出來一家同樣生產二元酸的企業。劉修才發現,原來擔任凱賽的關聯公司山東凱賽生物科技材料有限公司(下稱山東凱賽)副總、並全面負責二期擴產項目的王志洲,成了這家山東瀚霖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下稱瀚霖)的股東。

  瀚霖很快宣稱自己是全球最大的二元酸生產商,從中科院獲得了獨家授權。一些客戶開始來電詢問凱賽是否侵犯瀚霖的專利。

  2010年5月,凱賽在上海第二中級人民法院起訴瀚霖,稱對方侵犯了自己2004年的發明專利和商業秘密,要求瀚霖停止生產,並賠款4500萬元。後者則在青島反訴凱賽侵犯了陳遠童向凱賽獨家轉讓的1995年關於十二碳二元酸的專利,並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凱賽2004年的專利無效。

  凱賽的代理律師、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律師斯偉江告訴財新記者,其實現在凱賽所使用的流程和方法和陳遠童當初的技術不一樣,菌種也不一樣,但原告方也不拿出具體的技術數據和原始菌種進行比對,所以案子一直懸著,把凱賽的上市過程也攪黃了。

  雪上加霜的是,國家知識產權局於2011年3月底作出宣告凱賽生物2004年專利全部無效的決定,稱凱賽的技術方法不具創造性。但同時又受理了來自瀚霖公司的九項專利申請,這九項專利申請中,發明人除了瀚霖的董事長曹務波、王志洲,中科院微生物所現任所長黃力和副所長劉雙江以及研究員陳遠童也名列其中。

  山東凱賽駐地山東濟寧市公安局曾委託上海的專業機構對瀚霖這九項專利進行了鑑定,2011年6月21日得出的鑑定報告認為,上述「九項專利的技術內容與山東凱賽、上海凱賽研發所主張的2008年7月31日前形成的生物發酵法工業化生產長鏈二元酸的相關技術信息基本相同」。

  凱賽只得拿起法律武器反擊,但是非但在山東、上海兩地的官司遲遲沒有結果,他們在山東的工廠還因為瀚霖的反訴面臨停產。

侵犯署名

  幾地申訴無果,上海凱賽把希望寄託到了北京。2012年1月,北京市一中院受理了上海凱賽技術負責人雷光、李乃強訴黃力、劉雙江、陳遠童、傅深展、曹務波、葛明華、王志洲的專利發明人署名權糾紛一案,瀚霖被追加為本案第三人。

  雷光、李乃強訴稱,二人作為上海凱賽的科研人員,參與了長鏈二元酸生物生產技術工藝標準化操作程序的指定以及後續優化試驗工作,是相關技術方案的發明人,而王志洲、葛明華曾在山東凱賽任職,接觸過相關技術圖紙、設備及生產工藝,兩人辭職加入瀚霖後,瀚霖2010年4月申請了第201010160266.4號「生物發酵法生產長碳鏈二元酸的精製工藝」專利,於2011年3月16日公開。

  他們認為,上述專利申請與山東凱賽公司所使用的標準化操作程序相同,核心工藝參數與上海凱賽公司已獲授權的第200610029784.6號專利相同,兩人為上述技術方案作出了實質性貢獻,是本專利申請的發明人,享有署名權,而王志洲等七名被告未作出實質性貢獻,屬冒名剽竊。

  而七名被告則辯稱,該專利申請文件由申請人瀚霖公司完成,本專利是職務發明,原告與瀚霖公司沒有任何關係,其主張在瀚霖公司申請的專利上署名沒有任何法律依據。而且,黃力和劉雙江的名字,已經在2011年瀚霖公司的一次專利變更申請中從發明人名單中去除。

  在電話中,微生物所技術轉移轉化中心副主任傅深展告訴財新記者,他們確實不知道瀚霖公司用他們的名字申請了專利,至於為何當初只去掉了黃力與劉雙江兩人的名字,他和陳遠童的名字仍在上面,他表示這要去問瀚霖公司。

  瀚霖董事長曹務波把皮球踢回了中科院。他在電話中告訴財新記者,瀚霖買的是中科院微生物所的技術,在二元酸專利出現的問題上,應由中科院負責,中科院來安排。

  曹務波說,「我們是跟中科院簽的,獨斷許可的,就需要讓中科院出來協調,我不懂技術。」

  在法庭質證中,雷光、李乃強拿出了針對專利技術描述中各種技術步驟和技術參數的實驗數據,並且出具了購買相關實驗設備的合同和發票,當法庭要求七名被告和瀚霖公司對這些對比情況陳述意見時,他們認為這些對比不屬於本案審理範圍。

  對於被告提出的專利署名權異議,北京市一中院認為,發明人的署名權是人身權、絕對權,來源於發明人對專利作出的創造性貢獻,不受專利權或專利權權屬的限制,也不取決於其是否得到專利權人或專利申請權人的認可。

  對於中科院微生物所兩位所長是否涉及侵權,法院認為,雖然他們現已不再是本專利申請的發明人,但是並不能排除其在本專利申請提出時的署名行為有可能構成侵權,事後變更署名僅是其侵權行為的終止。

