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三位年青才俊(左起:Clement、Jessica、Mike)投資方法各異,各有心得,三十歲左右已擁數百萬身家,可謂「條條大路通羅馬」。(嚴寶權攝) FCI投資策略研究總監、實德財富管理聯席總監梁帥聰(Clement)年齡:36歲感情狀況:已婚資產:約$500萬分布:30%股票40%買入樓宇收 租10%企業債券10%現金創盛理財董事陳寶琪(Jessica)年齡:35歲感情狀況:交往中資產:約$600萬分布:30%基金70%現金宏高證券經 紀及分析員梁杰文(Mike)年齡:28歲感情狀況:交往中資產:約$200萬分布:30%買入十多隻細價股70%現金 第一次見面 地點國際金融中心二期平台餐廳記者:記Clement:CJessica:JMike:M 記﹕目前市況咁亂,你們有何睇法?C﹕我較悲觀,覺得世界好似一部撞緊去個山度嘅火車,但所有人仲不斷喺度加燃料,例如美國印銀紙、歐債一拖再拖,根本無 解決核心嘅問題。J:我認同,但我覺得喺撞山前,會搵到另一條新嘅軌道,但每次經歷轉變(轉軌)前都係痛苦嘅。M:我覺得架火車去到最危急嘅時候,上面嘅 人點都會整停佢,唔通由得成架火車啲人死晒咩?依家我只係將三成資金放喺股票度,唔止因為個市差,而係覺得香港金融市場嘅監管不足,投資者好無保障,我未 來仲想增持現金。記﹕監管機構信唔過,所以你出書教人分析上市公司財技?M:無錯﹗喺香港,好多時有錢就會打得贏官司,唔同美國可以申請集體訴訟,輸咗先 要俾錢。以我觀察,香港無律師夠膽幫人打官司告地產商,因為怕日後人哋唔請番佢﹗C﹕講得好啱呀﹗你(記者)一定要出呢句﹗記﹕香港人喜歡揸磚頭,但你哋 當中有兩個手上都無物業,為什麼?J:我鍾意租樓住,住悶咗可以換。之前買樓都係當投資,最近已經出晒貨。C﹕我未拍拖已買咗樓,我向來覺得股市比樓市波 動,買樓可保值,風險亦較小。M:人哋成日話買咗樓先結婚,我覺得同屋企人住都無問題,中國傳統社會不嬲都係咁o架啦,最重要係有阿媽照顧嘛,哈哈。J: 你女朋友唔介意咩?通常女仔都唔鍾意喎。M:應該唔介意嘅……記﹕Clement打算生小朋友嗎?拍緊拖既Jessica同Mike打算幾時結婚?C﹕暫 時未有,我講咗我份人比較悲觀,唔想小朋友來呢個世界受苦,不過可能以後會有改變,呵呵。J:成家立室當然好啦,但我唔急喎,睇時機。M:我打算今年求婚 呀,你(記者)寫出來之後我就會求婚啦﹗C﹕搞錯呀,無晒驚喜﹗(眾人大笑) 嬌嬌女變炒樓殺手 在美國修讀金融的陳寶琪(Jessica),父親做生意,家境富裕,自小便向她灌輸理財觀念。自小在外生活的Jessica,個性獨立,沒有「公主病」, 讀書時亦走去打工,並將賺得的「外快」投資美股。「我好鍾意數學,加上讀金融,成日諗有咩可以投資。試過買生物股,竟然爆升五倍,開始對自己嘅投資眼光有 信心。」抱着「無嘢輸」的心態,Jessica大膽出擊,雖亦有失手,但到畢業時已累積三十萬資產。畢業後在美國的銀行打工,二千年回港任投資顧問,開始 接觸基金。「那時我同大家一樣,個個都走去買科技股基金,科網爆破後,試過蝕三成。」Jessica表示,但之後轉投中國及印尼基金,便贏了漂亮一仗, 「印尼基金試過大升六成。」Jessica笑說。 中港炒樓勁賺千萬 投資股票及基金主要是出於工作,Jessica做得最出色的其實是炒樓。○四年,媽媽在上海長住的朋友講起內地房地產有潛力,值得投資,之後更帶 Jessica到上海浦東睇樓。之後,Jessica便以數十萬作首期,買入浦東一個一百八十多萬(人民幣)的單位。○五年,她再與兩個朋友合資,每人出 資八十萬,以二百四十萬買入北京三環一層住宅單位,○八年以六百萬賣出,每人淨賺一百二十萬。○九年,上海浦東單位亦以六百多萬賣出,連匯率升值,一鋪勁 賺逾五百萬。除了內地,Jessica亦活躍於投資本地住宅。○五至○七年間,她先後以一百萬及二百四十萬買入兩個跑馬地的單位,再以三百零五萬及三百零 八萬分別於大坑、太古城買入兩個單位,一直放租。直至去年,Jessica有感樓價高企,並已缺乏上升動力,全數賣出,扣除買入價後,淨袋四百三十萬。礙 於市況波動,Jessica現將三成資金放於基金,其餘全為現金。「估計今年樓價會回落約一成,明年會考慮用一半身家再入市買樓。」Jessica指除了 住宅,還想嘗試投資商廈。另外,她認為金融海嘯後一直沉底的美國樓市已逐步見底,值博率或較內地樓市更高,「但要好小心留意區份,有啲區份唔好,點都升唔 起。」 