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壞賬暴露博弈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2-24/100360350_all.html

  銀監會統計數據顯示,中國銀行業不良貸款率與餘額在2011年四季度出現了自2005年以來的首次環比「雙升」。

 

  其中,不良貸款餘額由2011年三季度末的4078億元上升4.9%至4279億元,不良貸款率由三季度末的0.9%提升至1.0%。

  中金公司研報稱,如果考慮到四季度一般是銀行不良貸款核銷最多的季度,則四季度不良貸款實際上升幅度將大於4.9%。

  一位大型銀行風險條線高管對財新記者解釋,由於四季度各行都會與外部審計師「對表」,對資產分類進行集中調整,採取更審慎的分類,所以近幾年不 少銀行四季度的不良貸款略有上升不足為奇。他也透露,目前在監管層面,也更加強調夯實貸款質量的真實性,加強對資產分類真實性監管核查,確保分類準確無 誤。

  接近銀監會的知情人士透露,近期的監管檢查發現,少數中小銀行特別是城商行的貸款分類數據質量較差,「剔除分類的偏離度因素後,有的銀行的不良 貸款率會翻一番」。貸款五級分類偏離度是指,商業銀行在對貸款進行五級分類時,存在形態劃分結果與實際形態相差異的程度,包括不良貸款總體分類的偏離程度 和五級分類中各類形態的偏離程度。

  「地方行政官員的嚴重干預和借款人的強有力反抗,使得商業銀行在準確分類方面,面臨極大的挑戰。」有銀監高層人士指出,撥貸比的提出,正是對分 類準確度的調整和糾偏。他表示,撥貸比的指標還要推行,在2012年1月6日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決策層就提出,希望在當前銀行業盈利情況較好的形勢 下,提足撥備,充實資本,向國際監管標準看齊。按照銀監會的要求,除了貸款撥備覆蓋率不低於150%以外,新監管標準還要求貸款撥備率不低於2.5%,並 且根據二者中較高的一個提取撥備。

  上述監管高層表示,監管當局希望銀行摸清自身的資產質量,清楚地掌握遷徙情況,並加大核銷力度。而一位銀監會人士亦直言,「想要全面排查大行的分類準確度,難度很大。」

  在銀行方面,一家大行發達地區分行的行長坦言,資產分類的調整和不良資產的釋放,通常只有在幹部不斷調整的情況下,才比較容易推進。而在班子相對穩定的情況下,如果總行沒有明確的導向和激勵,分支機構缺乏相應的意願。

  財新記者獲悉,工行已經不再將不良貸款率與餘額「雙降」,作為對分支機構班子業績考核的核心指標,過去這一指標所佔權重極高。

釋放空間有限

  「銀行能夠承受的不良貸款的上升空間其實十分有限。」 一位大型銀行財務條線高管表示。

  他解釋說,不良率越低的銀行,對不良反彈的承受力可能越差。他舉例稱,如果一家資產規模超過10萬億元的銀行,不良率翻一番,從1%左右上升到2%,那麼需要計提的撥備就高達千億元,對於個別銀行,甚至會「吃掉去年的利潤」。

  「而且,大型銀行的利潤留存已經成為了資本補充的主渠道,利潤大幅下降的結果,將進一步加大銀行的資本缺口。」這位財務條線高管說,從2008年到2010年的三年間,工、中、建三行的新增一級資本中,有三分之二來自利潤留存。

  統計顯示,2009年和2010年,工農中建四大行因監管規則造成的資本缺口達9000億元,同期利潤總額則為8728億元。

  「這意味著即便四大銀行的利潤全部用於補充資本,仍無法滿足其需求。一旦沒有資本,銀行業的放貸能力和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也將無從談起。儘管譴責銀行利潤過高為富不仁的輿論此起彼伏,但在缺乏相應配套機制的情況下,銀行業自身難以承受利潤的大幅下降。」前述人士坦言。

  此外,前述大行發達地區分行的行長坦言,對資產質量的考核,會直接影響到團隊的經營費用、影響到個人績效,也影響到對班子成員的評價。所以各分支機構對於不良資產的暴露會十分謹慎。

  他進一步分析稱,一旦一筆貸款被劃歸不良貸款,就會從經營費用中扣除,還會影響到考核,而且需要進行相應的回收、處置,一旦無法及時收回,就會涉及到能否核銷。更重要的是,還要對相關人員進行問責。

  在如此之多的現實約束之下,即便監管當局和各商業銀行總行希望分類更科學、更準確,分支機構顯然也缺乏足夠的動力,除非有相應的制度保證。

  前述大行風險條線高管透露,準確分類、審慎暴露的方式主要是兩種:一是向下遷徙,比如從次級類進入可疑類;二是在既定的分類裡,對預期損失率進 行調整,如次級類貸款,一般會按照25%計提撥備,但可以按照更審慎的原則,計提35%甚至50%。而後一種做法對利潤有所調節,但不良率本身不會發生變 化。

  「過去,就曾有個別股份制銀行通過增提撥備來調節利潤,受到質疑。不過這類做法,在調整分類準確性的前提下,性質會有所不同,體現了更為審慎的 經營利潤和風險偏好。」他並稱,這種內部調整,雖然不良率和不良額都可以保持不變,但鑑於各大行目前的不良貸款水平已經非常低,空間也相當有限。

  另一家銀行的風險部門負責人表示,目前大型銀行的分類偏離度相對較低,關鍵是要把分類標準定得更加精細、明確,不要留下太多「量體裁衣」的空間。

反彈還是調整?

