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地方融資平台:哪裡圈錢? 井底望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1090fd0102e833.html

最近看到中國的經濟數據不太理想,有不少呼喚第二個4萬億的呼聲。

大家可以回去看我在2009年發表的博文,其基本觀點,就是中國在2009年的4萬億打雞血,基本上只有3年有效期(正好2012年到期)。在這之後如何走下去,當時的建議就是靠政府的4萬億打基礎,然後在這個基礎平台上,需要靠民資來唱戲做主角。

週報中曾經呼籲給浙江資本尋找出路,也是出於這種考慮。

打雞血的好處,就是保住了增長,保住了就業,也就保住了來之不易的穩定局面。但是打雞血也有壞處,其中最大的壞處,就是金融系統的壞帳會增加。

當然這些壞帳的增加,不少是因為地方政府的融資平台,靠土地抵押的方式,來解決城市發展的融資問題。

但是這條路子,又因為城市房地產市場的快速瘋漲,而逼迫中央不得不出手來防止出現大泡沫,這個就對地方政府的負債壓力和現在融資的難度,形成了一個難解的結。

從中央目前開始打的小雞血動作,可以明顯看到有向中西部政策傾斜的趨勢。也就是中央的雞血多是在中部和西部的地區的基礎建設。

而作為內需的一個環節,我認為中國和海外的專家們的觀點,都可以說過於偏頗。用美國這樣的超級負債消費的比重,比如說70%的GDP來源於個人消費,顯然文化上與中國這樣的講求節儉的東亞文化格格不入。所以中國如果能夠到4050%的個人消費佔GDP比重,大概就是到了最大的極限,應該謝天謝地了。

而作為外貿的一個環節,本來就是以沿海經濟為主,對中西部來說,不是主業,因此發生在外部的歐洲危機和衰退,以及美國的經濟恢復乏力,都主要對沿海地區的經濟有很大的負面影響。

所以現在的經濟三架馬車,出現的情況是:

內需,基本上發展速度比較合理,繼續快速推高的效果不會出現。

投資,中央的投資基本上是在中西部傾斜,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

外貿,因為海外因素的影響,情況比較不理想,這個對沿海地區的打擊比較明顯。

這個時候,沿海地區在經濟下滑(潛在的社會不穩)的困境下,必然要自己捧起地方投資的法寶。所以最近我們看到以下的一些動作:

1.     廣東省提出的19條穩增長措施,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扭轉投資下滑

2.     浙江寧波的重大工業項目和戰略性新產業項目。

3.     江蘇南京的加快基礎建設。

其他的沿海地區地方政府,估計也有不少動作。

當然這樣的動作,其他中西部的政府也不會閒著,比如湖南長沙的、陝西西安的、整個河南的,整個山西的,都是拍胸脯,吹大牛,動不動就是多少多少萬億投資的計劃。

那麼在目前中央對金融系統看得比較緊的情況下,地方的融資平台從哪裡圈錢?

中西部省市,估計想圈的錢,還是以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和國家銀行信貸為主。而東部沿海,民間富得流油,估計如何開放各種政府控制的領域,把民間資本弄進來折騰,是一個法子。

從政府融資的角度來講,估計以前靠土地未來增值收益和房地產開發的法子來融資不容易行得通,現在就必須換個法子,多管齊下。

1.  一個就是政府資產證券化,把政府的產業,以打包的方式,先組合再切割,就可以用證券的方式,賣出去融資。而證券的利息,就靠這些資產的日常收益來支付。

2.  一個就是城市建設之中,將基礎建設和相鄰土地打包開發,靠商業地產增值和未來的特許許可費(比如說機場、地鐵等等中的城市建設收費和商業牌照費等)作為債券發行的保證。

3.  一個就是開徵房產稅,和靠將近郊農業土地改變用途增值收取土地增值稅的方法。

估計象重慶那樣的金融創新和融資方法,在不少地方會偷偷出現。一旦有效,其他地方會一窩蜂的仿而效之。

總之,中國還沒有走到山窮水盡的地步,估計中央不間斷的打幾次雞血,然後對地方政府的新投資衝動,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防止一哄而上,不要失控,估計還可以混幾年過去。

反正最後不行,還可以上軍事凱恩斯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32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