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專題:李志清笑傲金庸世界 揮灑本土江湖
1 :
GS(14)@2016-09-11 05:22:07■入行35年,李志清坦言仍未有條件不與人合作,惟有在框架下爭取自主。黃文邦攝
【本報訊】他為金庸小說畫插畫,筆下喬峰,充滿俠客悲情。他也是藝術家,活躍於公共藝術創作,為中環街市和半島酒店外牆畫古今變化,新近又為馬季開鑼創作白描水彩長卷,開展香港文化系列。「40歲前我為別人而畫,40歲之後我希望為自己而創作。」行年53的李志清,大抵是幸運兒,早年進軍日本,逃過港漫由盛轉衰;頸椎病痛楚難當,銳意減產轉型,遇正勁吹本土文化的創作空間。「人生係環環緊扣」,昔日種的因,今天終於開花結果。記者:呂麗嬋
李志清的工作室在長沙灣的工業大廈,偌大空間分成兩半,近門口是「手作王」太太的辦公室,堆滿黏土蛋糕模型。毗連是他的畫室,枱面堆滿畫卷,正埋首為明年在文化博物館舉行的大型金庸展畫插畫。「畫到頸痛發作!」他說要挑戰難度:「想搵啲未畫過嘅場景,加入新元素,有啲突破先會好玩。」入行35年,由漫畫、水墨到油畫,甚至動畫,儼如雜家的他,已達知天命之齡,仍愛探索。
【李志清作品】《笑傲江湖.令狐沖獨孤九劍》郵票紀念珍藏冊
漁港風情翠塘花園畫作
漫畫版財爺曾俊華
放下郭靖 畫財爺轉型
「創作人咩都好奇,咩都想畫。」他的香港文化系列,是香港人的集體回憶,也是他的回憶,「70、80年代嘅避風塘,仲有沙田嘅墟市。」出身基層,李志清謂12、13歲已立志做畫家。「屋企冇錢就自學,去圖書館睇畫冊。」80年代港漫盛行,夢想畫出彩虹的少年很多,18歲入行做漫畫助理的他是其中之一。「嗰時坐地鐵,唔係人人揸手機,而係人人揸漫畫。」港漫火紅年代,名氣金錢得來較易。「嗰時好多人睇漫畫,第一本漫畫畫工幼嫩,一樣銷量過萬。」由畫鬼怪故事到武俠漫畫,1997年另起爐灶,又推出漫畫版《射鵰英雄傳》和《笑傲江湖》大受歡迎,奠定武俠漫畫家地位。其後更獲日本出版社邀請進軍日本市場並奪大獎,未及見證本地漫畫界盛轉衰已進軍國際。「好多機遇好難得,日本漫畫界向來排外,咁啱呢間公司新成立,態度開放成就件事。」願意溝通,交畫準時,沒太大藝術家脾氣的他,在競爭激烈的漫畫市場一直吃得開。長達20年,每天埋首趕畫漫畫,高峯期十多個助理,周刊加月刊,還有單行本,海外發行,總在趕死線。一對兒女出世,可幸太太也是創作人,明白創作之苦,更明白商業市場的殘酷。「嗰時根本無暇理其他嘢,直至畫到頸出事,日日去做針灸,體力支持唔到,先覺得要停落嚟。」銳意減產,收入減少,閒時教繪畫維持生計。一扇窗關了,另一扇門打開,半退隱名氣猶在,2009年財爺曾俊華搞新意,推出漫畫版財政預算案,主動找上他。「時間倉促,但肯定係難得嘅新嘗試,當然一口答應。」繪本印二萬本,免費派發,在漫畫工業習慣為銷量拼搏的他,笑言是嶄新體驗。男人四十,求變,機會來了,努力捉緊。「鍾意畫畫嘅人,基本上咩都想畫,但你唔做開嗰樣嘢,就無人會諗起要搵你。」預算案繪本小試牛刀,外界反應不俗,運輸署找他畫漫畫,推廣安全駕駛。不過真正的轉捩點,要數2012年為中環街市外牆畫畫。
■李志清笑稱為賽馬版「清明上河圖」的《馬季開鑼畫卷》。
淡出武林 繪街市漁港
「呢項大型公共藝術創作種下好大嘅因。」翌年為半島酒店85周年紀念繪畫巨型水墨畫,並製成動畫投射到大樓外牆,連關帝廟亦找他畫壁畫及出版畫集。「可以跳到另一個範疇,肯定係好事。40歲前我為別人而畫,40歲之後我希望為自己而創作。」但李坦言就算今時今日,亦未有條件不與人合作。「出版社搵你,為銷書銷紙;政府搵你為宣傳;商業機構搵你,可能就為推廣形象。只以藝術家自居,合作不了,連擦出火花嘅機會都冇。」在框架下爭取發揮,視掙扎求存是常態,他不違言是現實累積的經驗。今日,偶爾開班授徒,走過深水埗街頭,掏出畫冊速寫,一支畫筆,仍是他觀察世界的通行證。「人生下半場,希望自己嘅生活可以平衡一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911/1976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