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三大壟斷:電訊、電視、會計 若缺齋

http://dodderer.blogspot.hk/2012/06/blog-post.html
語言是容易令人誤會的,不少會計界的朋友(甚至一位曾在會計師公會任職的多年老朋友)都誤解本老頭刻意阻止他人入行、“唱衰”會計;先說前者,本老頭何曾不分就裡勸阻他人投身會計?只是說會計生涯並不是人人適合,若是“非這類人”單單垂涎作為會計師的光榮,當親身嘗試後發覺根本與自己性格、專長格格不入時便是苦了自己,會計界名筆苦瓜老人早前寫了一篇大作《若想轉行做會計,諗清諗楚至好制 》便是說明此現象的一例,但本老頭還是認為太累贅了…還是用這方法簡單一點:在有意投身會計前請找一位擅鐵沙掌的外門高手在閣下心口拍上三掌,若仍不吐血閣下可符合了從事會計師的最基本條件(會計四大行的人事部見此文可能會激憤不已!若四大行都用這簡單有效而非常切實遴選合適人材的方法,他們大有可能丟掉飯碗!);


至於所謂唱衰會計行業可真是更冤哉枉也!查看會計師公會2012年1月數字,香港註冊會計師才只有33,459人,就算加上如本老頭這種只持外國會計師資格而沒有/不能加入香港會計師公會者恐怕才不過5、6萬(當然,在現今功能組別標準下,本老頭這種只“崇洋媚外”的、又或什麼專業資格也沒有的會計從業員根本沒資格對會計界議員投下一票,究竟在功能組別設計者眼中我們是不是“人”實存疑問),再看統計處數字同期香港勞工人口約377萬3千7百人,可見香港註冊會計師才不過勞動人口1%、就算加上如本老頭這種在功能組別設計者眼中不知道是不是“人”的恐怕也沒有2% - 換句話說,閣下放眼所見大約50個工作中的人士才只有一個會計師!

為打破本老頭所謂“唱衰”會計界的謠言在此當天發誓:本老頭衷心希望會計師人數澎湃增加,就是註冊會計師人數破十萬、每年增長兩三萬也不會皺一皺眉頭,若是皺一皺眉頭吾友WJIMMY小弟弟不保!


     *          *          *          *


為什麼本老頭希望會計師人數鼓足幹勁力爭上游?這可是從本老頭愛看的壟斷問題說起,在入正題前先說一宗新聞:無線電視集團總經理李寶安在反對政府增加免費電視牌照時曰電視廣告營業額在過去十多年並沒增長,若增加和尚可不夠水吃云云…

《電視廣播質疑政府發新牌照》

若熟悉經濟學的朋友都知道這完全不合邏輯:在寡頭壟斷下不是如李先生所言不能增加營業額,而是刻意增加營業額可會引致公司邊際回報(Marginal Return)不升反降,為利益最大化這可是業界刻意不增加!


     *          *          *          *


壟斷是一非常煩的課題,或先以最簡單的需求定律解釋另一已發生例子,看看若增加牌照會否對整個業界不利、還是只對現有兩電視台(可能)不利;

如本老頭般一把年紀的應記得十多年前在只有香港電訊提供長途電話(IDD)時費用實在貴得嚇人,記得90年代末致電在英國的朋友時可是每分鐘14大元左 右!在引入大量競爭者後供應增加費用大降,現今每分鐘一毫甚至更低的可多的是,香港電訊可能(注意,只是可能,詳見下文)因而受損了,但整個電訊業可是如 何?

在進入分析前先說明一點:顧客對於IDD的需求彈性可是非常高的,以文字說明即若費用增加,需求量可會大幅減少,十多年前在致電外國時往往會在腦海先想要 說什麼甚至寫下筆記,甫一接通便將話如倒水般倒出然後盡快掛線;相反當價格下降時需求量可會大幅增加,現在跟外國朋友在電話聊上半天也不是什麼稀奇事,即 圖(一)中的需求線“D”(Demand),當價格(P, Price)稍稍下降時需求量(Q, Quantity)便會大幅上升;


圖一;

當引入競爭增加供應對整個電訊業後果會如何?在圖(一)中供應增加令需求線從S1(Supply)右移至S2,價格下降了、成交量(IDD談話時間)增加了,這可是跟現實非常吻合;

價格是下降了,但業界可有受損?在需求彈性高情況下因價格下降損失的(橙色部份)遠遠少於從談話時間增加所得的獲益(綠色部份),用通俗一點說的便是薄利多銷,今日眾多電訊商的總收入因IDD需求量大幅增加而遠比當日收得非常貴的香港電訊高得多,即業界的總收入因此而增加!

至於香港電訊本身是獲益還是受損?這可是要看它自己的本事了:整體市場是大了,但單一公司是否能保持高市場佔有率可是要看自己的本事,逼使公司增加吸引力而促進競爭正是反對壟斷者所持最重要理由之一:若IDD仍是由香港電訊壟斷它可沒有動機改善服務以爭取市場佔有率吧?

