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明:港股中線看好 提防短線震倉
1 :
GS(14)@2017-10-22 15:59:53【明報專訊】港股急轉直下,近大半年來每個月總有一兩次大跌市,而大跌市過後很快回升,因此,昨天跌市可能是另一次低吸良機。今年大跌市多是「狼來了」故事,雖然「狼來了」是教人要誠實,否則失去別人信任,但故事亦帶出要居安意危的意思,因此只要有一次真的狼來了,屆時就恨錯難返。話雖如此,這並非看淡港股,反之依然看好港股中線走勢,只是要提防短線的急挫或震倉,影響了中期部署。
大跌市或加快見底
恒指高開後升過87點高位爭持,下午2時半過後跌勢加劇,尾市最多跌617點,收報28,159點,跌552點或1.92%;國指稍遜,跌2.28%。大市成交1165億元,高於60天平均逾兩成,成交活躍。據《明報》港股數據庫,升跌比率12比88,跌逾3%佔下跌股份近三成;陽燭對陰燭為9比91。今年第二季以來,每個月都有一或兩日大跌市(股票跌比例超過八成),如下半年包括9月25日、8月10日及11日、7月4日(見圖),而恒指於9月28日、8月11日、7月7日見底回升,因此,大跌市可能是快見底或見底信號,但反過來講,若未來兩三日跌勢沒有喘定,則要提高警覺。
倘恒指失50天線 或回落至26000點
走勢上,恒指險守於20天線,正如之前提過該均線不容有失,否則將破壞9月底開展升浪趨勢。雖然下望於28,000點關口、50天線(27,856點)、9月低位27,400點(收市計)皆有技術性支持,可謂向下每百多點應該有承接,但9月底才試50天線回升,現時短時間內又衝擊該均線,未必可以守穩,一旦確認失守50天線,以去年底展開升浪(21,574至28,711點)回調38%計,有機會回落至6月份整固水平26,000點,因此不宜把止蝕位定得太遠,以慎防溫水煮蛙,到發覺虧損日深才止蝕,可能是下一輪升浪開始。
工行5.9元料有支持
本報數據庫追蹤的31個行業,房託基金靠穩,升0.2%。整體有一半行業相對恒指或國指具抗跌力,跌幅小於1.9%。今年表現最強的一批行業繼續捱沽,科技器材、原材料、汽車相關、內房跌3%至4%,成表現最差行業。即市只有舜宇(2382)、吉利(0175)、中鋁(2600)等由最低位回升2%至收市算是反彈最佳。此外,今年7月、8月及9月帶動恒指低位反彈的內銀股可以留意,其中工行(1398)於50天線約5.9元料有支持,可以留意。
[劉思明 數據尋寶]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816&issue=2017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