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5成本結構與邊際利潤 小企業主
http://xueqiu.com/4976107754/22287818假仔細看了看蘋果的產業鏈,根據蒐集的幾個信息彙總了一下,有媒體說蘋果一個品牌,養活了一個很龐大的生態系統,不過這個流程創造出來的價值,大部分都被蘋果拿走了。
上網查到了iphone5的成本結構,在雪球上轉出來供大家討論,看看這個生態系統中有哪些投資機會?
研究公司Asymco 最近發佈的iPhone 5成本架構圖(如下圖),可以對iphone這個蛋糕如何切分一目瞭然。
查看原圖 圖中藍色顯示的為毛利(367美元)即iPhone5零售價(630美元)減去所有成本和營運開支後剩下的金額。在此基礎上減去11美元研發支出(R&D)和銷售費用及管理費用37美元,蘋果獲取的經營利潤高達319美元。
蘋果切走了蛋糕的一半,剩下的蛋糕就留給了其龐大的商業生態系統的合作夥伴,但這些蛋糕還要分成12塊小蛋糕,由整個商業系統中的參與者及潛在競爭者搶食,這些子行業的格局基本上是僧多粥少,但各家卻拚命想擠進這個名單中,畢竟蘋果有很大的銷售規模。
在這個產業鏈中能被大陸企業享用的貌似就更少了,畢竟大多數公司在這個生態系統中扮演的是代工或者外設備製造商。內地企業在蘋果產業鏈的利潤分配格局中相對較少,利潤在蘋果ipad 和iphone產業鏈中的佔比分別為2%和1.8%。
有蛋糕也行,不過各方爭奪這塊價值蛋糕也並不容易。隨著蘋果快速的更新升級,貌似不少上市公司已經慘遭淘汰,例如09年很火的 萊寶高科 。下圖是21世紀統計的蘋果生態系統中的中國企業。
查看原圖 A股市場中,安潔科技、環旭電子、比亞迪這三家上市公司被蘋果認可為其供應商, 且這三家公司都是直接供貨商。
安潔科技這個公司蠻有特點,公司專注於筆記本、平板電腦及手機功能性器件的龍頭公司,同時是蘋果指定的5家功能性器件供應商之一。從2008年至今蘋果公司都是其第一大終端客戶。其中,蘋果2010年貢獻的營收佔安潔科技當期營業收入的48.8%。
安潔科技 也是國內唯一一家進入蘋果供貨體系的功能器件廠商,供貨總額佔蘋果功能性器件採購總額的10%左右,其供貨幾乎涵蓋蘋果係列產品,包括iPad,iPhone、iMac等旗艦產品。不過對這個細分行業不大瞭解。
查看原圖 比亞迪向蘋果供應結構件和外圍零部件,在比亞迪的中報中,比亞迪稱其目前是全球最具競爭能力的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的供貨商之一,主要客戶包括諾基亞、華為、蘋果、摩托羅拉、HTC、中興等全球領先電子產品製造廠商。
富士康也是這個生態系統的一員。富士康是iPhone 5首年的獨家代工企業。而媒體上關於山西、鄭州富士康的報導似乎說明富士康為了滿足iPhone 5的訂單,一直在大規模招聘,生意看似火爆,不過利潤率僅僅2%多一點
![[困惑] [困惑]](http://js.xueqiu.com/images/face/05confused.png)
,未來還要面對勞動力成本的壓力。如果我是富士康的投資者我或許會感到很痛苦。
作為一個外行看來,如果要投資這個生態系統,或許蘋果才是最好的投資標的,它本身就是一個研發 + 品牌經營公司,設計產品整合生產資源,如此反覆,這個系統很強大,當然缺點就是市值很大,但這個盈利能力如果能夠延續,比選擇其他的依附者要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