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20121124 《股票作手回憶錄》的相關情況 Cedric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7b2z.html

《股票作手回憶錄》的相關情況

 

這不是一篇讀後感。

 

一、

  

1922年6月10日,美國一家報紙「星期六晚間郵報」(Saturday Evening Post)開始連載一個系列小說,小說名為「Reminiscences of Stock Operator」。這家報紙似乎以發表連載小說為主要業務之一,傑克·倫敦的小說《野性的呼喚》就是在這家報紙上以連載的形式發表的。

這一次,小說的作者是一位資深財經記者Edwin Lefevre。Lefevre早年就已發表財經小說而聞名。在1922年創作「Reminiscences of Stock Operator」之前,他曾經寫過「The Wall Street Stories」(1901)、「The Golden Flood」(1905)、「Sampson Rock of Wall Street」(1906)、「The Plunderer」(1912)。這些小說很多都是關於華爾街的。

「Reminiscences of Stock Operator」講的作者去採訪了一位投機商Lawrence Livingston,並聽Livingston講述了他的成長故事。

小說連載到1923年5月結束,一共連載了12篇。

 

 

二、

 

在Lefevre以及他之前的時代,大的股票投機商(or「股票大作手」)和銀行家一樣,都十分神秘而高貴。對於這些投機商,群眾的心理是複雜的。

首先,群眾因為他們的財富和地位而崇拜他們、羨慕他們、尊敬他們。老派的美國人都尊敬和崇拜有社會地位和財富的人,《光榮與夢想》記載說,理查德·惠特尼(Richard Whitney)因為金融詐騙進監獄時,兩旁的犯人看到他都起立脫帽致敬。

其次,群眾十分關注這這些大投機商,希望能夠在大投機商操縱市場的過程中去跟風,分一杯羹。

最後,群眾還畏懼他們,因為他們高深莫測,和銀行家一樣低調,在公眾面前緘默不語。群眾覺得,這些大投機商總是在密謀新的軋空或賣空,自己一定要小心謹慎,防止自己在巨頭的相互爭鬥中成為無辜的受害者——避免像螞蟻一樣被大作手們掀起的海浪衝走。

  

股票大作手呼風喚雨卻神秘莫測,於是當「Reminiscences of Stock Operator」在星期六晚間郵報連載發表時,引起了極大的反響,獲得廣泛歡迎。群眾得以第一次頭窺見巨人的生活和他們的內心世界。而且隨著連載的進行,讀者越來越發現小說有十分濃厚的專業味道,因此大家越來越覺得這不是一部「小說」,而應該是「真實的」。那麼小說中的主人公Lawrence Livingston是誰呢?各種猜測開始流行。

  

由於小說連載的成功。1923年,Edwin Lefevre決定單獨出版小說的單行本。他刪除了報紙連載中關於他如何採訪的介紹,把Livingston自述的部分編纂在一起,構成了一本書。在書的開頭,他寫道「獻給傑西·利弗莫爾」。於是,誰是Livingston的問題也就真相大白了。

 

 

  

1920s,正是美國股市欣欣向榮是時代,是一個「全民炒股」的時代。因此「Reminiscences of Stock Operator」這本書可謂生逢其時。和它相比,20年之後的另一本書「How to Trade in Stocks」似乎就沒有那麼走運了——雖然後一本書反倒是Livermore本人寫的。二者另一個原因可能是,「Reminiscences of Stock Operator」由專業作家寫成,充滿了精彩的心理剖析,而且更富有傳奇色彩。

1997年,美國約翰·威利出版公司再版了「Reminiscences of Stock Operator」——這正是另一個美國股市繁榮的時代。在這之後的某個時期,這本書被引入了中國。

 

 

四、

 

我的手頭有「Reminiscences of Stock Operator」的三個中文譯本,全部來自北大圖書館。剛去www.amazon.cn搜索了下,原來這本書的中譯版本遠不止三種。

我讀的第一個版本是「傑西·利弗莫爾:《彼得林奇點評版 股票作手回憶錄》,黃程雅淑 馬曉佳 譯,中國青年出版社,2012年1月」。

之所以選擇這個版本讀,有兩個原因,一是看到出版時間是2012年,覺得既然是最近的譯本,在翻譯時一定會參考之前的中文譯本,並避免別人的錯誤,所以推測這個版本在譯文的質量上應該是可靠的。另一個原因,是看到「彼得林奇點評版」這幾個字,覺得自己能夠一邊看原文還能看彼得林奇的點評,實在是太好了。

從譯文上來說,這本書的的質量還行,但關於Livingston一些投機案例的翻譯並不清晰。而且所謂「彼得林奇點評」,完全就是騙人的,僅僅是書中偶爾在頁腳處引用一點彼得林奇或格雷厄姆的話而已。以這樣的噱頭來欺騙消費者,實在令人心寒。而且,中國青年出版社竟然把這本書的作者寫成是傑西·利弗莫爾,這樣的低級錯誤都犯,也真讓人汗顏。

