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思考的碎片-11/12 陽光下的片段 Boracay的碎片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655s.html
寫在前面
原來的碎片寫的太多更新太快,以至於很多朋友告訴我跟不上鳥。:)
謝謝鼓勵 
這問題我大約也思考過,現在的結論還是寫的慢點哪怕一次量多一些雜一些。不出意外以後的更新大概是1週一篇。

1.思考和分享
這周的報紙上看到若干篇關於IT和apple的文章還算是認識的記者採寫的。看了一半怎麼採訪的和撰寫的都有我們平時在雪球討論的痕跡。特別是採訪所得好像那些被採訪對象有點大言不慚。
其實分享這個問題我們很早就討論過。一般朋友間的共識基本是討論所得是共享性質可以隨意發表不必太過介意誰的觀點。畢竟是共鳴和碰撞的火花。但是某些人引用或者參考他人的觀點直接轉變成自己的。這個我個人覺得不大妥當。
單就我個人的感受是我不介意版權,可以隨便複製。但是我比較介意我個人文字的完整性,完整性的意思未必是文字表達的完整性甚至完整性是我不喜歡哪怕別人幫助我修改哪怕錯別字:)

今天早上和@trustno1探討這個問題,我們的看法是思考是我們小圈子的特質,如果你沒有了思考時間長了沒人和你聊天鳥,另外思考和交流會互動。很多思考未必來錢,只是個人偏好,沒有對錯好壞。和有人喜歡打麻將一個性質。

2.Demond cliff
http://xueqiu.com/7730004385

這個不是我提出的。是@trustno1 提出的。這是一篇好文章。
「巴菲特說,價值投資類似滾雪球,需要足夠濕的雪和足夠長的坡。而對於高科技公司來說,似乎總是雪足夠濕,但是坡卻不知道有多長,滾著滾著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滾到需求懸崖(DemandCliff創造一個名詞哈)邊上了。@柴迷 說過這樣一段話"雖然我算挨過踢的,但對IT真的不在行,對吃喝還有感覺一些,一個餐廳是否能火,我能猜個八九不離十。嘗試跟碎片哥學學,看看IT。剛看了點新聞,就覺得很嚇人,我們知道亞馬遜最後的邊界嗎?"。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IT公司到底能不能滾雪球?"我也是一個IT從業人員,同時也是一個投資者,無論是搞錢,還是純粹的思維樂趣,對於這樣一個問題都有興趣思索和探討一下。」

順延這個思路,我想分析下為什麼會有Demond cliff,或者Demond cliff產生的條件

這裡大概有三個方向
A.供應增加速度謎次方B.需求本身的極限C.需求轉換

A 供應增加速度謎次方

這個是很有趣的話題,主要是IT是基於數字的digital的而非模擬的。所以複製的速度極快。供
由此也有了所謂摩爾定理,人類過去的歷史最多是線性的百分比的供應增長。
IT的世界裡速度得到極快的提高是冪次方的增長
所以會極大的滿足需求。從價格角度考慮你會發現所有IT產品都是通縮的。

需求本身的極限

需求本身的極限更多是人本身的極限。人在形而下範疇中都是有邊界的。從時間到溫度。
只有思想是無限的。

簡單的例子是retina屏幕 分辨率到極限後就沒要再提升分辨率
從音樂的例子也可以看出
從黑膠-CD-mp3-流媒體
是音質下滑的趨勢。也就是大部分人。我覺得95%的人。雪球裡有朋友提出是80/20比例

就是大部分因為各自的原因沒法辨別出聲音的好壞或者不介意。
心理學裡這就是閾值的概念。

CPU更簡單@trustno1 在文章中解釋過了他是專家。很少有人能用到4核的計算能力。需求極限在那裡


C 需求的轉化

還是音樂的例子。
音質是音樂的一部分要求。當80%的人ok了mp3那麼接下來就是便利性要求。
這就是需求轉換,就算你有100G的硬盤也沒法保存所有歌曲,當網絡的可靠性足夠的時候流媒體就自動替代了mp3
這時候便捷性和多樣性要求就超越了mp3 對ipod的需求。

更簡單的例子是從bp機到漢顯到後來的mobilephone
這後續是最簡單的需求轉換,需求沒了!

