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兄的一篇短文說盡我心中的價值投資。收藏、學習和回味。
【投資者的分野是在於信息的有效組織和解讀】
你好。能力的提高似乎沒有什麼捷徑,多學習思考必不可少。但我想說的是思維方式鍛鍊+分析方法論是非常關鍵的,分析要沿著一個框架來進行而不是四處發散。
而分析框架的形成,就很需要對一些本質性的問題有所思考。比如,到底什麼才是企業的價值呢?這種價值的表現形式應該是哪些?投資的成敗到底取決於什麼因
素?由此再延伸應該特別關注什麼信息和資料來佐證呢?這些問題想清楚,可能才能有效的進行分析。由於互聯網的存在,現在的信息蒐集已經具有較好的條件,投資者的分野是在於信息的有效組織和解讀。
【投資的邏輯支點】
我認為對企業的分析不能基於短期的因素,比如毛利率、產能等。而是需要從大到小的一個邏輯,且這些邏輯都基於一些長期來看比較穩固的東西。比如依次:企業
的價值特性什麼-----產業的發展環境態勢---行業的競爭格局態勢---企業為何具有最終勝出的素質---實現這一結果必不可少的條件是什麼----
年報如何觀察是否依然在正確的路徑上....
思考這些並列出這些,才能既不跟著股價或者短期的經營波動起伏,也不盲目的「死了也不賣」。
【企業內在價值】
我們經常談價值,但到底如何理解他?如何「毛估估」他呢?我是這樣看:
價值的結果:創造自由現金流(凡是無法做的的,都趨近於無價值或者低價值)----這一結果的前提:以高於低風險資產的資產收益率來創造現金流(ROE對比折現率)----測量的角度:收益率的高度、收益率的持久度、收益率可在多大資本規模下複製和保持。
以這個為指導去看待企業,將跳出一般視角(一個個業務去拆分拼湊,盲目的預測現金流和三張報表)過於糾纏於細節卻無法提煉出企業根本特徵的缺陷。
總之,企業的分析不是不需要細節,而是我認為需要找到根本之後再去填充細節。就像總要現有樹幹再長樹葉。
對好問題我總是願意多聊聊。對投資而言學習的效率很重要,我建議先不要急著去當業務分析師,而是把一些本質性的問題想清楚。我認為「好生意、好企業、好投資」是這些本質問題的主線索。
好生意:最符合dcf三要素的,符合高價值企業的原理的(參考博文)
好企業:優秀的企業是有共同點的,他們才能發揮出好生意最大的價值
好投資:不光是安全邊際的問題,還有倉位和交易週期是否合理等問題。
投資不管你怎麼做,其實最終要濃縮到三個問題上:對象,時機,力度。仔細想想,這三者之間的關係是很有意思的。如何協調好這三者,我認為體現了一個投資人的綜合投資素養。但很可惜,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投資的所謂藝術性就在這裡。
【管理層評價】
定量恐怕很玄,但我覺得可以重點觀察3點:
第一,領導人和管理層是否體現出了正直的作風(對待客戶、員工、股東),是否體現出了優秀的經營品質(比如不急功近利,具有產業抱負和戰略思維,耐得住寂寞,注重執行力等等)
第二,要注意管理層表述及財務數據上的自洽性,也要結合行業其它公司的情況來看。比如不能一邊說「供不應求」財務上體現的卻是賒銷及費用加大驅動銷售等。
第三,對一些高危的情況敏感。關鍵人物不正常的連續離職、難以自圓其說的一些重大行為、計劃永遠執行不到或者總是新計劃等等吧。
當初能較早對綠大地、中恆的危險做出判斷都是來自這些方面。總之癩蛤蟆不會總有一個膿包。雖然這些未必是「呈堂證供」,但投資不是法庭判決,不需要證據確鑿,只要非常可疑了就別在危牆下站著了吧。
【安全邊際】
答:我眼中的安全邊際:
第一,未來優勢是最大的長期持有安全邊際。
第二,市場錯誤定價提供當前的交易安全邊際。
第三,倉位分配甚至資產的再平衡提供總體的安全邊際。
【投資者的品性】
你好,這裡的「品性」是指投資需求上的,非道德層面的,這點我想說明。具體而言,我覺得可以用我博客上列出的4個來概括:
理性:獨立思考能力,不隨大眾情緒癲狂。芒格說如果用一個詞來表述他,就是這個了。
辯證:學會看待事物的兩面性,其實就是任何事情的侷限性。而風險和機會總在動態的配比,學會一隻眼睛盯一個。
中庸:任何事情推到機制都容易出問題,再好的東西一偏激了就麻煩。
守拙:耐心,安心的待在自己的能力圈裡,別羨慕,別抱怨。
坦率講,我越來越傾向於認為這些品質是天生的+已經固化在過去的人生經歷中的。可以鍛鍊加強,但恐怕很難讓一個實在不具備基本品質的人通過學習而大幅度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