  儘管銀行對不良資產釋放意願有限,但現實是,根據銀監會統計數據,2011年四季度末,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農商行的不良資產餘 額均出現了上升,幅度從2.7%至14.8%不等,其中農商行上升幅度最大,達14.8%,其次是股份制銀行,大約為6.0%。

  前述銀行風險條線的高管透露,這與分類調整有關。前述接近銀監會的知情人士則認為,這是當前銀行資產狀況的真實反映。他並稱,風險始終存在,但目前依然可控。

  建行研究部總經理郭世坤對財新記者表示,在整體不良貸款率已經較低的情況下,不良貸款的小幅「雙升」,不足為懼。他認為,國有銀行改革上市後,受監管、審計、內控和風險管理多重約束,貸款分類準確度和真實性,可信度還是比較高的。

  郭世坤認為,當前銀行業資產質量壓力不大,風險基本可控。但房地產調控、平台到期、過去幾年的大投放和未來可能出現的增速下滑,對資產質量可能有潛在的壓力,也可能會使得風險有所暴露,需要未雨綢繆。

  財新記者調查發現,近期已經有個別行業的貸款出現了向下遷徙趨勢,甚至有不良貸款額上升跡象。

  「房地產開發貸款的關注類指標從去年四季度已經出現反彈,由於量價齊跌,導致相關貸款的逾期風險加大。」前述知情人士並稱,這種趨勢在2012年上半年仍將持續存在,而且,由於房地產行業上下游還有著不少關聯企業,所以與之相關的政府融資平台等,也面臨壓力。

  另一家大型銀行北部地區分行的行長對財新記者表示,房地產調控給銀行造成的壓力很大,且這種影響是多方面的。他並稱,由於房地產銷售回流不暢, 加之銀根緊縮,很多企業的自有資金都進入支用階段,銀行存款銳減,而政府可支配收入的減少,削弱了投資力度,也影響了財政存款,所以,年初全社會的存款銳 減,也對銀行流動性管理和支持實體經濟的能力造成了壓力,甚至可能進一步影響相關貸款的現金流和還款能力。

  前述大行風險條線高管則認為,雖然政府對商品房調控力度不減,但是對保障房的投資同樣可以拉動上下游產業的投資,所以,房地產對財政和產業的促進作用未受到較大衝擊。關鍵還要看後市。

  另一家大行風險條線高管告訴財新記者,目前處於「三不管」地帶的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融資租賃公司等,存在不規範、不專業和監管不到位的情況,他們從銀行貸款或拆借資金之後,利用資金的期限錯配,多投向房地產行業賺取利潤。

  「正是這部分非銀行金融機構,推高了很多企業的經營成本,很難說這類企業對民企和中小企業,到底是福音還是噩耗。」 前述大行風險條線高管表示,類似機構的蓬勃發展有失控跡象,現實中有諸多問題,這些機構又充當了「二銀行」的角色,而銀行又缺乏對其貸款的相應管理和約束,一旦集中失控,給銀行造成的潛在的系統性風險恐怕值得關注。

  此外,民間借貸向金融體系的蔓延正在加劇,風險在個別區域逐步暴露。貨幣、監管當局有關負責人都對此表示了嚴重關切。

  前述大行風險條線高管告訴財新記者,由於民間借貸有利可圖,不少分支機構的負責人都成立了自己的公司,通過銀行貸款,在體外搞起了民間借貸。而且上述現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值得關注。

  他還透露,公路貸款由於收費政策進行調整,不良貸款額也已經呈上升態勢。在取消二級公路收費之後,雖然有相應補貼,但由於相關補貼被挪用或暫時 支用,導致有的公路項目名義上有現金流,但實際上卻無法按期償付貸款;同時,另外也有一些公路融資平台,因其「示範效應」,缺乏還款意願,導致商業銀行的 公路貸款不良率呈上升趨勢。

  為了保證一定貸款增速以防止風險加速暴露,前述大行風險條線高管透露,目前股份制銀行正在拚命說服銀監會,希望放鬆或廢除貸存比規定,但他認為不宜放棄貸存比,或放鬆政策。因為過去的經濟增長都是建立在高度的資源和環境消耗前提下的,一旦失去約束,恐怕會有失控跡象。

