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認,「嫌貴貪平」是人類普遍存在的一種消費心理,然而對於股票投資來說,人們可能需要換一種思路:股價低的股票並不代表這只股票就「便宜」,事實上,那些高價股也可能就是「便宜貨」。
高價股,顧名思義就是市場交易價格最高的
一類股票,也被視為市場中的「貴族」。而相對於中國市場,這類高價股在發達的西方市場則更是普遍。
美股中的「貴族」
據Wind數據,目前整個美國市場股價超過200美元的股票總共有19只,而目前,中國滬深兩市仍沒有股價超過200元人民幣的股票。
在所有上市公司中,伯克希爾·哈撒韋A以119000美元/股的高價位毫無懸念地拔得頭籌。
數據顯示,NVR、谷歌、拍賣網站Priceline、蘋果、手術系統公司達·芬奇手術機器人(Intuitive Surgical Inc.)、金融服務公司白山保險集團(White
Mountains Insurance Group)、保險公司Markel、萬事達以及物業管理公司亞歷山大(Alexander"s
Inc)則分別是以700~400美元不等的價格分列2~10位。
一般情況下,許多公司在它們的股價達到一定水平時,為了獲得更多投資者的興趣以及擴大股東基礎,往往會採取分股的形式降低股票價格。然而,以上這些公
司則顯然不在乎這些,任由它們的股價飆升至數百美元,甚至上萬美元。公司管理層確信他們的股票有足夠的吸引力,而且認為如果投資者真的很感興趣的話,那麼
他們只需購買更少的股份便能對公司進行投資。
其中巴菲特就是典型的案例。即使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股票以如此天價示人,但它仍是一隻受追捧的股票。巴菲特長期以來也一直認為,低價股將吸引那些不能與其共享價值哲學的「次優」買家。
「擁有一個價格高的股票很可能說明你投資了一個高質量的公司,一個都是精英的管理團隊。這些公司的表現往往要好於那些股價過低的公司。」美國一家對沖基金的主席兼市場策略師詹姆斯·哈迪斯蒂(James
Hardesty)這樣說道。
「在每一個市場週期中,都有領軍的股票。而這些"領頭羊"也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改變。」「而這些高價股一般都是行業內的佼佼者,例如谷歌公司的股價目前高達600美元,市值也高達2000億美元。」加利福尼亞州一家投資研究機構的主管凱利·懷特(Kelley
Wright)解釋說。
為何領軍公司往往都是板塊內的相對高價股,這是巧合,還是一種必然?
實際上,分析人士指出,符合「領頭羊」潛質的個股,勢必會受到資金持續的追捧,那麼其股價必然是板塊內漲幅最快最大的品種,自然就會享受到高股價,而
且只有領頭羊公司被拉升出了高股價,才能夠引發市場更多的注意力,從而拉動板塊內其他品種的上行,通過價格金字塔的傳遞,更好地拉動整個板塊。
然而,懷特也指出,並非所有頂尖的公司都會遵循同樣的邏輯。如麥當勞公司就會定期分股。IBM公司的股價也曾一度高達300~400美元,但該公司已經建立了一個分股的政策,目前該股股價不到200美元。
有不少人,對一些高價股也提出了質疑:由於股價過高,從而導致這些公司的交易量過少。尤其是那些利用計算機進行快速交易的高頻率交易商,由於每筆交易利潤很小,所以他們避開需要大規模前端投資的高價股,但頻繁交易的優勢卻能夠實際降低股價波動性。
不過,巴菲特卻認為:「與短期投資者不同,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股東思考和行為方式更像理性長期持有者,且對企業的看法與我和公司副董事長查理·芒格(Charles
Munger)相同。」
高價股的啟動=牛市來臨?
不得不指出的是,股價的高低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因為每一股股份代表的是公司一份對應的資產,如果兩家公司的市值相同,但股價不同,只能說明這兩家公司的股價含金量不同,並不能說明股價較高的公司就會出現下跌的風險,而股價較低的公司則會存在上漲機會。
然而有分析人士指出,牛市行情確立正是高價股的活躍期。在整個市場的反彈初期和中期,由於整個市場走勢較為平穩,大量個股仍處於價值低估狀態,資金也會更青睞於高價股,因為高價股的整體走強對於市場的推動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與此同時,高價股位居市場頂層,高價股的大幅上揚會由於強烈的獲利效應為其他個股起到示範作用,因此在大盤進入牛市階段後,高價股的上漲帶動中低價股的上漲並提高市場整體的估值水平,從而打開整個市場的上漲空間。
金融危機過後,美國股市於2009年的3月才開始觸底反彈,而一些高價股,例如谷歌早在2009年底便達到250美元的低價,此後開始反彈。蘋果、萬事達等公司同樣早於大盤率先反彈。
然而,高股價也會令投資者產生恐慌心理,認為價格太高了就會有風險。其實則不然,由於有良好的業績和成長性支撐,長年處於高位走強的高價股依然受到資金的追捧,甚至在熊市中也是這樣堅定。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A的交易價格於2006年10月5日在紐約股票交易所突破了每股10萬美元,隨後一直保持在這個水平線上,實際上就是市場對其價值的肯定。
分析人士指出,當風險來臨,市場中資金會競相出逃那些流動性比較差,以及暴漲暴跌特性強的個股。而那些績優高價股,雖然股價高,但由於其本身的業績穩
定性,就算市場風險來臨,也很少持續有資金大幅出逃,從而避免了連續下跌情況的出現。這樣就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加上惜售心理,這類股票反而能夠吸引更多
的資金進入,從而形成一個「避風港」。
高價股能買嗎?
從以上分析中不難看出,高價股的價格雖高,但確實是高質量的投資選擇。很多成熟投資者在對比高價股和低價股之後,也會更傾向於選擇高價股進行投資。
某投資者就曾這樣說過,質地好的股票價格高了還會更高,質地差的股票低了還會更低。高價股如果被套住也只是一時,低價股被套牢則可能是一世(一個週期)。
不過,還是要提醒投資者,要仔細辨別一隻高價股的真偽。如果搞不明白一隻高價股是干什麼的,為什麼值那麼多錢,那它就是個偽高價股。
哈迪斯蒂也提醒道:「公司的估值是否過高也是判斷一個高價股公司是否值得買入的依據。如果這家公司的高股價對應的市盈率達到65倍,那麼也面臨著股價急劇下跌的風險。」
數據顯示,目前美國市場中股價最高的10家公司中,除了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公司的市盈率達到41.14倍之外,其他公司的市盈率皆處於30倍或30倍以下的水平。其中,蘋果公司的市盈率僅為14.71倍,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A的市盈率也不過16.94倍。
——摘自《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