當然這是從營業總收入看,公司是否獲利也要看看其成本幾何,這也是看貴公司的本事了!


     *          *          *          *


至於免費電視又如何?關鍵也是先問宣傳公司對廣告的需求彈性高低,若是彈性低者即無論收多貴公司的廣告宣傳量也是一樣多完全減不得,在現實中廣告宣傳固然 重要但若說用量完全減不得可大大不見得,反而如IDD一樣若有便宜宣傳渠道便會大大增加加廣量吧 – 亦即如IDD一樣廣告宣傳也是屬需求彈性高的玩意;

在只有兩免費電影台時兩台自毫無動機減價以刺激需求量大增,這才是李先生所言過去十多年餅沒有大了的主因!相反在引入競爭下價格不得不減、業界整體收入增加可是肯定的事,只是無線電視可要因而面對爭取佔有率、控制成本的難題,恐怕這才是李先生奮力反對的真正原因;

過去十多年IDD市場如何香港大多數市民心裡有數,對於李先生的言論如何相信大家亦不難明白;


     *          *          *          *


扯了這麼久終於回到會計行業,與IDD、廣告宣傳不同,會計可是迎乎絕對沒有彈性的:除非是被虐待狂喜歡享受被會計師狠狠地折磨,否則也沒什麼人會因為會 計師事務所大減價而多聘請會計師為閣下添煩添亂、阻礙生產吧?若套用需求定律即對會計師的需求是沒有彈性,無論價值如何需求量也如是如圖(二);


圖二;

(當然現實中有一點點妥協餘地,例如若聘用會計師真是太貴時大可以開除了公司內的全職會計師、改用坊間不少會計師事務所提供的每月三兩百元帳目服務。)

當時本老頭可還未入行,只能根據一些上了年紀的老版友所言(但即使有一點偏差也不會影響結論):據70年代出身的討論區老版友CB老伯所言,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間香港會計師才不過三兩千人、會計師事務所數目也未及現今一半;

在這舊時代只要成為會計師大富大貴可是必然的:單是接一宗俗稱“IP”(Investment Property,即為減低印花稅、物業稅而開設,以公司而非個人持有物業用以收租)的所花功夫才不過大半日,但八九十年代單是審計費用便往往高達上萬元!一所小型會計師事務所雖可能只有十人八人但人人“日進萬金”,其富可想而知!

然而今日可是大不相同:在會計師人數達十倍、會計師事務所也多了一倍以上(也是S1右移至S2),雖然對會計師的需求不變,但在會計師供應人數大幅上升 時,價格自不免下降,即俗語競爭大了,以至今日莫說是單單審計費用,這種“IP”公司連入帳、報稅加公司秘書服務收費三兩千元的會計師事務所坊間多的是, 若是一人持十數間的大量“購買”往往更可爭取點折扣 -從現今三兩千元也可大賺得賺可想而知當年動輒收上萬元暴利何等可怕!

(然而也有所謂訊息不完全:至今仍偶然聽到有人每年為“IP”付近萬大元!每每聽到時本老頭都會冷冷地丟下一句:“你嫌錢多?找幾間格價也不會?”,語會雖冷但用心卻善也!)


     *          *          *          *


細心的讀者會曰這跟IDD、免費電視不同,業界總收入會因價值下降而減少了呀(橙色部份) (嚴格說法是需求量增加不足以抵消價格下降,尤其在對減價後的會計師需求量增加幾乎是零)!這表面看來不是好事,但若再細想會計的行業性質卻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首先最重要的是會計本身是一沒有生產能力、沒有建樹、更不會減少其他成本的交易費用(注意交易費用不一定會引起負收入:若這種交易費用能令另一種交易費用大幅下降可是“好事”,例如買賣樓宇時雖要付出經紀費用,但這費用往往比自己找合適買家的成本低…當然會計這種交易費用不屬此類,付了便是付了什麼好處也沒有更會被會計師煩得你頭痛!),能令社會百業於這浪費成本得以減少本身便是高效率!

再而這也不見得對會計師生態有什麼大損失:以前CB老伯年代只有兩三千會計師時,幾乎所有會計師都是飽食終日肚滿腸肥,套用某富豪所言簡直個個富得“連襪 都著唔落”;現今生意“分薄”了,成為會計師雖不再是大富大貴的保證,但這種富貴會計師也還佔了業界三兩成,剩下的七八成也至少能賺取晚晚吃大家樂的中產 生活:這可不單是平均主義、社會主義,單從勞力政策而言能養活多了以萬計人口難道不是好事?


     *          *          *          *


看畢本文後大家應都會相信本老頭是衷心希望香港會計師人數多得投鞭斷流、一個會計師丟一件垃圾都足以阻斷維多利亞港!

(當然只是比喻而已,可不要真的隨處丟垃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8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