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空氣自供:十年等來掘金時

http://www.infzm.com/content/71054

灰霾催熱淨化生意 百億市場暗流湧動

十年不溫不火,一朝全國爆紅。因為一個陌生的詞彙「PM2.5」,價值百億的空氣淨化市場的大門正在被打開,但爭議與質疑也喧囂直上。

灰霾大生意

灰霾天氣終於有了受益者——那些一直苦於打不開銷路的空氣淨化器廠家。

北京市民郭傑軍是最早一批願意為空氣淨化器掏腰包的人。從2011年10月PM2.5污染引起社會廣泛關注起,38歲的郭傑軍先後花了2萬元買了4台空氣淨化器,機器越用越多,機型不斷增大。

過去四個月,像郭傑軍一樣希望「空氣自供」的消費者正在以一種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一種外觀看上去由「一排過濾網+一個風扇」組成的新興家用電器,正被很多中國家庭當作救命稻草。

「元旦春節是傳統銷售淡季,但過去幾個月亞都的銷售比去年同期增長了50%,出現了貨源緊張、產能不足。」空氣淨化器廠商亞都公司總裁文輝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不僅亞都,據遠大集團提供的數據,2011年下半年,遠大的空氣淨化機銷售量同比增長了300%,其中污染嚴重的京津唐、長三角、珠三角地區,銷售額增長最快。

所有人都想抓住這次產業爆發的機會:按照亞都、遠大提供的數據,二者市場份額均在30%左右;飛利浦、松下、夏普為代表的國外品牌則已經擁有一部分擁護者;美的、海爾等知名家電品牌也在積極進入空氣淨化行業。據瞭解,目前中國從事空氣淨化器製造的企業已經驟增至數百家。

不僅如此,還有源源不斷的新入者。2011年5月,合肥市宣佈要建立我國一次性投資規模最大的空氣淨化器研發和生產基地,由一位海歸投資四千多萬元創立,試圖以「舒爾」牌空氣淨化器進軍中國市場。

PM2.5,這種來自燃煤電廠、機動車尾氣排放和揚塵等領域的顆粒物正在打開中國空氣淨化市場的大門。

根據國家室內環境和環保產品監督檢驗中心預估,「十二五」末中國室內環保產業規模將達到1000億元,此前這一預估數字僅為800億元。室內環保產業包括室內檢測、淨化(淨化劑、淨化器),其中淨化器比重較大,有數百億規模。

曾經的SARS好時光

在亞都公司總裁文輝印象中,空氣淨化器受到如此大的追捧極為少見。唯一一次能與此相提並論的增長出現在九年前。

2003年4月SARS期間,試圖通過空氣淨化器達到「殺菌消毒」目的的人們開始搶購。文輝清楚地記得,2003年4月份亞都空氣淨化器一個月的銷售量就與2002年全年的銷售量相當。

但SARS來得快去得也快,原本以為能藉機「火一把」的空氣淨化器廠商希望迅速落空,當年7月之後銷售一下子降回原來的水平,空氣淨化器這個「應急產品」也迅速被人遺忘。

一等就是九年。在此期間,偶爾一條被媒體熱炒的「9歲女童患白血病疑似裝修甲醛引起」的新聞會或多或少地推動下空氣淨化器企業的銷售,但這種跟冰箱、空調不同的「非必需家電」一直難以被大眾所接受。

中國家電協會秘書長徐東昇認為,這個行業是一個依賴突發性事件刺激的產業。但這次全社會對PM2.5的空前關注,跟過去任何一次局部增長都不同,「可以說是對全社會進行了一次空氣污染教育,中國市場得以全面打開」。

要知道,十年之前「當時的客戶主要是外籍人士,他們認為中國的空氣不可忍受,或者是外企採購給辦公室和員工宿舍。」格瑞衛康環保科技公司總經理嚴義清對南方週末記者回憶說。

在業內人士看來,投資者紛紛湧入除了因為市場需求巨大,更源於空氣淨化器並不是一個高技術門檻的行業。

「技術早已不是問題,上世紀日本和歐洲都經過中國類似的問題,如何處理污染,各種技術都很成熟,關鍵是經濟承受能力。」一位業內人士說。

目前,空氣淨化器行業的平均利潤率也高於一般家電產品,「能達到30%左右」,這也是民營和外資企業涉足空氣淨化領域的重要原因。

洋機器淨不了中國空氣?