短消息SP服務在3G時代應該是無影無蹤。
需求本身沒了。

這有點螺旋形的味道。需求誕生極快滿足然後需求轉換
不停的在這個螺旋中上升。總有人能創造出新需求。
發現和創造的人就成為時代弄潮兒。


這因為有這些特質和屬性導致了這個時代demond cliff誕生的比過去任何一個時代都多。
早上@trustno1
還在說過去的價值投資是基於DCF,是線性回歸
現在cash flow隨時碰到cliff這個對DCF測算的要求高很多。

另外回頭去看巴菲特的投資,他買的比如口香糖比如Spalding籃球。什麼鐵路運輸其實都是模擬的玩法。
模擬的東西不容易複製,始終有差異性。坡道比較長。

所以可以滾雪球。

3.zynga

我不喜歡zynga
早期的思考一直很模糊就是不喜歡而已。沒所以然。
現在逐步想清楚了。

遊戲和電影是差不多東西。都是屬於創意的範疇

這個範疇中商業上的成功。特別是證券市場上的成功屈指可數。

最成功的應該是disney

上週的第一財經幾個連續的報導讓我越發明白這個道理。

A. 盧卡斯的星球大戰
B 007
C 電影可預測性中兩大要素1.大cast 2.續集
D 斯皮爾伯格算另類但是他也有失敗的電影比如purple

創意產業的特質是創造力問題是創造力本身是不穩定的,投資的要訣是可持續性和穩定性可預見性。
不然都是負溢價。
單就投資而言dreamworks好像也不是成功的標的。

這裡面成功的case有些,比如盛大那個是運維的成功。而且後面幾乎沒有辦法複製出過去的成功
九城也是成功運維魔獸可是過後呢
甚至魔獸的母公司暴雪。跳票出名
作為投資標的一定是失敗的。

所以從投資的角度看,遊戲這塊不支持投資遊戲創意公司。支持投資遊戲運維和單一遊戲衍生品公司。憤怒小鳥是例子。

所以作為遊戲開發公司的zynga無論他是否轉向移動都沒有關聯。創意型的公司和資本本身並沒有關係。憤怒小鳥不需要幾個錢的。
其實回到A股我也沒法看好華誼兄弟。這是賭博。不是一門上市公司生意。


4.連鎖酒店(餐飲)

我終於想明白一個事情,連鎖的餐飲我沒見到成功的上市公司。除了快餐。

已經有的國內從唐宮開始熬小南國這樣的連鎖的餐飲酒店。我都不看好。

因為快餐是提供共性化服務。而宴請餐飲是個性化的。所以個性化產品很難成為上市公司的生意

我印象中國外的路邊餐廳更多傾向於家族傳承口味特殊所以能長久存在。這還是一門可以賺錢的生意但是長期看更適合家族經營。

從台灣的餐飲演進路線看也是從宴請類轉向家務勞動社會化後的日常餐飲。
當下的國內連鎖餐飲酒店還是在走宴請路線。當然國內的情況特殊點RS效應會讓商務宴請的空間更大更持續。可能延緩家務勞動社會化趨勢下的演進步伐。

so就我個人而言並不喜歡這類公司。這是寫在翠華上市之前。港式茶餐廳是介於快餐和宴請餐飲之間的。這個要另外思考一下。一般而言我並不看好做為上市公司生意。

5.有機
吃了自家種的橘子以後有這樣的思考


1.有機的自己家種的蔬菜口味好
不確定種子是否為轉基因。家裡的橘子樹也不知道是種的緣故還是其他反正就是好吃。
另外家裡是不打農藥,用塑料袋包住的,不然100%被果蠅釘過,換句話說如果沒有被果蠅釘過的100%是兩週打一次農藥。。。
2.不買有機蔬菜因為價格和可行性問題
如果每個橘子都要人工去包那個是什麼代價?如果所有素菜都用自己家種植的方式維護這是什麼代價?
這句話的另外一面是我不相信現在可以賣的有機產品是真正的有機我覺得沒有可行性,如果按照我的標準那麼賣出來的一定是天價。
所以無論經濟上條件是否允許起碼在國內我是儘可能不買有機食品。

3.不買轉基因 因為生物安全性。
轉基因食品是否無害我不清楚,但是我知道生物安全性還不能保證。

生物安全性的本質是時間,從時間線上看我們日常吃的土豆也是引進的因為時間因素導致生物安全性已經被驗證了。土豆在上海話裡叫洋山芋。。。洋人的山芋就這樣。
轉基因食品普及看來是時間問題,但是我這輩子估計來不及驗證鳥。所以只要經濟條件允許我是儘量不購買轉基因食品。我可不願意做小白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74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