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儲跌破3萬億美元 內地家底仍豐厚
1 :
GS(14)@2017-02-12 13:15:45【明報專訊】內地真的有錢了。中資企業對外投資突飛猛進,成群結隊的中國人出現在海外景點、購物場所,赴歐美澳留學的中國學生比比皆是。大把大把外匯流向他國,外匯儲備應聲下跌,上月底,內地外儲跌破3萬億美元的心理關口。
97金融風暴時 外儲僅1400億美元
兩年半前,2014年6月內地外儲達到39932億美元的巔峰。此後開始滑落,上月底剩下29982億美元,縮水9950億美元。這一規模,差不多是一個中型經濟體全年的GDP總量。
但這一變化,並未對內地產生實質影響。剛剛結束的春節假期裏,615萬內地人出境旅遊,同比增長近7%。內地家底豐厚,財大氣粗的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新聞稿稱,外儲規模充裕,毋須特別看重所謂的「整數關口」。但包括國家外匯管理局在內,沒人敢回答連續縮水兩年半的外儲,何時止跌。在人民幣真正完成國際化、成為可自由兌換的強勢貨幣之前,積攢多年的家底會否消耗殆盡。
昔日過窮日子的場景仍歷歷在目。1950年至1980年,內地的外儲從未超過10億美元,有的年份為零甚至是負數。直至亞洲金融危機發生的1997年,內地的外儲仍不足1400億美元。
國人企業爭相出海 外匯需求大增
當時,當局一直緊緊攥住裝着外匯的錢袋子。無論企業還是個人,必須經過層層關卡,才能得到為數不多的外匯。黃牛黨靠倒賣外匯,一度發財。外儲規模被視為官方的重要政績,每年都宣告天下。
這一窘境直至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後,才得以改善。入世後,對外出口猛增,持續攀高的貿易盈餘,加之不斷湧入的外資,令外儲不斷攀高,個別年份能擴容4000到5000億美元。國際金融海嘯發生後,雖然外貿受挫,但人民幣升值、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等利好因素繼續刺激內地外儲增長。直至2014年6月,內地外儲達到39932億美元的歷史最高。期間,當局對外匯的管制不斷放鬆。
但形勢突然轉向。雖然「中國製造」每年仍為內地賺回大筆外匯,但中資企業、內地人卻花出更多的外匯。2016年,內地經常帳戶順差2104億美元。其中,貨物貿易順差4852億美元,雖比2015年的歷史高位下降14%,但仍顯著高於2014年以及此前各年水平。
但服務貿易逆差2423億美元,增長33%。其中的增量主要來自旅行項下逆差。2016年,內地出境旅遊人數達到1.22億人次,旅遊花費1098億美元。
須防人民幣貶值惡性循環
中資企業更是大手筆。2016年,內地對全球164個國家和地區的7961家境外企業進行非金融類直接投資1701多億美元、增長44.1%。
跟境外投資者相比,境內金融機構搬走了更多外匯。2016年,內地對外直接投資淨增2112億美元、增長12%,通過QDII、RQDII和港股通等對外證券投資淨增近1000億美元、多增約30%,存貸款和貿易信貸等資產淨增約3000億美元、多增約1.5倍。
面對動輒千億美元的海外花銷,當局仍未出手阻止。坐擁全球最多外匯儲備的內地,仍可從容應對國際支付。但需提防的是,持續下降的外儲,會令人民幣承受更大貶值壓力,甚至形成資金外流——人民幣貶值的惡性循環。
[馮其十 神州新形勢]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281&issue=2017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