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謝偉銓:補地價可增分紅條款

1 : GS(14)@2018-01-22 05:11:33

【明報專訊】樓價續升,為增加供應,遏抑樓價,政府研究各種提供可發展的用地的方案,包括能否發展部分生態價值低的郊野公園、填海、發展棕地等,但是相關途徑需時,不是救近火的方案,令善用一些難以復耕的農地成為更「貼地」的方法。不過,現時不少新界地區的農地都是私人擁有,據估計單是其中數家發展商已擁有約1000公頃,如能有效利用部分農地,這些「熟地」自是成為「近在咫尺」的住宅用地生力軍。

農地可成供應生力軍

但如何將農地變住宅供應市場,近年不斷有人建議「官商合作」,以便加快將一些私人農地變更作住宅用地,由政府配合加強及加快基建設施,換取在同一地盤除興建私人住宅外,發展商亦需興建一定數量的資助房屋,交給政府。

至於那些基於各種因素,在可見將來不會容許發展的農地,漁農署是否可介入,要求重新耕種,或提出其他適當用途,也是一種「官商合作」模式,令農地得以善用。

至於發展商,在商言商,想法更簡單直接,賺錢至上,農地需要補地價才能改變用途,用以發展具商業價值的住宅或商廈等,尋求回報。如政策令其賺取合理回報,要他們負起一些「企業社會責任」,興建一些資助房屋及社區設施,未嘗沒有可能,只要在計算應補地價的數量時,適當反映,這是多贏方案。

應調整補地價計算方式

然而,現時發展商和政府相關部門,往往花很長時間就補地價的金額爭持不下,3年前提出用「仲裁方式」解決,效果不如人意。政府會否考慮一下調整做法,在計算補地價時,以現時相若建成樓宇售價來計算,若日後物業出售時的售價,超出這個售價的一定百分比時,政府有權收取額外金額,與發展商共同分享利潤;這樣不但可以減少就補地價的爭議,同時亦可加快土地的發展,短期內增加公私營房屋供應。如市場向好,售價理想,政府亦可以分一杯羹。

只要有效有序地利用官商合作,應可達到多贏局面,發展商得到應有的回報,亦負起其社會責任,相信會受到市民支持,何樂而不為?

思籌知路召集人

[謝偉銓 銓誌言]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969&issue=2018011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99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