  通過對比原告提供的試驗記錄數據,法院指出,本專利申請與原告在先的技術方案在技術構成上或者完全相同,或者在數值選擇區間上有重合之處,因此不具有實質性特點。

  考慮到王志洲、葛明華在從離職凱賽前有可能接觸到原告的技術方案,而且並未提交任何證據證明其獨立研發了本專利申請,法院認定,相關專利申請發明人為原告,王志洲與葛明華未對本專利申請作出創造性貢獻,抄襲了原告的技術方案,其在相關專利申請上署名的行為屬於侵權。

  另外五名被告,包括來自中科院微生物所的黃力、劉雙江、陳遠童、傅深展以及瀚霖董事長曹務波,也並未提交任何證據證明對本專利申請獨立進行了研發,法院認定他們在本專利申請上的署名行為屬於在他人智力勞動成果上署名,不具有正當性,構成共同侵權。

  法院判決,確認兩名原告是相關專利申請的發明人,享有署名權,而王志洲等七名被告冒名剽竊,侵犯了二人的署名權,要求被告登報賠禮道歉。

  此後七名被告向北京市高院提出上訴,北京市高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把官司打到底

  實際上,凱賽這次訴訟,只是讓自己的員工奪回專利的署名權,專利所有權還在瀚霖手中。下一步,凱賽還是要將所有權奪回,或者申請瀚霖的這項專利無效。而這項專利,只是瀚霖根據凱賽的專利所申請的九項專利之一,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專利。

  斯偉江對財新記者表示,侵犯署名權只是竊取商業秘密的一部分,一般來說竊取方都是偷偷用,但是這次侵權人申請了專利,讓專利真正的發明人都不能用,而且造成了惡劣的後果——凱賽的上市過程受到了影響。

  斯偉江說,這次北京市高院的判決,整體而言對凱賽有利,不過也存在一定未知數,因為現在瀚霖身份可能已經改變,現在連它的工商資料都查不到了。這次判決,將為凱賽其他訴訟的勝利打下基礎。

  目前凱賽面臨的最重要的一起訴訟,是起訴瀚霖侵犯商業秘密的訴訟。此案已於今年3月由北京市高院轉到山東淄博中院管轄。另一個訴訟是在北京市高院起訴的申請取消知識產權局對其2004年專利無效的決定。

  劉修才表示,現在凱賽的員工成了瀚霖專利的發明人,下一步要把專利變回凱賽的專利。「我們很快會採取行動。其他的訴訟,也應該很快會下來,不過這個過程會不會很長,再有兩年能不能結束,還不敢說。」

  在糾纏於專利訴訟的近五年時間裡,凱賽遭受了很大損失。由於惹上了官司,尤其還是跟中科院的官司,凱賽的上市過程、融資過程都受到影響。

  凱賽在全球二元酸市場的份額一直處於上升趨勢,2011年與用化學法生產長鏈二元酸的國際巨頭們平起平坐,市場份額達到50%,今年更達到75%。

  「本來今年的銷售額可以達到4億美元,但實際上只有1.5億美元。」劉修才說,原本達到這個市場份額就已經有了定價權,可以進入回收期,把前期投入賺回來,但由於瀚霖不計成本的低價策略,只能賣6美元1公斤,而後者沒有研發成本,資金成本也很低。

  「他們擁有國家開發銀行的貸款和國家的大量補貼,而我們都是市場化融資,錢都是有代價的。」劉修才說。

  微生物所一份呈報中央多個部門的簡報稱,該所與山東瀚霖合作的長鏈二元酸產業化項目總體規劃為生產能力每年6萬噸,總投資30億元,計劃五年內分三期建設完成。其中,一期工程已於2009年9月底在萊陽正式投產。

  據瀚霖官網資料,2009年6月,瀚霖公司成為山東省重點建設項目和自主創新成果轉化重大專項項目示範基地;通過了國家發改委專家組評審,列為2009年-2010年生物高新技術專項扶持產業。2010年2月,公司項目列入國家微生物製造高技術產業化專項;6月入列國家火炬計劃。

  瀚霖2009年一舉獲得了國家開發銀行7.5億元的啟動資金。國家開發銀行山東省分行行長於澤水2010年2月初接受《科技日報》採訪時曾經介紹說,當時他生病在家,萊陽市市長與發改委同志去看望他時講到這個項目,他們把有關領導批示的文件給他看,他看過項目後當時就批了。

  2010年6月,瀚霖又在自己網站上稱,獲得了國家開發銀行13億元的貸款。瀚霖在股權融資商務計劃書中說:已從國家發改委等獲得補助上億元,預計未來兩年可得到政府補助資金3億元以上。項目是山東省、煙台市、萊陽市三級政府的「一把手」工程。國家開發銀行已貸款7.5億元,後續將為二期和三期工程進行支持貸款50億元以上。

  劉修才說,這次判決的出台,此前瀚霖的許多謊言都將暴露。比如,2008年,中科院將十二碳二元酸菌種以獨家許可的方式轉讓到瀚霖,但是後者所使用的技術都是凱賽的技術,到底是怎麼回事?

  去年8月,瀚霖董事長曹務波的另一家企業,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江波製藥,因涉嫌造假已被勒令退市。

  「當時我們說他們是假的沒人信,現在已經證明都是假的。」劉修才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51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