魑魅魍魎:的士司機乘客雙輸
1 :
GS(14)@2017-02-11 18:34:52香港的士,民怨載道,始作俑者,香港政府。的士日前獲行政會議批准加價2元,4月9日生效,旋即惹來市民反感。到底政府的決策,是為了保障投資者的利益,抑或是保障消費者?今次加價2元,的士牌價秒速由公佈前的660萬元升至672萬元。但對於的士司機而言,今次加價對生計毫無幫助,因為掌控的士牌的車主會上調租車費用,加重司機負擔。要了解的士牌被壟斷原因,便要追溯至1998年。當時受金融風暴影響,的士牌價一度由350萬急挫至170萬元,當時政府聲稱為了公共交通發展和的士業界着想,全面停止發出的士牌照,自此的士牌價如坐火箭。的士牌屢創癲價,但的士載客量卻不斷下跌。根據運輸署資料,的士載客量從1996年每日近130萬人次,跌至現時的100萬人次,跌幅超過23%。另有資料顯示,的士乘客數量佔公共交通工具比例(不包括地鐵)20年來跌近5個百分點,由1998年約17%跌至現時約12%。載客量每況愈下,一來是港鐵(066)網絡越來越完善;二來是主打共享經濟的公司如Uber冒起,讓大家有得揀,毋須焗住受的士司機氣;三來就是的士司機的質素,這亦是最為人詬病的主因。有老一輩的士經營者曾表示,五、六十年代,香港的士服務主要由8家的士公司負責,的士公司聘用司機除了會出糧,還會採用分賬制度,鼓勵司機提供更好服務。這個時期,的士公司各出奇謀,更試過用平治、勞斯萊斯等豪華車,吸引市民乘搭。而當時政府也沒有硬性規定的士車身顏色,各公司於是善用車身宣傳,方便乘客識別和乘搭。但隨着政府在1964年以競投形式批出的士牌,經營模式由分賬制轉為租車制,車主不再聘用司機和監察他們的服務質素,越來越多規模較小的公司和個別車主擁有牌照,間接令的士服務質素開始惡化。說穿了,這個的士牌照「供應」歸邊的畸形市場,就是的士業問題徵結。可惜部份「的士大王」手握特首選票,在社會上具有一定影響力,向的士傾斜的政策,似乎難以一朝一夕改過來。十一少
http://www.fb.com/11mister本欄逢周五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210/19923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