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D作為當時替代CRT顯示的新技術,是從小尺寸屏幕開始的。從2代線到3代線,逐步發展到4代線後出現瓶頸,此時已經是2000年左右。然而技 術的發展經常出乎意料,在不到2年時間量產5代線,此時幾乎開始每兩年就會有一個世代的跳躍,產品從PC顯示器開始擴大,延伸至筆記本。2005年,在擴 增至7代線之後,產品逐步滲透至電視,逐步走入家電市場。面板從小尺寸量產,到大尺寸量產只用了短短不到兩年的時間,而產品全面擴展,也僅用了不到10年 的時間。
OLED作為下一代顯示技術已經成為了共識,尤其2012年三星、LG首先在美國拉斯維加斯召開的國際消費電子展上正式發佈55英吋OLED電視,意味著OLED顯示即將進入高端電視市場。
吸取LCD電視發展的教訓,中國企業如果想在未來彩電中佔據主動,對於OLED的投資和建設則成為了關鍵的影響因素。
可以看到,作為全球顯示器生產老大的三星,2012年已經完成其在天津濱海新區的OLED新工廠竣工投產,2012年OLED產量將擴大至5700 萬隻,銷售額將超過180億元人民幣。另一韓企LG的子公司LGD也不斷加快OLED發展的腳步,不但重整組織,還投資了3.5代可撓式OLED生產線, 並將在今年上半年確定對8代OLED生產線的投資規模與方式,以通過這項計劃大量生產55英吋OLED電視面板,取得大尺寸OLED市場的領先地位。
日企也紛紛發力OLED產業,索尼和東芝幾乎是同時宣佈將正式投產OLED電視,松下、佳能和日立也擬建立合資公司共同發展OLED產業。
而中國企業顯然也不願意在這場決定未來命運的戰爭中落後,除了2008年清華大學和維信諾公司依靠自主技術在江蘇崑山建成了中國首條OLED大規模 生產線,2011年8月8日,維信諾公司宣佈正式啟動AMOLED產業化項目,計劃投資建設一條4.5代以上的AMOLED生產線,並將在2013年投產 之外,中國面板巨頭京東方已投入220億元在內蒙古設立5.5代AMOLED生產線,天馬微電子在廈門投資5.5代的LTPS線有可能轉換成AMOLED 產線,長虹計劃投資3.6億元在成都建設OLED生產線,彩虹、虹視、環宇等企業的OLED面板生產線也在進行規劃中。
「雖然OLED仍有眾多問題需要解決,但是目前資金投入很大,勢必加速OLED產業的發展。」奧維諮詢產業中心副總經理李秋緯在接受《商業價值》採訪時表示,「預期2013將會是OLED發展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