  而前述監管高層對財新記者直言,「何為守住風險底線?這個底線應該就是流動性風險,作為流動性管理重要而有效的工具,貸存比恐怕不能也不宜廢止,即使是匯豐銀行,也在用這個指標來進行流動性管理。」

  事實上,流動性風險壓力在去年已經凸顯。前述大行風險條線高管透露,個別大型銀行的經營現金流出現負數,從拆出大行變成拆入大行,流動性風險壓力十分巨大。

  由於理財產品的投資用款無法在時點考核時及時回籠,去年銀行間系統幾次延遲閉市,以滿足工行的資金拆借要求。而財新記者此前獲悉,今年2月,工行也一度因為理財產品劃款而使當期存款銳減6000億元,銀行間市場再次為其延遲閉市。

平台貸鬆動?

  令受訪銀行人士感到暫時鬆了一口氣的,是銀監會對平台貸款的政策「鬆動」,而不致出現大量壞賬暴露。近期,銀監會向商業銀行下發了關於地方融資平台風險監管的徵求意見稿。

  在這份銀監會關於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風險的監管的討論稿中,銀監會提出,2012年將遵循「政策不變、深化整改、審慎退出、重在增信」的總體思路,要求以緩釋風險為目標,以降舊控新為重點,以現金流覆蓋為抓手,繼續推進平台貸款風險的監管。

  前述風險條線高管表示,前任銀監會主席劉明康警示了平台背後潛藏的巨大問題,現任主席尚福林對平台問題的風險緩釋做出了務實的選擇。不過他認為,由於平台和房地產是相互交叉的,所以房地產調控的走勢,對未來平台貸款的影響值得關注。

  銀監會在徵求意見時提出要完善名單制管理,按照「支持類、維持類、壓縮類、退出類」名單動態調整、按季報告。

  其中「支持類」是指符合新增貸款條件,經總行審批可以繼續予以支持的平台;「維持類」是指需保持現有貸款水平,貸款餘額不能再增加的平台。

  銀監會提出,對於重組類平台,要特別關注,單一平台的債權債務關係由多個新承貸人分別承接的,要嚴防因重組造成的債權債務懸空。

  在強化審批授信方面,銀監會要求,對於新增貸款或存量貸款的合同整改,由總行統一授信、逐筆審批,退出也要由總行建立統一系統。

  銀監會提出,要通過分類處置,切實緩解存量風險。按照「分類管理、區別對待、逐步化解」的原則,「妥善處理好存量貸款的集中到期還款風險」。

  討論稿提出,對於自身現金流100%覆蓋的貸款本息,且已經形成經營性收入的平台,要制定均衡分期還貸計劃,按季或半年償還貸款。

  而對於地方政府承擔還貸責任,自身現金流能夠100%覆蓋貸款本息,但尚未形成經營性收入的平台,可在整改合格的前提下,在原有貸款額度內進行再融資,同時按照科學均衡原則簽訂分期還貸合同。

  對於地方政府承擔還貸責任、自身現金流能夠100%覆蓋貸款本息,貸款到期而項目尚未完工的項目,可按照工程建設實際週期合理確定還貸期限。

  對於地方政府承擔連帶還貸責任、自身現金流不能夠100%覆蓋貸款本息,但能夠吸引社會資金的平台,銀行應協助地方政府相關部門和借款人,制定資產重組、處置、轉讓或引入新投資者等市場化籌資方案,提高現金流覆蓋程度,分期適時收回貸款。

  而對於地方政府承擔連帶還貸責任、自身現金流不能100%覆蓋貸款本息,且不易吸引社會資金的平台,則需與地方政府積極溝通,按原定承諾,量化還款數額,納入財政預算,分期清收貸款。

  在「保在建、壓重建、控新建」的前提下,銀監會提出,全年平台貸款增幅必須明顯低於全部貸款的平均水平;併合理控制各地區授信總量,各地的平台貸款餘額不得超過當地政府可承受債務規模上限;並對單一省份,參照集團客戶進行授信管理,合理確定本行在各省的貸款上限。

  此外,銀監會提出,對存在以下情形的,各行一律不得新增貸款:一是銀行融資平台客戶「名單制」管理中未列入「支持類」的;二是地方政府債務規模 達到或超出限額的;三是地方政府以直接或間接形勢提出擔保和承諾的;四是以學校、醫院、公園等公益資產作為押品的;五是以無合格土地使用權證的土地預期收 入之承諾作為抵質押的。

  一位資深業內人士認為,隨著上述監管意見的實施,地方政府平台債務集中到期償付面臨的違約風險和償債壓力,將會得到緩解,各界寄望上述問題可以隨著時間得到逐步解決。

  不過亦有風險管理條線高管不無憂慮地表示,隨著政府換屆,新官不理舊賬的可能性加大,而新官新政的投資需求加大。明年地方政府投資對銀行貸款的需求和平台債務的衝擊,仍不容小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7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