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專題籽】主題導賞認識香港 墳場聽古仔

1 : GS(14)@2017-03-22 00:32:02

(左起)陳得、陳露絲打、陳達芬妮及溫佐治,四人成立程尋香港。



【專題籽:胚芽故事】「香港有很多有人情味的不同故事,隱藏在城市之中,希望好像尋寶一樣找故事。」溫佐治和陳達芬妮,兩年前與另外兩個中學同學,一起成立了facebook專頁「程尋香港」。堅持每月舉辦一個公眾導賞團,帶香港人認識真正香港歷史。



「透過籌辦不同導賞活動,讓大眾了解更多,不想直到一些古蹟拆除或老店關閉,人們才關注。」佐治對導賞團的理念,由2015年1月開始,他們每個月也會規劃不同的路線和導賞活動,大部份路線也不會重複,只有一些特別受歡迎的活動才會舉辦多次。導賞活動主要以地區、時節及個人喜好為主題,曾經參觀尖沙嘴回教清真寺、在油麻地尋寶、介紹屏山的親子團和中上環寺廟等多元化選擇。大約兩小時的導賞團,一開始也是零收費,幾個月後象徵式收取50元行政費,有時與不同機構合作的導賞團也是免費的。陳達芬妮說:「我們也是文科文商班的同學,本身對歷史方面很有興趣。」對歷史有豐富的認識,令佐治有「歷史硬碟」的外號,很多知識對他來說是一個常識,所以他主力帶團工作。從事公關工作的達芬妮一樣發揮自己的專長,負責對外溝通合作以及facebook聯絡工作等。至於另外兩位拍檔,陳得有份帶團,陳露絲打則做回自己職業相關的推廣宣傳。



五十至六十年代初,香港的墓碑開始普及使用瓷相。

程尋香港與浸會大學合辦墳場導賞團。

佐治有「歷史硬碟」的外號,主力帶團解說工作。


相片融入瓷片 永久保護瓷中彩

記者今次參加了程尋香港與浸會大學合作的香港墳場(又稱跑馬地墳場)導賞團,講解墳場歷史人物故事之餘,同時了解一些關於瓷相的知識。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李泳麒講師說:「瓷相早在1910至1930年代,在保良局或廣華醫院用作紀念一些捐獻的慈善家。」直到五十至六十年代初開始普及,有很多墓碑開始用瓷相,用作紀念先人。而傳統瓷相做法為瓷中彩,師傅會將相片放入專用焗爐,調校800度高溫、約焗20分鐘。透過高溫熱能加化學反應,讓相片融入瓷片中間形成永久保護膜,一般瓷中彩的耐用性也較高。佐治帶團時介紹了何東爵士墓碑、遮打爵士墓碑、東正教標誌的墓地相信是俄羅斯人死後葬於香港。說起俄羅斯,佐治表示:「相傳皇后飯店有一個廚師,在山東學藝,地理位置非常接近俄羅斯,引入了羅宋湯到香港。」所以俄羅斯最影響我們飲食文化是羅宋湯。在4月中他們將會舉辦一個百貨百客的深水埗歷史故事團,講述不同特色街道,有興趣亦可以留言他們的專頁。



團友Henry表示:「很喜歡他們的做法,讓人知道香港很多平常也無人為意的舊事情。」

團友Carol(左)初初以為瓷相是一件普通的事,可以直接印上去如複製貼上一樣,但事實比想像中複雜。

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講師李泳麒


帶團了解薄扶林墳場的歷史。

因應需求更加開了屏山親子團,讓一家人也能參與。

中上環也有很多值得參觀的寺廟。

facebook:程尋香港 Hide and Seek Tour



記者:翁怡富攝影:林栢鈞(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編輯:梁浩維美術:孔文彬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320/1996158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1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