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人投資顧問殺入港 年度收費0.88% 給予投資建議買港元ETF
1 :
GS(14)@2017-04-05 23:40:51【明報專訊】環球基金公司貝萊德重點使用電腦程式選股,裁走40名基金經理的消息,令全球金融界嘩然,原來人工智能取代人類,並非未來才會發生的事。機械人投資顧問(Robo Advisor)過去數年席捲歐美,香港在去年也有券商8 Securities引入此概念。業界認為,香港推動創新的障礙,不在於技術及監管。如何改變傳統的業界生態及投資者思維,才至關重要。
明報記者 廖毅然
根據德勤的數據,現時全球使用機械人投資顧問最大規模的是領航(見圖1),這家專門銷售交易所買賣基金(ETF)的基金公司,透過了解客戶的投資目標及風險承受能力,由電腦程式運算出建議的投資組合,為客戶買入旗下的ETF。這項服務推出不足兩年,已有逾4萬名客戶使用,資產規模達470億美元。
當來到香港,領航卻因地制宜,選擇不提供此服務,而是讓基金在8 Securities的機械人投資顧問平台銷售。領航投資亞洲零售及中介業務董事總經理陸穎詩表示,機械人投資顧問的做法,就是為客戶的全盤投資組合給予建議,然而這個做法在香港並不盛行,反而傳統的銀行客戶經理或證券行交易員仍擔當重要角色,他們大多以每宗交易為本,而非為客戶制訂整體的投資組合。
顛覆傳統業界生態 港推行有阻力
在券商8 Securities執行主席Mathias Helleu眼中,發展機械人投資顧問最大障礙卻是過於因循守舊的金融業。他認為,在香港最大的難題是如何向市場解釋這概念。他希望有更多的競爭者提供機械人投資顧問服務,激活整個市場,可惜他看到的是傳統銀行界為守護自身利益,以各種理由拒絕接受新事物。
香港投資基金公會行政總裁黃王慈明表示,業界並非不想推動機械人投資顧問,只是希望有更清晰的監管指引。她關注到,當局是否容許在不涉及任何人手的情况下給予投資建議,當投資過程建基於電腦程式的運算時,一旦投資者要追究法律責任,對象應該是誰?
投資基金公會:投資者可向誰追究﹖
證監會風險及策略組高級總監Benedicte Nolens卻在早前的演說上給出答案,她認為當機構已取得證券交易及就證券提供意見的牌照時,該機構以任何方式提供服務,包括使用機械人投資顧問,亦已是受規管的活動。然而,監管當局依然在觀察機械人投資顧問的變化,國際證券委員會組織(IOSCO)去年底的報告指出,機械人投資顧問建議的投資產品有複雜化的傾向,屆時監管機構有必要採取進一步措施以保障投資者。
畢馬威金融服務合伙人陳子建表示,不少地區的監管機構正研究針對機械人投資顧問的監管模式,考慮因素包括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的評估、所提供的銷售選項是否有偏頗等。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459&issue=2017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