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製造業振盪下行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1-06/100346283.html

 在人們越來越關心「世界工廠」興衰之際,中國的製造業前景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

 

  歲末年初,製造業相關指標起伏頗大:2011年11月創下32個月新低之後,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公佈的2011年12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回升1.3個百分點至50.3%,再次回到擴張區間,超出市場預期。

  2011年以來,製造業的走勢便已經成為關注的焦點。二季度開始,中小企業資金鏈緊張、經營困難的消息頻繁傳出;溫州民間借貸資金鏈斷裂的背後,中國製造業的轉型升級困境暴露無遺。

  現狀已經驚動了中央決策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牢牢把握髮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努力營造鼓勵腳踏實地、勤勞創業、實業致富的社會 氛圍。然而,前景並不樂觀。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元旦到湖南調研經濟運行時指出,我們正處在經濟下行壓力和物價高位並存的狀況。與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來臨 時相比,目前還面臨外需減少、企業綜合成本上升並存的問題。

  近期PMI數據的改善,是政策放鬆使得前期造成製造業下滑因素出現改善,還是僅是曇花一現?中國的製造業是否會出現市場擔憂的快速下滑?

回暖因由

  反映製造業狀況的工業增加值,2011年11月同比增速降至12.4%,跌破此前數月13%-14%的波動區間。工業增速下滑,問題主要出在重工業。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輕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雖然略有下降,但降幅明顯低於重工業。2011年11月,輕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為12.4%,較 10月有0.3個百分點的加速,與年初相比,微降0.7個百分點;重工業增速則由年初的15.6%降至11月的12.4%,且10月、11月呈現加速回落 的趨勢。

  隨著最近數月消費實際增速的抬升,與消費需求相關的主要輕工業產品,如紡織、紗線、彩電、冰箱等產量,同比增速均有所加快,而鋼材、水泥等重工業品產量增速連續回落,由10月13.4%和16.5%下跌至11月7.8%和11.2%。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所原所長呂政對財新《新世紀》表示,重工業增速的下降,主要與國內需求下降有關。受地方融資平台承壓、資金緊張的影響, 地方投資能力下降,基礎設施建設的腳步放慢,加之動車事故的影響,部分高速鐵路投資處於限制建設和緩建的狀態,導致國內對鋼鐵、水泥等產品需求減少。

  重工業的供給也一度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受困於煤電矛盾這一痼疾,國內不少地區頻頻出現拉閘限電情況,發電量增速已連續兩個月保持在個位數,11月降至8.51%。這顯然制約了工業產出。

  國家發改委自2011年12月1日起上調上網電價和銷售電價。呂政認為,這說明前期電力供應緊張對工業增速有一定製約,不過,相對於市場需求的下滑,電力供應的「限制不是很大」。

  隨著前期貨幣政策定向寬鬆和微調效應逐漸釋放,以及電價上調調動了電廠積極性,此前造成工業增速下滑的因素有所緩解。

  莫尼塔行業調研組近期對工業類企業的調研顯示,2011年12月工業活動延續前期放緩的趨勢,企業去庫存意願繼續加強,需求尚無明顯惡化跡象。資金雖然緊張,但相比9月、10 月已有好轉。前期因刺激政策退出一度低迷的汽車銷售,2011年12月表現好於大部分調研車廠預期,環比繼續回暖。

  2011年12月PMI中,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均大幅提升,分別達到53.4%和49.8%,較11月高出2.5個和2個百分點;而產成品庫存指數則下降 2.5個百分點至 50.6%。

  高盛高華中國經濟學家宋宇判斷,近期實體經濟增長的反彈受益於兩個因素:2011年10月底開始的信貸控制和財政政策鬆動,導致了金融狀況的放鬆;同時12月高盛全球領先指數和官方PMI的新出口訂單指數均明顯反彈,有跡象表明外需也有所回升。

  「製造業活動很可能出現了環比加速增長,儘管加速幅度仍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宋宇稱。

