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思考的碎片--5/21 碎片 slamnow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1zs1.html
1.2005年4月Accel Partners 入股Facebook的一個插曲

正如Peter Lynch說的兒女的需求很重要:)

http://www.forbes.com/sites/jeffbercovici/2012/02/08/don-graham-washington-post/
In early 2005 Chairman and CEO Donald E. Graham, tipped off to the then embryonic social networking site by an employee whose daughter was at Harvard, approached Zuckerberg about making an equity investment. Within days the two had a handshake deal for a $6 million infusion. But when Silicon Valley venture firm Accel Partners offered to buy in at a higher valuation, Zuckerberg got cold feet. Graham could have pressed him to honor his verbal contract or at least made a counteroffer. Instead, he encouraged the 20-year-old to follow his heart. Zuckerberg went with Accel.
沒人知道Graham為何這樣決定。有巴菲特因素?
或許資金的屬性決定了這一切。
風險投資的核心是不錯過任何一個好標的,寧願投錯幾個。
價值投資的核心是不做錯任何一筆交易,寧願放棄好標的。
這和早前討論過的Hedge Fund和Buffett這樣封閉基金的投資風格差異。異曲同工。

2.頁岩氣能否有那麼大影響?
我的回答是關注天然氣價格,價格的傳遞是滲透模式的,總有不斷的嘗試者會給從油改成氣只要價格差在哪裡。頁岩氣的本質就我理解是新能源,或者是新的開採技術導致的新能源。我沒仔細研究過。上次去海上開採石油我的理解應該是70年代高油價導致的。
這個從商業邏輯上是可以說通的。

用wikipedia查了下offshore drilling竟然20年代就開始。有趣。
The first purpose-built drilling semi-submersible Ocean Driller was launched in 1963. Since then, many semi-submersibles have been purpose-designed for the drilling industry mobile offshore fleet.

The first offshore drillship was the CUSS 1 developed for the Mohole project to drill into the Earth's crust.

As of June, 2010, there were over 620 mobile offshore drilling rigs (Jackups, semisubs, drillships, barges) available for service in the competitive rig fleet.[5]
看來我的判斷還有瑕疵。不過我堅信如果油價不高誰吃飽了去開採海裡的油?
價格的蔓延和滲透是持續的,緩慢的有觀望有嘗鮮。有抵抗。

畢竟油氣的轉換是重大決策,所以需要時間。
但是趨勢不可逆,只需持續關注天然氣價格。就可以推演未來。大家都懂的,這類頁岩氣的玩法是開一個井就是幾個億,所謂沉默成本極大,所以只要有氣他們會儘早送氣儘早收回成本,這類頁岩氣的邊際成本極小,如果頁岩氣是可靠的能源來源,那麼天然氣價格必定只會下降不會上升。這幾乎可以用商業常識判斷。
反之天然氣價格急劇波動,那麼頁岩氣本身沒的可靠性就值得商榷。


so結論是影響多深遠看天然氣價格維持的時間長短。

3.FB股價

那句話沒差到誰說的。我記得是某個歷史學家

長期我們低估技術的印象,短期高估。
我想用在FB上,短期股價高估,長期股價低估。

4.遊戲股VSFB+QQ

遊戲股當一個整體看,
人群/時間/價格

人群是12-30歲人群總量在減少,出去的多,進來的少。
這裡假設30隨後遊戲投入時間減少非核心玩家。
時間是早期2-3小時沉浸式遊戲,到現在20-30分鐘碎片化遊戲。
時間減少那麼價值必定減少
價格,現在比過去有錢,消費習慣而言願意為遊戲付出更多價格。
但是三個因素加權的話,整個遊戲產業應該是夕陽。這個觀點很早在imeigu有探討過。
這裡更詳細和更全面。這是針對國內遊戲股的分析

另外在補充兩點,上面的描述是對蛋糕的大小描述。
1.單個遊戲或許會能分到多點蛋糕,但是這個就需要不同視角。
2.十年前報紙上很容易找到新聞說孩童沉迷遊戲,現在應該極少看到。
這裡還有一個小插曲,5-8年前聚會可能一桌人一半是Nokia手機。現在聚會一桌人一半是iphone.

這點上FB+QQ是不同的。
人群 12歲--100歲都會用FB+QQ沒所謂。只有當第一代用戶死亡增長才會停止。
時間上會有波動,但是整體上不會減少。
花費上邏輯上會隨年齡波動,特別是年輕人容易衝動消費。成年後更理性消費。
只是消費習慣或許會養成。這點上存疑。
總體上FB+QQ類的增長可期。
增速會波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1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