 

    手頭的第二個版本是「[美]埃德溫·勒菲弗:《股票大作手回憶錄》,丁聖元 譯,萬捲出版公司,2010年11月」。這個版本我沒有讀完,但看上去比較嚴謹。不過書的缺點也是顯然的,這本書參照的原始英文文獻不是Lefevre發表在星期六晚間郵報上的連載,而是後來的刪節而成的書籍,這就會讓讀者失去很多有用的信息。讀者要是把這本書當做傑西·利弗莫爾的傳記來讀,讀到最後也不會明白為什麼利弗莫爾總是自稱「拉瑞·利文斯通」。

  

手頭的第三個版本是,「[美]埃德文·拉斐爾:《股票作手回憶錄》,鄭佩芸、張興旺 譯,上海財經大學出版設,2006年10月」。這個版本的翻譯取材於完整的英文文獻,是一本完整而精緻的書,不愧是高校的出版社出版的。但是我草草翻了一下,覺得譯文本身的質量一般,例如把Livingston自述的最後一句話譯成「華爾街沒有柏油馬路。但是為什麼要有意阻塞交通呢?」在我看來就詞不達意。另外,把Governor Flower譯成「格溫納爾·弗拉華爾」明顯也是錯誤的,真實的情況是,這個人的名字叫做「R.P.弗拉華爾」,曾經擔任過Governor。

 

 

五、

  

讀完《股票作手回憶錄》,感受很深。不過感受較為混亂的。所以就不寫讀後感了。

但讀完這本書後,我更加認識到中文出版界缺乏嚴謹專業精神和實事求是的學術態度,他們的錯誤會給讀者帶來很多誤導和疑惑。

介紹下這本書的背景和版本,希望對要閱讀這本書的同學有所幫助。

 

 

 

 

附:

Livermore的生平。紅色表示「上升期」,藍色表示「下降期」。

 

 

 

時間

年齡

事件

1877年7月26日

0

出生於馬薩諸塞州。

1891年

14

在Paine Weber Stockbroking Offices工作,把紙帶報價機的價格抄到報價板上。

 

15

在空殼證券公司的購買伯靈頓鋼鐵,獲利3.12美元。

1893年

16

Livermore放棄在Paine Weber Stockbroking Offices的工作,全心投入在空殼證券公司的投機。

 

20

在對賭交易中賺得第一筆1萬美元。

 

21

帶著2500美元轉戰紐約,在NYSE投機。

 

22

虧掉了全部資金,後來反思認為,虧損的原因是真實交易中下單和成交的時間差,而在空客證券公司則沒有這一時間差。

 

 

向經紀行老闆借500美元,離開紐約,到聖路易斯的空殼證券公司交易,東山再起。

1901年5月

24

賺到5萬美元,但很快賠光。

 

24

重還空殼證券公司的第二次東山再起,一年後帶著鈔票第三次來到紐約。

1906年春

29

在舊金山大地震(1906年4月18日)前做空太平洋鐵路股票,獲利25萬美元。

 

29

聽信 Ed Harding的消息,虧損4萬美元。

1907年10月24日

30

在股市崩盤中做空,獲得第一個100萬美元。

1908年

31

聽信棉花大王Percy Thomas的建議,在棉花投機中大敗。

1909年

32

紐約一證券公司老闆丹尼爾·威廉森送給Livermore2.5萬美元讓他重新投機,Livermore在三個星期賺了11.2萬美元,但接下來威廉森的干預讓Livermore累計大量虧損。

1911-1913

34-36

行情慘淡,無錢可賺,這期間Livermore累計了100萬美元的債務。後來反思認為,這是因為他急著掙錢,在沒有機會的市場中頻繁交易,自食其果。

1914年

37

宣佈破產。從1908年的棉花投機失敗到1914年的宣佈破產構成了Livermore生涯的一次下降期。

1915年2月

38

向丹尼爾·威廉森借500股,做多伯利恆鋼鐵,從此第三次東山再起。

 

 

到1915年下半年,賬戶餘額已達到14.5萬美元。

1916年

39

在牛市中持續做多,獲利300萬美元。

1917年

40

償還1914年宣佈破產前的全部債務,為家庭建立80萬美元的信託基金。

1922年6月

45

Edwin Lefevre在Saturday Evening Post上連載對於Lawrence。Livingston的訪談小說,連載持續到1923年5月。

1923年

46

Edwin  Lefevre把報紙連載編成一部小說《股票作手回憶錄》。

1925年

48

做多並轉而做空小麥,獲利1000萬美元。

1929年

52

在股市崩盤中做空,獲利1億美元。

1934年

57

破產,過程和原因不詳。但依靠1917年建立的家庭年金,沒有淪入平困。

1939年

62

撰寫《股票作手操盤術》。

1940年11月28日

63

自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12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