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被印度銀行業「趕超」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2-03/100353186_all.html

  在經濟發展史中,金融業的現代化、市場化、多樣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其支持實體經濟的能力高低。

  從中、印兩個發展中大國的金融業來看,印度的銀行業規模遠落後於中國,其最大的銀行在英國《銀行家》雜誌排名近年大致在全球第50位左右。與中 國相類似,印度較大程度地依賴銀行融資支持經濟發展,公共部門銀行(國有控股)在商業銀行體系中處於支配地位,印度銀行業也面臨良好經濟增長、儲蓄率高、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低、金融市場相對封閉及銀行體系保護的國內環境,近年來積極促進對外開放,加大貸款的投放和發展新型銀行業務。

  自2011年以來,印度受國際金融危機和本國經濟金融結構的影響,通脹率高企,資本持續外流,盧比大幅貶值,銀行業不良資產大幅增加,評級展望由「穩定」下調為「負面」。

  但在看到印度經濟金融發展遇到問題的同時,也要看到印度在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特別是對基礎性行業和弱勢群體方面,一些做法值得中國同行研究。

  印度經濟金融在1991年開始實行改革,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初現端倪的歷史機遇,放鬆管制,實行對外和對內同步開放的戰略,取消對股票市場的政 府定價,推行市場化運作,資本市場效率和透明度大為提高。1998年將對外資進入銀行股權限制提升到40%。當前印度股票的流通市值佔GDP比重為 80%,遠高於中國;銀行商業貸款中大致35%的比例貸給國有企業,65%貸給私人、家庭和私營企業。中國正好與之相反。

一攬子領先數據

  以亞洲銀團貸款數據為例,根據彭博資訊關於亞洲銀團貸款的統計數據,2011年上半年,亞洲市場(不含日本)共完成470個銀團貸款項目,合計 金額為1419億美元,相比2010年同期增長3%。其中在國家和地區排名中,名列第一的是印度,共發放368億美元銀團貸款,佔市場總額1419億美元 的26%,其次是新加坡、中國台灣、中國大陸和中國香港,各自佔13.6%、13.5%、12.6%和12.6%。

  在銀團貸款銀行中,牽頭行中排名第一的是印度國家銀行,共完成39個項目,貸款合計167.58億美元,市場份額佔比為11.8%,比上年提高 0.2個百分點;其次是中國銀行,共完成34個項目,貸款合計75.91億美元,市場份額5.3%,比上年提高2.3個百分點。簿記行中排名第一的仍是印 度國家銀行,共完成23個項目,貸款合計114.80億美元,市場份額11.5%,比上年下降0.8個百分點;其次是中國銀行,共完成14個項目,貸款合 計61.10億美元,市場份額6.1%,比上年提高4.3個百分點。

  站在更為全面的角度對比會發現,在英國《銀行家》雜誌2011年10月公佈的對國際金融中心年度排名中,儘管北京(37位)、上海(43位)和 深圳(45位)的綜合排名略高於印度的孟買(47位)。但上海、北京僅在吸引金融部門FDI(外商直接投資)走進來方面排名遠高於孟買(上海、北京分列第 5位、第6位,孟買未進前10位);在金融部門對外FDI、股指期權合約交易數量、股票市場市值等方面,中國均落後。特別是在股指期權合約交易數量、金融 部門對外FDI方面,印度孟買位居全球第2位和第5位,而中國在這兩個維度上均未進入前10位。

  排名採用12個權重相等的維度,具體包括:金融市場規模、金融部門對外FDI規模、金融部門對內FDI規模、新上市海外公司數量、海外上市公司 佔比、股指期權合約交易數量、國際債務證券、資產管理總量、商業友好性、股票市場融資規模、外匯交易量、成本因素。排名除看重各大金融市場的整體規模和功 能外,特別著重評測金融業務和金融市場的國際化水平及該城市為國際金融機構的跨國發展提供的服務價值。

增加就業的投資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發佈的《2011年FDI全球概覽》披露的數據,在吸引外資「走進來」方面,印度目前在項目數、資本流入量和創造的就業人數上 均落後於中國,但需關注的是,2010年FDI創造的印度就業人數同比增加了14%,而中國同比下降了9%。原因在於,外國公司開始在印度建立了大量創造 就業的投資。

  在FDI「走出去」方面,印度2010年對外FDI的增長幅度遠快於中國。印度、韓國、中國、日本是亞洲對外FDI增長最快的前四位國家。印度 公司在2010年海外直接投資項目數增長24%,排名全球第九。印度公司創造就業量增加了43%,排名從全球第十八位上升到第十位。印度加快了對海外各行 業的投資,包括商業、服務業、金屬、軟件、IT和休閒娛樂業等。

  因此,當前中國強在吸收外資「走進來」,但印度在吸引創造就業的投資方面的潛力不容小視。而在對外投資「走出去」方面,印度勢頭更猛。

  無論是在「走進來」還是「走出去」的過程中,銀行業的金融服務都是必不可少的,企業都需得到在投資、融資、兼併、收購、財務顧問服務等方面的一 攬子高效綜合金融服務。對中國銀行業來說,支持企業「走出去」需要熟悉海外環境、客戶及市場,判斷企業海外發展戰略存在的風險。同時,也要加強對「走進 來」的企業提供在岸的一攬子金融服務。

  這兩方面對中國銀行業的金融服務和風險管理都是挑戰。在中國和印度未來的競爭上,特別在產業結構調整發展上,中國要保持對印度實體經濟的優勢,必須通過實體經濟產業結構轉型來實現。金融行業在其中有著舉足輕重的責任。

貸款的優先領域

  印度銀行業根據中央銀行——印度儲備銀行的要求,長期將40%的信貸量投向優先領域。

  這些優先領域包括農業、中小企業、專業人員和個體戶,以及教育貸款和住宅信貸(廉價房屋)。對農村和城市合作銀行的優先貸款投放比率要求更高。

  一些發展類銀行,比如國家農業和鄉村發展銀行與小企業發展銀行,都特別為農業、農場和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支持。同時,在網點覆蓋面上,印度銀行業 還要為邊遠和貧窮地區提供金融服務,通過擴大金融覆蓋面,以更加廣泛的網點分佈和接觸式金融服務來提高消費者和生產者(尤其在貧窮地區)的福利和生產效 率。

  近年印度的經濟增長達到8%至9%,達到了東亞速度,經濟進入了高速增長階段,突出體現在製造業活動的增加和服務業的優異表現。在此過程中,金融業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功不可沒。

  印度金融業從延伸企業產業鏈、加快全球化經營、商業與技術模式創新、強化管理等方面來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使得印度在軟件業、製藥業及汽車製 造等實體經濟領域,出現了一批具有世界競爭力的企業。同時,印度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和居民收入增長之間的相關係數相當高,基本是同度。這也說明,印度的經 濟增長是能夠自我維持的經濟增長。

   此外,目前在國際金融機構(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一些國際性大型商業銀行、投資銀行)中,印度籍從業人數不在中國籍人數之下,其所構建的廣泛網絡及知識傳遞也在一定層面上支持著印度金融業的發展和升級。

  作者為上海銀監局局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6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