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氣氛緊張,誰被領導叫去談話就傳說要被炒。」中信證券投行部的一位員工告訴財新記者。
Wind數據顯示,截至目前,2012年新上市152家公司,較去年同期減少近四成。這152家公司由39家券商承銷,這意味著國內77家券商保薦機構中的另外38家至今尚未完成一單IPO項目。
中信證券宣佈取消保薦代表人(下稱保代)常規津貼,中國國際金融公司(下稱中金公司)裁員10%,一線券商均開始裁員減薪。冬天來了。
中金大動作
10月23日,週二,中金公司所有董事總經理(MD)取消出差等事項,集中到公司開會商議裁員事宜。據內部員工說,會議決定裁員40人,主要集中在投行部門,裁員比例大約為全公司的10%。
此外,據中金公司內部非正式通知,其銷售交易下屬的金融工程團隊也將被整體裁掉,後台部門和投行部門的裁員工作將會分步推開。
此前,中金公司研究部已經完成裁員,「研究部的頭兒沒有變動,再裁員的話下面就沒有人了」。中金公司內部人士表示。除了裁員外,中金公司部分員工被降薪,基本工資的降薪幅度在20%-30%,獎金部分則尚無定論。
中金公司作為國務院特批的第一家合資投行,曾經主導了大量國有大中型企業的海外上市,其中的投資銀行家多為知名金融界海歸人士,大多專業睿智、 人脈深厚,中金公司也被譽為中國證券行業的「黃埔軍校」。之後,隨著國有企業的A股上市浪潮,中金公司又幫助大量國有大型企業完成A股改制上市。
2009年,中金公司以10.9億元的IPO承銷收入位居各券商之首,市場份額為20.64%。2010年中金公司IPO承銷收入縮水至7億元,市場份額為4.13%,當年承銷五家公司。2011年IPO承銷收入降至1 .68億元,市場份額下滑到1.27%,承銷數量僅為兩家公司。2012年至今,主承銷數也僅為三家,承銷收入再次下降至1.32億元。
「中金公司超國際范兒。他們張嘴就是外語,只穿繡著名字的襯衫,戴袖扣,連睡覺都打著領帶。」某中資券商調侃。
由於是合資投行且內部海歸人士居多,中金公司的薪酬架構主要參照境外投行的模式,即基本工資加上項目獎金,這樣的模式曾經是國內投行業內最有錢,也最敢發錢的一個公司,人心嚮往。
中金公司的業務特徵決定了投行人員配備及資源運用,均以服務國有大型企業為重點,當這些大中型國有企業完成上市後,中金公司缺乏發展中小企業上市項目的資源。
不過,來自中金公司的消息稱,這輪裁員將不針對保代。「中金的保代資源不多。」中金公司投行人士表示,此次裁員將會從高層開刀,「特別是一批之前養著,現在也沒有項目在開發的高層可能會被裁掉」。
「目前中金公司對業務調整的方向尚未明晰,對是否要發展中小企業項目的決定猶豫不定。」某中資券商高管說。
![]() |
全行業蔓延
與中金公司一樣,整個投資銀行業中都瀰漫著一股緊張的氣氛。
一位中信證券人士表示,傳聞稱10月底將開始高達20%—30%的裁員,將涉及到七個D-level的員工,即董事總經理(MD,Managing Director)和執行董事(ED,Executive Director),都是投行中的高層管理和項目執行人士。
此外,投行內部還將進行整合,將原有的三個組整合為兩個組,其中一個組的組長將被從前同級別的人士領導。
10月中旬,中信證券內部發文取消保代每月2萬元左右的常規保代津貼。
接近中信證券的知情人士告訴財新記者,中信證券保代的薪酬分為五塊,包括基本工資、常規保代津貼、項目津貼、簽字費以及項目獎金,其中常規保代津貼是即使不負責任何項目的保代也可獲得,項目津貼則包括存續的在審項目津貼及持續督導項目津貼。
「除項目獎金,保代津貼佔到保代月收入的50%甚至更高,因此短期看來,取消常規津貼對手頭尚無任何項目的保代會產生一定的影響,而對有項目在手的保代收入影響不大。」上述知情人士說。