「你看一開窗子指示燈就變成了紅色,說明PM2.5進來了!」現在,每每有客人到訪,郭傑軍都會頗為得意的演示下新傢伙——空氣淨化器。

2011年12月,當郭傑軍第一次去買空氣淨化器時,銷售員說指示燈會根據室內空氣污染的不同程度顯示不同顏色,這一度讓他將信將疑。直到1個月後,郭傑軍欣喜地發現早上起來咽喉不適的老毛病減輕了,他立即把這歸功於淨化器。

目前空氣淨化器在中國的普及率在3%左右,在空氣質量更好的美國和日本卻達30%左右。在國外,空氣淨化器功能主要是去除花粉和可吸入顆粒物,在大氣污染更為嚴重的中國,空氣淨化器則被生活在灰霾天氣下的人們寄予重任——「去毒」和「去污染」。

這種認識偏離了空氣淨化器的本質。「國外使用淨化器的目的只是更『健康環保』,由於中國的甲醛污染世界獨有,指望空氣淨化器能完全解決污染是不可能 的。」國家室內環境和環保產品監督檢驗中心主任宋廣生說,中國市場上80%的消費者買空氣淨化器是想解決甲醛污染問題,但市場上80%的淨化器不解決甲醛 問題。

在郭傑軍看來,這些被笑稱為「安慰機」的空氣淨化器非常管用,儘管他沒有得到醫院證實,咽喉不適症狀與室內空氣污染有關。

不過,郭傑軍很快發現,淨化器的濾芯開始飽和。此前銷售說三年才換一次,過濾芯每換一次需要六百元左右的材料費。

「國外品牌很難想像中國的污染有多嚴重,在國外可以一年換一次的濾芯,在中國三四個月就得換,不換污染物被吹出來,就會造成二次污染。」亞都公司總裁文輝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目前,按照郭傑軍家裡4台空氣淨化器每三個月換一次過濾芯計算,郭傑軍在花了2萬元的購買費用後,今後每年還需要花費9600元的維護成本,他已經感到難以承受。

很火,也很亂

「所有的銷售都會告訴你,這個淨化器甲醛、PM2.5、細菌病毒都能除。」但是,郭傑軍卻發現家裡的四台空氣淨化器殺菌消毒的功能並非如宣傳的那樣。

目前市場上的空氣淨化器主要有三種技術:一是普遍採用的HEPA(英文簡稱,意為高效空氣過濾器)高效過濾技術,通過一層一層的高密度濾芯達到過濾 空氣作用。這種技術成熟,但需要定期更換維護濾芯,後期成本較高,這被亞都、飛利浦等品牌普遍採用。二是靜電吸附技術,通過放電將顆粒物吸附在電板上,好 處是不用更換濾芯,維護費用較低,但淨化過程相對被動和靜態,靜電產生的臭氧如果超標,對人體也有較大危害,這種技術的採用者以遠大為代表。三是通過消毒 燈技術實現殺菌、消毒。

中國家電協會會長徐東昇說,各個國家的空氣污染物成分不一樣,各公司的產品也有不同的側重點。中國城市家庭的空氣污染問題主要是甲醛,「如果希望除甲醛的淨化器又能消毒殺菌,那是很困難的。」文輝說。

此外,由於行業標準規範缺失,空氣淨化器質量參差不齊。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建築環境與節能研究院的專家曾經對幾種空氣淨化器的淨化效果做過分析,實 驗發現,在相同的測試條件下,不同技術的淨化器淨化效率差別很大,有的技術可以在短時間內達到90%以上,而有的技術只能達到30%左右;即便是同種技 術,其淨化器淨化效率也存在很大差異。

中國家電協會一位專家分析說,目前衡量空氣淨化器質量的核心指標僅是「潔淨空氣量」,標準中尚沒有對淨化顆粒物的直徑提出明確要求,「我家也有一台淨化器,但至少現在不能說明是否所有產品都對PM2.5有用。」

「檢驗檢測規則沒有細化,甚至還存在標準相互衝突的情況。」遠大科技集團副總裁張忠說,現有標準中關於臭氧的測試條件由於規定模糊,導致許多國家檢測單位雖然都是按照國家標準方法檢測,但得出的試驗結論卻不一致。

在買了第四台空氣淨化器後,郭傑軍陷入了兩難:如果開窗,室外的污染物就會進來,如果不開,又無法呼吸到新鮮空氣。兩難之間,他又聽說了空調企業正在研製能夠跟室外進行空氣交換的新一代空氣淨化器,買還是不買?

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郭傑軍為化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1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