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專訪關則輝:平民美食地圖 悟營商道德與堅持

1 : GS(14)@2016-10-05 05:41:19

2016-09-17 iM  

我城發展得很快,快到今天買完圖畫紙的文具舖,今天已拉閘結業;上星期光顧過的粥店,今日走過內裏空餘四道白牆,門口貼上「旺舖招租」的廣告。念舊的人,愈來愈難找到生活的根據。於是近年有很多人發起支持小商戶,大家都用自己的方式守護那些瀕臨被時代洪流沖走的老舖小店,資深公關、恒隆地產高層關則輝(CF)是其中一個有心人。幼時住木屋區,喜歡流連舊區呷奶茶吃細蓉的他,愛將小店故事細緻地寫在筆記簿內。本來,這些故事全都藏於筆記簿中不見天日,但近年關則輝把它們一一公開寫在Facebook上,結果引起愈來愈多人對小店命運的關注。「社會氛圍唔開心,我希望話俾人知,其實身邊仲有好多美事,這些小人物小故事,往往可以給大家力量。」面對扭曲畸形的生態,有人會質疑「大聲喊出來有好處嗎」,關則輝則希望透過小店的動人故事,感染身邊人,守住這城的原始風味。

要解釋一個「下下幾廿萬上落」的地產商高層,何以對舊區老舖戀戀不捨,大概要由關則輝的出身說起。關家七兄弟姊妹,早年與父母住在石硤尾木屋區,後來輾轉落戶慈雲山。爸爸當銀行護衞員;媽媽在家車衣幫補家計,算是那年代典型的基層家庭。「以前好少出街食嘢,係阿爸間唔中帶我哋落樓下茶檔飲杯奶茶,拿多隻杯分半杯,家姐一羹;我一羹…………那味道仍在我心。」

那年代,街頭巷尾都是濃濃的人情味。「過隔離屋借鹽借油、師奶幫忙帶小孩好平常。那年預科考不上大學,打算到銀行打工。當時搵銀行工要一份屋契作擔保,也是鄰居借給我的。」幼承庭訓,阿爸阿媽教落做人不可忘本,所以時至今日即使關則輝已年屆知命,又即使慈雲山已人面全非,他還會時時回去。「可能因為自己的出身,所以我很享受踏足老區,感覺好親切。加上年紀大咗,愈來愈懂得珍惜身邊的人和事。今次去這間舖,根本不知下次再去會係點……」

因此,過去十多年關則輝就如跟時間競賽,每逢周日就出動到不同舊區覓食。他最愛光顧「茶記」吃蛋牛治加奶茶,但偶然也會改吃雲吞麵、白粥和炸両。當中部分小店由朋友推介,有些則是他從網上搜尋所得。每到一處地方,他都會施展公關的最強技藝:搭訕,務求從老闆、老伙計口中了解小店背後的故事。日子有功,慢慢變成熟客再變朋友。他認為,食物是其次,人情味才是最重要。

「情味情味,都是情行先。有味無情,到處都有。我喜歡從他們的招牌菜中,了解那三十年如一日的堅持,也希望從布置和擺設得悉小店的經歷。如果知道這些,我覺得杯奶茶都特別香!」

從一間店談到一個社區

這天關則輝相邀記者到茶果嶺榮華冰室訪問,順道品嚐老舖風味,這道鬧市中的破舊石屋風景,就是叫人難忘。甫坐下CF便停不了口。「這裏有50多年歷史了,老闆鏡叔鏡嬸胼手胝足,好捱得……」記者問他要不要先點杯茶,他說:「得㗎啦,佢哋知我要乜。」說罷看到鏡嬸在櫃面忙着收錢,他就急不及待做替手把做好的麵食送給客人:「我成日話假期可以落嚟做義工。」也許這就是他所在意的親切感。

他續說,廿年前搬進觀塘,有次跑步路經此地發展小店,便開始與茶果嶺結緣。榮華冰室原址為教堂,後來其中一部分改建成了冰室。在六十年代領取飲食牌照前已經營業了多年,所以老店連內裏的卡座、吊扇等都歷史悠久。說着說着,他連茶果嶺的歷史也一併說了出來。「以前成個茶果嶺最旺就係呢條街,有米舖、雜貨舖,呢度好好生意㗎!一有村民來幫襯就好熱鬧,大家庭咁。除了街坊生意,也有很多打石的、運輸的工人來幫襯,不過鏡叔話原來以前出觀塘好麻煩,索性搭船去筲箕灣攞麵包做生意。但隨着年輕一輩遷出,工業又減少,依家少咗好多人……。」

多年來,如鏡叔鏡嬸和榮華的這些小店故事,全都寫進關則輝的記事簿裏。他翻了翻給記者看,行行細字寫着光顧日期、小店名稱、點選餐單、評語還有價錢。至於大至餐室老闆的背景和經歷,甚至小店與社區的關連,他則會記進腦海裏。本來,這些小故事全都記在簿中腦中不見天日,但近年關則輝決定把它們一一公開,他說那是因為社會氣氛。

老店生存之道激勵人心

「開了Facebook多年,係過去兩年先多寫小店。因為社會氛圍唔開心,我是個積極的人,希望話俾人知其實身邊仲有好多美事,而身邊這些小人物大故事,往往可以給大家力量。我最常講中環擦鞋的英姐,大熱天時我坐係度都出汗,佢就一邊擦鞋一邊抹汗;冬天得幾度,佢包到隻糭咁一樣照開檔,非常樂天知命。我唔係講粗口,但我真是一個『正面L』,希望將這信息傳開去。」

因此,他Facebook的帖子,往往都是食物照一幀,再配上美食背後老闆做人的道理。「灣仔的三不賣好多年歷史,專賣野葛菜,店內大大隻字寫着唔乾淨唔賣、唔夠料唔賣、唔夠火候唔賣。他教曉我們,賺錢都要有堅持有底綫。八鄉的榮昌茶座,一個平凡的雞尾包用鑊剷壓住煎香佢,美味增值咗,賣貴咗都大把人爭住食,這直頭係營商哲學啦!」

籲撑小店永續核心價值

即使負面經歷也有嘢學。「有日食件蛋牛治,求其搽啲牛肉煎隻蛋就當係,真係燥咗!未食已知唔掂啦!我就以蛋牛治喻人生,做人唔可以揸流灘。你唔認真,人哋係會知道的。不過人哋細舖仔,唔好食咪唔開名囉!」

若非知名食家、美食達人,純在朋友圈分享帖子推介美食兼上載照片「呃like」,頂多「呃來」一百幾十,但關則輝每個有關小店小人物的帖子都幾乎賺得數百個讚,有人給予長長的回應分享感受,也有人跟着他的推介去搵食,更有朋友建議他將帖子集結成一本以本港地道美食論人生的「療癒系」書籍。大學念中國文學、最愛白先勇的他卻笑言自己文筆未到家,又恐出書壓力太大,還是喜歡消消遙遙四處嘆好嘢。

不過,近年社區發展急速,舊區老店買少見少,某些關則輝一直看重的舊情懷老價值,都可能隨此而消失。問及感受,他坦言:「都會擔心㗎!這是大趨勢,老舖舊區如果是自己地方,仲可能Keep到。但租的話,發展後租值大幅增加,小店就再沒出路。近年最顯然易見就是港鐵發展,你睇西環就知道啦!」

因此,他寫小店故事凝着人心之餘,其實也希望受過小店鼓勵的人反過來保護小店,令香港最核心的價值得以永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03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