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跨境生意拯救eBay中國:演繹絕處逢生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5/19/227201.html

2006年,台灣人林奕彰從瑞士搬到中國,之前他在全球最大的獨立數字電視條件接收系統供應商負責研發。「那時候,eBay與淘寶在中國市場的競爭 就像付費電視和免費電視間的競爭,所以,eBay對我很有興趣。」林這樣調侃道。4月1日,他剛剛就任eBay大中國區首席執行官。

這曾經是一個跨國公司水土不服的經典案例,但如今故事演繹成為了失意者捲土重來、絕處逢生的戲劇。當初,eBay以併購「易趣」殺入中國市場,與淘寶劍駑拔張;到折戟C2C領域,幾乎退出國內市場。

在林奕彰的記憶中,2007年,eBay全球上上下下都很緊張,股票一路下滑。那時,大部分賣家可以自己開網站,去Google上買關鍵字,它們似 乎已不再需要eBay。而在中國,eBay則被淘寶的免費模式打敗,成為了中國電子商務最著名的反面案例。接下來則是痛苦的轉型期,eBay中國的重生之 路選擇了由賣各種稀奇古怪玩意的C2C網站變成了經營跨境業務的B2C網站。最後,跨境生意拯救了eBay中國。

失意者的轉型

2003年,eBay全資收購易趣之時,其C2C中國市場佔有率近80%。2005年初,eBay的市場份額已經下滑到24%,而淘寶則上升到了 57%。隨後,2006年,eBay中國宣佈與TOM在線成立合資公司,轉手易趣51%的股權,這個當時全球最大的C2C平台,並未能複製在歐美市場的成 功經驗,不得不放棄中國這個曾經的主場。

eBay在中國犯了跨國企業最常見的錯誤,缺乏本土化策略。比如,中國用戶不得不用英文進行註冊,發生重名的現象,還得讓位其他國家用戶,只能是中國用戶改名;此外,在處理聖何塞總部與中國業務之間決策問題的方式,並沒有給予中國本部更多的自主權。

eBay必須尋找新的方向,這時,中國的外貿賣家成為了一線生機。自2004年開始,短短五個季度,eBay易趣網上跨國貿易的賣家數量猛增7倍, 某些賣家的月成交額可以超過10萬美元,有的甚至達到40萬美元。於是,從2006年底開始,eBay中國開始尋求跨境B2C的新模式。此時,eBay的 高層也從之前的管理模式中汲取教訓,給予中國團隊越來越多的自主權。

從2008年始,eBay中國開始轉型。這其中的另一個大背景是2007年,惠特曼的繼任者約翰·多納霍開始了備受爭議的平台改革,他致力於將 eBay塑造成一家超級購物中心,而不是繼續依賴eBay傳統的舊貨競價拍賣模式。這一改革的典型做法是,降低賣家在eBay上發佈產品的費用門檻,以吸 引那些大賣家,並鼓勵他們以固定價格銷售產品。

雖然一些賣家批評這些政策背離了eBay傳統文化,賣家必須付出比以往更多的溝通成本,交易成功後也要付給eBay更多的費用。但eBay顯然並不 打算改變,原因很簡單:如果賣家不能提供令買家滿意的產品和服務,那將毫無意義。多納霍是一個現實主義者,崇尚買家至上主義,過去兩三年裡他對eBay的 許多修改都旨在提高買家體驗和滿意度,其中包括建立複雜的賣家服務評價體系。

這種向B2C業務的傾斜,正好與中國市場的特點形成默契。中國賣家的優勢之一在於成本低廉,而且可以提供多樣化的產品。比如一個iPhone的手機 套,美國BestBuy商場裡售價30美金,而來自中國的手機套連運費也就在2到3美金左右。很多國外的採購商發現,他們可以與中國賣家合作,在線採購更 便宜、更豐富的商品。

扭轉頹勢

多納霍數次宣稱,將優先發展中國的跨國B2C貿易業務。為此,這家曾被認為本地化嚴重滯後的跨國公司開始大力發展中國賣家,積極的推進措施包括:逐 漸建立本地化的客戶服務熱線,為大賣家提供貼身的客戶經理服務,甚至由eBay的銷售人員直接跑客戶,為中國賣家提供貨源。目前,eBay中國的本地服務 人員已達1000多人,每個VIP賣家都擁有一個客戶經理可以進行直接溝通。而eBay的銷售部門則通過與一些大賣家的合作,培養了中國的eBay銷售助 理群體,類似於電子商務服務託管商,幫助那些缺乏經驗的大商家在eBay上進行銷售。

轉型後的eBay的商業模式是將中國賣家產品放在不同國家的網站上,根據交易金額向賣家收取佣金。其目前收入來自於:上架費、成交費以及 PayPal的交易費。此外,eBay還通過本地化服務框架為中國賣家提供外貿培訓、本地支持等服務,諸如為中國賣家購買俄國網站上的關鍵字。

林奕彰說,轉型中最艱難的是扭轉eBay在人們心中的形象。以前,買家想到eBay就是想到拍賣,比如賣舊桌子和郵票的地方。

eBay首先要扭轉這個形象,它想告訴大眾,自己與亞馬遜最大的區別在於eBay的貨架上可以買到小到馬桶蓋大到直升機的各類玩意,這是eBay最可愛的地方,越來越多的人可以在eBay上賣東西來養家餬口。

