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萬達50億美元收購資金何來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6-08/100398578_all.html

斥資26億美元收購美國第二大連鎖影院公司AMC引起的市場喧囂尚未消停,6月5日,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萬達)又出手了。這次是在俄羅斯總統普京訪華期間簽署的一項合作協議,計劃在俄羅斯投資30億美元發展旅遊業。

  連續、高調的海外大手筆讓萬達成為焦點,外界對這些投資的猜測和爭議紛起:兩次投資都暗合高層訪問主題,商業項目的背後是否有政治意圖?對 AMC的併購在商業上價值何在?巨額海外投資的錢從哪裡來?在房地產調控的背景下,萬達如此逆勢擴張,資金鏈能否承受?「萬達模式」能持續多久?

  這些問題既代表了外界的疑慮,也是擺在萬達面前的考題。

AMC疑雲

  萬達對AMC的併購案在5月21日宣佈之後,市場一直爭議不斷。最大的疑問在於這樁交易的商業價值並不明顯。

  易凱資本CEO王冉即在微博上點評說,通常一個低增長地區公司收購高增長地區的公司不需要別的理由,因為增長就是理由;但反過來一定是需要的。對萬達來說這個「別的理由」是什麼?

  整個收購案的對價是2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64億元),對應AMC娛樂控股公司的全部股權和承擔債務;此外,萬達承諾在未來投入不超過5億美 元的運營資金。AMC在美國運營346家影院,擁有5034塊電影屏幕,其中包括2336塊3D屏幕和128塊IMAX屏幕,是全球最大的IMAX屏幕運 營商,其股東包括Apollo全球資產管理公司、貝恩資本、凱雷投資集團、CCMP和光譜股權投資等私募股權投資機構(PE)。交易完成後,這些PE們得 以套現,AMC易主萬達集團。

  AMC在5月25日發佈的年報顯示,截至2012年3月29日,在過去一個財年中,公司營業收入總計約26億美元,淨利潤虧損約8200萬美 元。資產負債結構方面,在約36.38億美元的總資產中,歸屬為股東權益的淨資產僅1.54億美元,負債為34.84億美元,資產負債率為95.7%。其 中,企業借款約21億美元,其他長期負債超過4億美元。

  萬達董事長王健林在收購簽約儀式上表示,財務成本過高導致AMC公司虧損,收購後將著力降低其負債率,並保證管理層的穩定。從AMC年報可見, 企業借款及融資租賃的利息支出約為1.67億美元,而運營利潤僅有9400萬美元。萬達此次需要支付的26億美元中,多少用於購買股權,多少用於償債,雙 方一直未曾披露,外界也無從知曉,但如何償債是收購的關鍵。

  如果收購後不減債(即短期內償還一定債務),如此大的財務包袱,萬達收購後也難以扭虧。AMC的債務結構中,尚有15億美元的票據在2014年、2019年和2020年到期,這些票據的利息成本較高。

  相對於巨額債務,AMC的淨資產僅1.54億美元,股權收購的金額並不高。王健林5月25日接受媒體採訪時稱,「這次併購有相當大折扣,根本不存在溢價收購的問題。」

  另外,萬達此次收購的是AMC娛樂控股公司,其直接持有AMC娛樂公司,後者實際承擔著AMC品牌下各家影院的運營管理工作。據年報披露,兩家 公司賬上現金總計超過5億美元,這些現金將隨著併購轉至新的控制人。因此王健林說,萬達實際需要支付的金額只有21億美元左右。他還算了一筆賬。這次收購 相當於用實際支付的21億美元買來5000塊屏幕,每塊價格大概是40萬美元,低於國內的投資成本人民幣350萬元/塊,所以這次收購是值得的。而AMC 在過去三年內的平均收購成本大概是每張屏幕30萬美元。

  但這樁併購案仍備受市場質疑,核心問題就是很難看見未來的投資收益。美國電影業已經進入穩定發展階段,影院收入和支出都相當剛性。即使AMC公 司降低了財務成本,也只能基本實現盈虧平衡,若想大幅提升盈利相當困難。過去幾年間,美國電影市場保持了相對穩定的態勢,觀影人次維持在每年13.3億 -14億之間。票房總收入的增幅也低於5%。AMC公司的營業收入最近幾年大多維持在25億美元左右。