除了中信證券,國泰君安也開始籌劃降低保代津貼。「內部已開始傳了,但降低哪部分津貼還不清楚。」接近國泰君安證券公司投行部的一位人士表示。
國泰君安保代的薪酬結構與中信證券類似,其中常規津貼為3萬-5萬元,若有項目報上證監會,在審項目津貼為2萬-3萬元,待股票發行,則取消這部分津貼,持續督導項目方面則沒有津貼。
國信證券則因不同的保代薪酬體系,不存在直接降薪問題,但投行部的整體薪酬也因為IPO項目的銳減而減少。
據國信證券投行人士介紹,投行的薪酬模式是,除基本工資外,項目被承包給項目組,項目組從承銷收入中提成可達20%-30%,保代的收入主要依靠項目承銷情況,而非由部門控制。
「傳統大型券商投行部仍是「大鍋飯」模式,根據全部門當年承銷項目情況,按照固定比例以及各保代的工作量發放項目獎金,而國信證券項目組保代直接就從承銷收入中分享提成的獎金。」上述投行人士表示,「項目多了獎金多,項目少了獎金少。」
與大型券商不同,當IPO市況不佳時,中小型券商所受的影響並不嚴重,很多公司項目數量及承銷收入金額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幅度並不大,因此尚未傳出降薪或裁員等消息。
一位光大證券投行人士表示,今年保代的薪酬和去年相比並沒有太大的變化,但仍對未來降薪充滿憂慮。
受到國內IPO項目銳減影響的不僅是投行人員,「10月初公司開會說投行部要降薪裁員,保代取消常規津貼,其他員工則都要降低基本工資。」中信證券一位內部人士向財新記者透露。
保代供過於求
如果說降低保代浮動津貼即項目津貼及簽字費等,是因為大勢不好,但中信證券等券商對保代常規津貼的取消則反映了另外一個問題,保代數量供大於求。
「保代薪酬必然會逐步調整降低。」一位資深保代表示。
「當初設置常規保代津貼就是為了鼓勵更多員工考取保代資格,投行保代越多,談項目時越有優勢。」上述人士指出。「不過現在保代實在太多了。」
中信證券的一位保代告訴財新記者,保代工作量不足的情況逐漸顯現,2012年1月至8月,全行業平均每三名保代對應一個項目,而中信證券則是四名保代對應一個項目。
公開材料顯示,中信證券目前的保代人數已超過了80人,2011年和2012年的承銷數目均居行業第二名。
據證監會網站10月18日發佈的數據,國內有記錄的2241位保薦代表人中,有381位保代自註冊以來沒有負責過任何項目,約佔全部保代人數的17%。
證監會最新數據顯示,77家券商共有10216名投行從業人員,包括保代、准保代和一般投行從業人員。保代佔投行從業人員比例在22%,平均每五個投行從業人員中,就有一個保代。
10月中旬,證監會宣佈取消保代審核,註冊轉至中國證券業協會。市場人士更預期保代資格考試將從2013年開始由一年一次增加至2-4次,這將進一步促使保代人數的擴大。
與保代供給的不斷增加相對應的,卻是需求的不斷下降。2012年3月16日,證監會發佈文件,明確實施保代「2+2」模式,每一名保代可同時簽字的項目由原來的二家變為現在最多四家,IPO市場對保代總人數的需求將會大幅減少。
保代資源的稀缺,以及中國證券發行審批製為其帶來的通道優勢促使保代人成為高薪一族。而在國外成熟市場,投行業務中並沒有保薦代表人的概念,投行部門工作人員的薪酬結構一般由基本工資加獎金構成,收入並不過於依賴承銷項目佣金,獎金構成中也無常規津貼、簽字費等項目。
保代制度設立的目的是為了確保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一般每家發行人公司需要兩名保代在招股說明書上籤字,才能向證監會提出發行申請。
「保代的高薪建立在A股發審制度之上,隨著發行市場化的改革,審批制若被取消,券商承銷的通道優勢會進一步削弱,保代高薪的日子一去不復返。」某中資券商高管說。
本刊記者劉冉、陳慧穎、實習記者劉卓哲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