跌低起身站得更高 二千年的科網爆破是不少香港人一個慘痛的集體回憶,亦是梁帥聰(Clement)在投資路上的轉捩點。當時Clement於香港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畢業後, 在一間鐘錶廠市場部打工兩年,月入不到一萬元,卻在科網熱潮中,將積蓄約六萬元全數買入中國聯通(762),其後眼巴巴看着股價由買入時的十六元高位,急 插至三元。坐貨坐足七年,才返「家鄉」。 自修苦讀吃正升市 經此一役,Clement痛定思痛,開始鑽研炒股技巧,報讀投資課程,又埋頭苦讀財經書籍,試過放工後回家花六小時一口氣看完一本財經書。「初時非常着重 技術分析,後來發現投資股票最要緊要識得捉摸市場心理。」○一年,Clement轉職至外資資訊科技公司當業務顧問,月薪跳至四萬,手頭現金大增,努力儲 錢。○三年,Clement開始以數十萬入市,專門挑選受惠於周期性的「主題股票」作短炒,最明確是中國主題,如曾經大熱航運股中國遠洋(1919)﹑消 費股兼有可口可樂收購概念的匯源果汁(1886)等。「股票都有潮流,講話題性,但只適合短炒,例如一個月至三個月。」Clement表示,這次入市,吃 正數年股市上升期,至○七、○八市況高峰時,他的資產已經翻了三番。識買更要識賣,○八年,Clement覺得市場太瘋狂,於是逐步退市,只保留十分一的 資金短炒,因此金融海嘯時,他幾乎全身而退。一○年,重新入市後,Clement延用「主題」揀股法,「好似去年四月,金價幾乎以直線上升,我就睇好本地 珠寶零售商,買入六福同周生生,之後曾經大升七成。但通常呢啲主題股只會大升一季,之後就要再估下一個被熱炒的主題。」股市波動大,並非每次都能全身而 退,於是Clement○二年開始買樓,分散投資。先買入位於堅道的自住單位,近年再與朋友合資買樓收租。「我哋專買近市區嘅舊樓,如佐敦同油麻地,整靚 後放租,依家有四層。」Clement說,現時手上大部分投資都有穩定收入,喜愛挑戰的他,正研究投資做生意,「未諗到,趁後生,好多嘢都想試。」 炒股滿足好勝心 自小精於數理、智商高達一百四十的Mike,中學期間已對投資股票市場甚有興趣,「股市係規模最大嘅比賽,喺股市賺到錢,代表你贏咗嗰啲蝕錢嘅人。」 Mike的父親經營零件貿易生意,母親是老師,家庭優厚。於是,○三年甫入大學修讀港大工商管理及法律雙學士,Mike便以獎學金及積蓄,用十萬元作彈藥 入市。一開始,Mike只是抱着人買我買的心態,「那時買股票的方式,同一般師奶無異。報紙話邊隻會升我就買邊隻,嗰幾年個市好,基本上買邊隻都升。」當 時他曾買入中國人壽(2628)、大成生化(809)等「大熱股」,短短四年,十萬元本金已升值近十倍至近一百萬。 出書踢財技 畢業後,同學「爭崩頭」入外資大行,Mike卻選擇了本地證券行宏高。「呢度自由啲,我可以做自己嘅研究,而且接觸咗好多唔同層面嘅客人,更加明白市場上 投資者嘅心態。」Mike入行後,避免利益衝突,大幅減持手上股票,並專注於研究金融相關的法律及上市規則,發現香港的金融監管制度,對於投資者的保障極 度不足,如近期民企頻頻出事,證監會卻從未出手調查。「我遇過啲阿公阿婆,竟然連農行(1288)有喺A股上市都唔知。」於是,梁杰文近年不時到社區開講 座,向公公婆婆講解股市陷阱。 去年,Mike主動接觸知名的財經專欄作家周顯,在他提點下,Mike運用本身對法律及金融的知識,撰寫《香港股票財技密碼》,列舉真實例子,拆解上市公司如何運用上市規則及法律掠水,今年四月出版。 至於個人投資方法,亦與過往截然不同,Mike現專挑一些股東持股最少七成,本身業務簡單的不知名二、三線股,博其「賣殼」爆升,如卓亞資本 (8295)、嘉匯投資(8172)等十多隻交投疏落、甚至已經停牌的細價股,並長期持有。「一般人就咁睇我個portfolio會覺得好驚嚇,但我投資 係睇好長線,唔會理會周期影響。另外,我將所有股票提晒倉,持有實物,會出席股東大會,做site visit(實地考察),搵公司管理層了解公司運作同前景。」Mike一輪嘴道,現他將三成資產約七十萬元投放於股票,其餘全部為流動現金,「香港市場監 管太差,就好似你去茶餐廳叫碟揚州炒飯,食到一半見到有隻曱甴,但茶餐廳就話你應該一早檢查清楚晒碟飯之後先食,所以唔負責任,香港就係咁荒謬。」所以 Mike未來甚至想進一步增持現金,「大陸監管仲好過香港,如果可以買大陸股,我會第一時間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