  萬達以書面協議承諾保持AMC公司高級管理層不變,同時不會對AMC的僱員政策施加影響。目前,AMC擁有1.85萬名全職和兼職員工。也就是說,萬達未來在降低AMC運營成本方面,將受到不小的約束。

  美國影院投資的收益模式與中國大為不同。國內影院方在票房分成上比較強勢,可以拿走一半以上。而在美國,影院方在票房分成上比較弱勢,製片方拿 走絕大部分的票房收入。渤海產業基金執行董事李剡對財新記者指出,影院在運營內容和服務方面都趨向同質化,更多是比拚硬件和價格,而這兩塊恰恰都是侵蝕運 營利潤的。從這個角度看,影院投資更看重的是市場規模及行業增長潛力。

  大部分接受財新記者採訪的投資界人士的看法是,「很難看到這樁併購的投資收益。」萬達很難通過對AMC旗下影院的運營來獲得相應的投資收益,在美國上市的可能性也非常小。此前,AMC一直尋求上市而多年未果。

  接近交易的人士也向財新記者透露,對於併購AMC,萬達內部也有不同意見。之前和AMC已經談了近兩年都難出結果。今年4月王健林力排眾議,突然拍板定下這筆交易,連參與交易的中介機構都感到太突然。

萬達院線上市急

  和投資AMC相比,加大國內院線投資在商業邏輯上看應更為合理。正在申請A股上市的萬達電影院線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萬達院線)是近年中國電影市場高增長的受益者。

  從2005年到2011年,中國電影票房收入實現了從20億元到131億元的增長,平均每年增幅近40%,而萬達院線的增幅達到60%。據萬達院線銷售中心的數據統計,截至5月27日,萬達院線在2012年的票房已突破10億元大關。

  萬達院線能同時獲得下屬影院約50%票房分賬和院線部分約5%票房分賬。據財新記者獲得的數據顯示,萬達院線2010年的收入接近16億元,其 中票房收入13.87億元,淨利潤達2.8億元。2011年,萬達院線收入達20億元,其中票房收入17.85億元,淨利潤達3億元。

  萬達院線在2010年底進行了一輪私募,出讓32%的股權給27個機構投資者和自然人,市盈率高達30倍,據悉套現20多億元,投資者包括華控 成長(天津)股權投資基金、上海仁福投資、博瑞遠達(天津)股權投資等,其中博瑞遠達是一個由新天域資本控制的投資實體。目前,萬達院線的上市還在初審階 段,正在回答初審員提出的問題。

  接近萬達院線的人士告訴財新記者,萬達方面曾有意以萬達院線為主體來併購AMC,但是收購後會構成重大資產重組,極大延緩上市進程。最後只好採 取集團收購的方式規避重組問題。但是,AMC收購案仍涉及同業競爭問題。「萬達需要向證監會解釋,或許國內外兩個市場的說法能說得通,但證監會是不是認可 還不確定。」該人士稱。

  據財新記者瞭解,萬達院線在上一輪私募中的價格已達到30倍PE(市盈率),如此高的私募估值,令本來有意入股的渤海產業基金望而卻步,也令其 上市定價陷入尷尬,因為現在證監會和資本市場都很難接受超過20倍的PE估值。而未來如果要將AMC資產再注入萬達院線,多數投資人可能也很難接受。

  據財新記者瞭解,在宣佈併購AMC之前,萬達已向主管部門遞交了發行進口影片牌照的申請,市場猜測這可能是萬達併購AMC的短期盈利點。此前, 進口影片的發行被指定給中影集團和華夏電影發行公司。而進口影片的發行,由「政府控制」向「政府主導」轉型已成趨勢,進口影片的利潤率較高,各家公司都躍 躍欲試,等待牌照放開。

  今年2月17日,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訪美期間,中美雙方就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達成協議,中國政府同意將在每年20部海外分賬 電影的配額之外,再增加14部3D或IMAX分賬電影的名額,而美方票房分賬比例也將由此前的13%提高至25%。因此有市場人士猜測認為,萬達對AMC 的收購,也有迎合高層政策的成分。

  「當然,也不排除萬達將一些國產電影通過AMC帶入美國市場,這將取決於美國市場是否接受,短期內不可能成為商業模式。」上述接近萬達院線的人士對財新記者說。

貸款為後盾

  動輒數十億美元的併購和投資,萬達的錢從哪裡來?

