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8月27日開始計算,其停牌期已經逼近「原則上不得超過30個交易日」所規定的時限。關於何時復牌,美的董事長方洪波對《第一財經週刊》表示「不便
回應,一切以公司公告為準」。且因公告中提及所涉及的是「重大無先例事項」,這也意味著美的的復牌時間不被限定,所以一切還是個未知數。
公告並未對「重大事項」作出說明,但停牌很有可能與其整體上市的計劃有關。
美的集團原本下設製冷、日用家電、機電、地產發展共四個二級產業集團,其中製冷集團旗下有美的電器及小天鵝兩家上市公司,在香港上市的威靈控股隸屬於
機電集團。以「小家電」為代表的日用家電集團因業務虧損,2005年從上市公司—美的電器中被剝離,美的集團將其回購,現為其非上市資產。
整體上市指的是把這部分目前據稱「銷售規模超300億、毛利率超35%」的業務重新打包上市。這將有利於退位後的何享健對公司進行監管。
在停牌前的8月25日,美的發布了關於公司重大調整的說明:在人事方面,由方洪波接任創始人何享健,任集團董事長兼美的電器的董事長及總裁,何享健的
兒子何劍峰則以大股東代表身份列席董事會,但不參與日常經營管理。將千億資產的公司「傳外不傳內」,何享健被看作是「史無前例」。
同時,美的還正在「對總部和二級產業集團的部分管理職能進行整合」。包括撤銷四個二級產業集團,除地產發展劃歸美的集團的控股股東—美的投資控股之外,其餘三個二級集團的業務將被分割成若干個事業部,由總部直接管理。
美的試圖以此「實現扁平化管理,加快反應速度,提高集團運行效率」。
現有的二級產業集團成立於2006年,是美的為順應規模擴大及產品系列增多而進行的一次改革,美的也由此形成了從集團到二級產業集團、事業部、產品公司的四個層次。2009年組建的「中國營銷總部」則表示美的內部開始將功能型事業部和區域型事業部進行區隔。
雖然在2010年營收突破了千億,但2011年開始,整體經濟環境的不景氣等讓美的開始意識到「因盲目追求規模而導致的問題」,並通過裁員、將區域銷售公司改製為自負盈虧的代理商等方式來「急剎車」。
美的製冷集團旗下某區域銷售公司的員工告訴《第一財經週刊》,其所在的分公司員工數由原來的265人逐步減少到目前的65人,在集團產能基本正常的情
況下,減少銷售公司的庫存,並縮小優惠幅度。這也直接反映到了2012年上半年的業績表中。三大家電巨頭中,在格力和海爾營收均同比增加的情況下,美的出
現了下降。其股價也因此持續低迷。
公司整體上市、優勢資源的整合或許能短期拉動美的股價,但從長遠來看,美的的未來還得取決於方洪波的多項改革能否真正發揮效用。
美的歷次結構調整
1997年前 直線職能式
廠長直接管理工廠、品質科、人事科等
1997年至2001年 產品事業部制
成立空調、風扇、電飯煲、電機、小家電五大事業部
2002年至2006年 大事業部制
家庭電器事業部被一分為四,權力進一步下放
2006年 超事業部制
組建日用家電、製冷家電、機電裝備、地產發展四大二級產業集團
2007年至2009年 功能型事業部制
製冷集團成立中國營銷總部,通過將營銷公司與美的相對分離,加大資源整合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