  華泰聯合證券宏觀分析師陳勇則認為,2011年12月PMI走勢說明經濟下滑並沒有此前預期的那麼快,出口快速下滑態勢不大可能進一步延續,不過,12月生產指數的反彈有季節性因素,因為 2012年的春節來得比正常年份早,使得一些企業的生產進度提前。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認為,企業生產擴大的同時伴隨著產品庫存的下降,反映總需求的改善比較明顯,但並不能確定是趨勢性改善,仍需要進一 步觀察。「目前總需求的改善,可能受春節前消費擴大的季節性因素的影響,也可能反映經濟自主增長的動能有所恢復,還可能是前期政策定向寬鬆和微調的結 果。」

近憂與遠慮

  儘管2011年12月PMI回到擴張區間,未來製造業的走勢,仍然存在下滑的可能。

  「12月生產指數大幅反彈更多反映了季節性因素。」陳勇認為產成品庫存仍然在高位,工業生產仍有減速要求。

  產成品庫存指數12月大幅下滑,但仍高於歷史正常水平,「導致這一結果的可能是,相對於需求下滑,生產減緩顯得不夠,這也預示著未來工業部門產出仍有下滑空間。」

  國泰君安的研究認為,產成品庫存的高點通常對應著經濟環比的低點,2008年10月和2010年6月都是如此。本輪產成品庫存的高點應該是2011年11月,「從需求、政策以及庫存等多方面考慮,經濟的環比底部已經不遠,預計2012 年上半年GDP 同比增速就能企穩回升。」

  「製造業增速的放緩是必然的。」 呂政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國際、國內的條件已經變化,考慮到資源性產品供給不足、勞動力成本上升、國內外供求關係的變化、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及人 民幣升值的影響,「十二五」時期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回落至10%左右較為合理。由於國內消費增長平穩、出口雖告別高速增長但仍舊穩定,「工業增速的放緩不 會太過劇烈。」

  對於工業企業來講,利潤率不斷下降,已經成為影響其發展的重要問題。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1年以來,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利潤增長率逐月下滑,至11月,已由年初的34.28%下降至24.4%。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的實際利用外資(FDI)中,從單月數據看,製造業FDI自2011年9月起已連續三個月出現負增長,11月降幅從此前不超 過2%驟然擴大至24.9%。雖然這一狀況是否會成為趨勢尚待觀察,但中國的低成本優勢正在消失、製造業面臨轉型難題,已是不爭的事實。

  山東濱州一家紡織企業負責人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對企業來講,現在最大的問題並非訂單,而是成本上升尤其是勞動力成本上升,對企業利潤的擠壓。

  製造業企業的工資水平,多是採用最低工資加加班費組成。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統計,截至2011年三季度,已有北京、天津、山西等21個地區相繼調整最低工資標準,平均調增幅度21.7%。 25個省份發佈了2011年度工資指導線,基準線多在14%以上。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部研究員張小濟也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相較於人民幣升值等因素可以通過其他方式緩解,勞動力成本上漲具有剛性,對企業經營影響最大。

  經過連續數年較大幅度的上調後,政府確定的最低工資標準,實際上已經成為多數製造業企業開出的最高工資。張小濟認為,在這種情況下,政府應該放慢最低工資標準的上調步伐,更多地讓市場力量來決定。

  呂政認為,在生產要素價格上升的情況下,應不失時機地推進產業升級,提高技術密集型產業的比重和國際競爭力。

  事實上,勞動力成本的上漲,已逐漸倒逼製造業的升級。2010年下半年以來,中國製造業投資增速明顯加快。2011年前11個月,製造業投資增速雖略有放緩,但仍保持在30%以上。

  在轉型升級的同時,如何讓資本繼續留在製造業,避免產業空心化,也是眼下面臨的重要問題。

  呂政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在生產要素成本上升、約束條件弱化的背景下,中國製造業的發展條件正在惡化,資本不斷離開製造業,轉向房地產行業或資本市場。作為企業的微觀經營策略,這樣的選擇無可非議,但作為國家的政策導向,必須堅持實體經濟的主體地位。

  「要讓企業回歸製造業,政府應該做的,首先就是減稅,減輕製造業的負擔,其次是改善金融信貸條件和資金狀況,使企業貸款更容易一些。」呂政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1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