  據財新記者瞭解,萬達集團與中國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工商銀行、北京銀行和渤海銀行等多家銀行有密切合作,這幾家銀行代表都出現在了5月21 日萬達和AMC的收購簽約儀式上。有消息稱,萬達的併購資金主要來源於銀行貸款,一部分是人民幣併購貸款,一部分是通過「內保外貸」獲得美元貸款。

  中國銀行內部人士向財新記者證實,中國銀行已與萬達集團簽署協議,中行將作為AMC收購案的貸款牽頭銀行,但具體金額目前還未確定,因為具體融資方案要等交易獲得中美雙方政府審批後才能確定。

  據財新記者瞭解,中國銀行總行的貸款額度也比較緊張,新增貸款難度較大,可能只能在已有授信額度裡發放貸款。目前,萬達集團在中國銀行的貸款餘額是170億元。有消息稱,中行北京分行有意對萬達新增一些貸款。

  四大國有銀行都曾與萬達集團簽署過「總對總」戰略合作協議。其中,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對萬達集團貸款較多,2010年農行對萬達集團的授信超過200億元,而建設銀行和工商銀行貸款則較少。目前,建設銀行對萬達集團的貸款餘額大約在20億元左右。

  今年2月,中國進出口銀行與萬達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將對萬達集團的文化、旅遊產業及跨國併購業務提供金融支持。有知情人士告訴財新記者,中 國進出口銀行將在萬達海外併購中發揮比較大的融資支持作用。進出口銀行內部人士對財新記者透露,該行針對萬達的主要對口機構是大連分行,正在為萬達積極提 供融資服務,目前進出口行已和萬達簽訂合作框架,並無授信額度,「主要是強調雙方的戰略性合作,沒有綁定金額和項目。」

  一位銀行人士告訴財新記者,對這一類巨額跨國併購,銀行在設計融資結構時會考慮多種組合方案。包括用「內保外貸」的方式來規避「併購貸款最多佔 併購資金50%」的規定,即境內企業向境內分行申請開立擔保函,由境內分行出具融資性擔保函給境外分行,再由境外分行向境外企業發放貸款。但為規範人民幣 跨境貿易結算,去年7月央行已要求暫停境內企業從境外銀行直接融入人民幣(除貿易融資外)。意味著前述「內保外貸」方式已受到限制。

  「萬達的海外併購和投資,得到了政府的鼓勵和支持。」中國商業地產聯盟副會長兼秘書長王永平認為,萬達集團能獲得低成本的貸款。也就是 說,AMC公司的25億美元負債,其中一部分將逐步轉為萬達的集團負債。而這將進一步推高萬達的負債率。據財新記者獲得的資料顯示,截至2011年底,萬 達總資產約2030億元,其中淨資產205億元,資產負債率已高達89.9%。

萬達模式風險

  在房地產調控的背景下,如此大規模的海外投資,萬達資金鏈能否承受?高速擴張的萬達是否存在風險?

  2011年,萬達整體收入達到1051億元,萬達商業地產公司實現年收入953億元,其中項目系統收入902億元。王健林對外表示,這是依靠 「萬達模式」快速發展的結果。所謂萬達模式,簡單概括可稱之為「以售養租,以現金流滾資產」的模式。通過住宅、公寓和商舖及寫字樓的開發和銷售,來獲得現 金流滾動開發,最後持有高檔酒店和購物中心並運營。理論上講,住宅、商舖和寫字樓的銷售回款能夠覆蓋整體項目投資的一半以上,甚至有些項目自身即能實現資 金平衡。

  在此基礎上,萬達又以商業地產為核心向外延伸,培育了酒店、院線、零售百貨等幾大產業。拓展產業鏈的好處在於,可以迅速填滿各萬達廣場的主力店、次主力店的招商,加快商場開業的速度,帶來人氣後,反過來又能促進住宅、商舖的銷售,加速現金回籠。

  更重要的是,萬達模式受到了很多地方政府的青睞。王健林今年4月在清華大學演講時透露,現在萬達所有的項目都來自於地方政府的邀請,而萬達每年只能在諸多邀請中最多選擇三分之一的項目去做。