30歲的陸平(化名)是最早一批進入eBay的賣家。七八年前陸就在eBay上做外貿生意,方式也簡單——從批發市場進貨,然後登到eBay上出 售。唯一的困難是支付不暢:PayPal賬戶收到的美元沒有渠道匯回中國。陸的變通辦法原始而巧妙:用賺來的美元在eBay上買來單價相對較高的相機鏡 頭,在國內再銷售出去。如今,這家不到10個人的小公司,過去的一年裡,他們完成了數百萬美元的跨境小額交易,且利潤豐厚。

M2Cmart於1995年在廣州成立,是一家銷售電子、家電和家用產品的公司,公司於2009年開始開拓線上業務。2010年7月,M2C在 eBay的美國網站上註冊,在原有官網的基礎上又開拓了一個新的銷售渠道。M2C業務發展總監MophyFan表示,「目前M2C的銷售額有50%來自 eBay,其中大部分買家來自美國。這歸功於eBay提供的銷售助理,這些銷售助理都是具有豐富經驗的賣家,他們會為在eBay上進行銷售的個人或企業提 供服務。事實上,當我們決定由自己來經營eBay店舖後,我們的業務增長速度反而開始變慢。」

讓林奕彰津津樂道的例子還包括,他在澳洲的同事全身上下穿的都是凡客誠品,從eBay上買的。「鞋子一雙15塊錢免運費。」中午吃工作餐的時候,澳洲同事會到處炫耀剛收到的凡客的包裹。

不過,凡客剛進入澳洲的時候並不順利,由於中國人的尺寸跟澳洲人的尺寸完全不同,所以很多貨都被退回來了。eBay中國大客戶部的人開始對凡客進行培訓,諸如國際尺寸的對照表,告訴外國消費者什麼是寶藍色或者雞蛋色等等。

如今,eBay中國開始協助中興、凡客這樣的大賣家尋找國外合作夥伴,直接在國外建立倉儲,而且還為更多中小賣家提供郵政小包的「快線」服務。比 如,eBay中國與美國郵政、EMS合作,為業務集中於美國的中國賣家推出了一套「快遞加郵政」的「中美快線」方案:賣家包裹在國內物流,使用EMS商務 快遞,而到了美國內陸的話,則用當地郵政系統。如此,所需費用比較折中,物流時間卻可以比以前縮減一半以上,90%的包裹可以在10天內到達消費者手 中,eBay中國一半以上的跨境業務因此獲得了物流保證。

變老的恐懼

據eBay發佈的最新財報,2012年第一季度,eBay實現總營收33億美元,同比增長29%,淨利潤5.7億美元,同比增長19.7%。其中,跨境貿易上升至eBay全球業務的18%,這標誌著eBay轉型初戰告捷。

不過,要打造一套服務於跨境B2C賣家的體系並非易事。首先,最重要的瓶頸便是語言。中國賣家的東西要陳列在歐美的eBay頁面上,就必然得與當地 的買家溝通,這不僅有語言障礙還包括商業文化的差異,而一般的賣家很難像大企業一樣配備專門的語言人才,同時,賣家還需要瞭解不同國家消費者的基本消費習 慣,服務要求,有哪些流行的促銷方式,同時能夠與eBay不斷推出的產品和政策相配合。

其次,賣家需要更足夠的本地支持。過去,賣家如果碰到賬戶安全這樣的問題,還得打越洋電話,深更半夜與eBay歐美的客服人員聯繫,諸如此類被忽視的用戶體驗,亟須用本地化的客服來解決。

在這種情況下,建立全球龐大的數據分析系統是eBay轉型的重要任務。這是一個智能互動的分析系統。比如說俄國的買家喜歡什麼,他們的價位是什麼, 這些數據都會被分析提供給中國賣家。除此之外,目前,eBay已是全球最大移動電商。林奕彰透露,今年eBay還計劃再推出多個移動應用程序,預計實現移 動端交易規模80億美金。

目前,eBay中國目前已經建立起了一整套數據挖掘和信息溝通機制,與全球其他eBay團隊及時溝通,將挖掘出的數據和信息及時傳遞給國內的賣家, 比如這次面對歐債危機哪些產品可能遭遇衝擊,哪些產品可能獲得新的商機,都會及時給予賣家提示。而國外緊缺的產品信息,更可以快速推送給有生產潛力的賣 家,並輔以減免費用的方式,刺激他們在eBay平台上的銷售。

轉型中的另一個挑戰是,如何吸引更多的年輕用戶擁抱eBay。「我們正在使自己變得更酷。比如,在主要銷售服裝鞋帽等產品的eBayFashion 裡,你可以先用手機攝像頭拍下自己的照片,然後點擊商店裡的衣服、眼鏡、帽子,讓虛擬的自己來試穿試戴。如果你是為自己的愛車買配飾,則可以拍下汽車的條 碼,然後就能在手機裡看到汽車內部搭配上各類小物件後的效果圖。當然,你還可以把這些效果圖存成圖片與朋友分享。」林奕彰說,「一個網站最害怕的是客戶與 你一起變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2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