  「萬達廣場以商業為主,提供就業和稅源。更重要的是,萬達的開發模式也迎合了地方官員的需求,契合了現實的地方政治生態。」王永平說,萬達廣場 從開工到開業只要18個月,甚至更快,能夠讓地方政府的政績當期兌現,所以很受地方官員的歡迎和支持。另外,王健林全國政協常委的政治身份,與其他企業主 相比,也是一種優勢。

  這些優勢,直接體現在拿地和土地價格上。通常,萬達的項目都是當地重點招商引資項目,各種手續開綠色通道,有些地方政府還會在土地出讓時設定特 殊條件,以實現「定向出讓」。在二三線城市,萬達項目的土地價格會低於周邊項目30%,甚至更多。有的三四線城市甚至還會將土地出讓金再度返還給萬達。 2010年,萬達新增1976萬平方米土地儲備,拿地資金投入約300億元,以此計算平均樓面地價約1500元/平方米。而低地價又有助於項目實現資金平 衡,同時能帶來更高利潤率。對萬達而言,這已形成良性循環。

  「萬達現在任何時間賬面現金都有幾百億,萬達旗下將有一個千億級的公司,兩個百億級的公司。」王健林曾公開表示。

  但是,這也並不意味著萬達可以高枕無憂。據財新記者獲得的一份材料顯示,截至2010年底,萬達總資產達到1414億元,其中賬上貨幣資金 394億元(當年新增的現金流為183億元,當年的投資與籌資現金流分別為-227億元和221億元),但是,萬達同期的流動負債高達706億元。即使刨 除其中380億元的預收賬款,流動負債仍超過320億元。換言之,賬上現金並非隨意可動,有大筆土地款、稅款、工程款及銀行借款需要支付。而且,這是在 2009年-2010年連續兩年銀行信貸大規模開閘情況下的數據。

  2011年之後,隨著房地產調控的深入,銀行信貸緊縮,整個行業資金面趨緊。萬達也不能例外。「萬達擴張速度快,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賣得快和賣得 貴。」王永平說,住宅銷售是萬達很重要的回款來源,房地產調控下,萬達的回款速度還是受到了一定影響,現金流沒有2010年時那麼充裕。

  為周轉資金,萬達一般將酒店、寫字樓的裝修等項目外包合作,有時出讓部分項目股權或由其他企業墊資。一位與萬達有合作的企業人士告訴財新記者, 與其他知名房企相比,「向萬達要錢最費勁」。萬達方面常以「內部電子化管理流程需要20多個人蓋章」等理由拖延付款,而且經常更換對接人員。

  和資產高增長同步,萬達的負債水平也一貫高企,但是淨利潤增幅卻遠遠跟不上資產的膨脹——這意味著萬達的負債率上升很快,可能會影響到它在銀行 的貸款能力。2009年,萬達總資產約741億元,負債約688億元,淨利潤約26億元;2010年,總資產增至1414億元,負債1280億元,淨利潤 約72億元;2011年,總資產增至2030億元,負債1825億元,淨利潤約79億元——沒有達到集團預計的90億元。而且這些淨利潤中包含了寫字樓投 資的賬面收益。

  這暴露了萬達的另一個隱憂,租金收益過低。資產規模不斷擴張,資產收益率卻在下降。「在國內,租金收益率能有3%-4%,就算可以的。」王永平 說,萬達商業地產租金收益差不多也在這個水平上。隨著地價增長的回落,投資者更加關注租金回報,「商舖銷售就沒有這麼多神話了」。調控下,萬達在2012 年也放緩了增長預期。「今年總體目標偏低,(收入)只比2011年增加11%,特別是項目系統零增長,這在萬達24年歷史上是第一次,反映出萬達對市場的 判斷和對宏觀調控的應對。」王健林今年初在萬達內部的總結大會上說。過去幾年,萬達的收入及資產規模增速都在40%以上。

  王永平認為,商業地產競爭已從圈地競爭、營銷競爭,進入運營管理的競爭。萬達商業地產的開發量和持有量已經足夠大,但是租金水平、盈利水平不 強,該到後期抓精細化管理的時候了。「在(萬達地產業務)上市沒有時間表的情況下,通過精細化管理來增加自身的現金流很重要。」王永平如是說。

  本刊記者溫秀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8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