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銀行上市大門鬆動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1-12-31/100344805_all.html#page2

 商業銀行IPO(首次公開發行)之門,將在2012年再度開啟。來自監管當局、投行、相關商業銀行人士的消息,都指向了這一可能性。雖然A股一再創下新低,但監管當局決定將不再對商業銀行緊閉資本市場的大門。

 

  「商業銀行能不能上市,要讓市場自己決定。」一位市場人士如此轉述證監會高層對這一問題的基本看法。

  證監會仍將對商業銀行的上市標準劃線。但從具體指標看,較此前門檻有所降低。

  接近證監會發行部的知情人士告訴財新《新世紀》,證監會已向國務院遞交了一份關於商業銀行上市的管理辦法(下稱文件)。

  他透露,這份文件針對商業銀行上市提出了總體的標準和要求。目前,主要大銀行和股份制銀行基本都已經上市,因此,這份文件是對城商行和農商行劃定了新的上市門檻。

  財新《新世紀》記者獲悉,證監會的這份文件對上市銀行提出的核心要求是資產規模大於700億元,比之原來的「800億元」的上市門檻略有下調。 據財新《新世紀》記者統計,截至2010年末,資產規模大於700億元的未上市城商行有23家。銀監會有關人士向財新《新世紀》記者確認,能達到這一標準 的農商行也有十餘家。

  銀監會相關人士亦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證監會提交的文件是全面的標準和要求,資產規模只是其中一小項,還有很多其他要求。」比如,將擬上市銀行在支持中小企業、支農惠農方面的表現作為重要的參考係數。

  「目前已有十家左右的城商行、農商行進入到上市實質性操作階段。」一位曾參與某城商行上市項目的投行人士透露,現在證監會整個城商行上市項目的排名中,比較靠前的是盛京銀行、重慶銀行、上海銀行、江蘇銀行等。

  銀監會監管二部處長張海川最近也在一個公開會議上提及,「有七八家城商行已獲得銀監會的放行,需等證監會批覆。」

  銀監會相關人士介紹,城商行和農商行上市可建立市場化的資本補充機制、推進商業銀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並引入外部監管等,銀監會對此一直持支持態度。

  前述證監會相關人士表示,需「考慮市場容量、監管風險等問題,還是會設定門檻」。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為,城商行和農商行上市早應放開,之前是為保國有大行上市,現在大行、股份制銀行差不多該上的都上了。

兩種態度

  在原建行董事長郭樹清任證監會主席、原證監會主席尚福林任銀監會主席之後,市場普遍預計,地方銀行上市事宜可能會逐步推進,但會逐批來做。 「剛開始時,數量不會很大。」一位券商投行部人士認為。

  「申報材料很早之前就提交給證監會了,現在還沒有回應。盛京銀行的各項指標都不錯,在等待上市的城商行排前列。如果城商行上市放行,盛京銀行可能是第一個。」盛京銀行主承銷商西南證券的一位投行部人士頗為自信地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

  「對於能否上市,何時上市,還需看證監會的意見。」前述銀監會人士表示。商業銀行申請上市,證監會首先需要銀監會出具監管意見認定書,最終能否符合上市標準,則主要取決於證監會。

  前述券商投行部人士介紹,最新提出計劃的成都銀行已進入上市輔導期,承銷商是中信建投,目前上市材料已報到當地證監局。

  但他透露,此前一些地方證監局並不樂意接收城商行的上市材料,「因為即使收了材料,也不能報到會裡去。即使報到會裡,他們也不看。」

  相關市場人士透露,證監會更多要考慮資本市場的承受能力,還有行業分佈問題。截至2011年10月末,全部上市銀行在估值最低潮期,市值也佔到全部A股市值的三分之一。

  證監會對擬上市銀行資產規模要求的降低,是否意味著允許商業銀行上市的曙光出現?銀監會和證監會內部看過上述文件的人士均透露,其中提出「不能 隨便上(市),要有比現有上市門檻更高的利潤以及更好的規模。」這主要是指銀行的風險控制水平,與之前相比,提出較高指標,「要在銀監會系統評級裡面排名 靠前」。

  「銀監會對商業銀行能否上市有諸多監管指標,包括盈利、風險指標、資本充足率等。對城商行會稍有下浮,因為很多城商行還在改制階段。」前述中信證券投行人士介紹。

  這些監管指標包括最近三年銀行業監管部門監督評級的綜合評級結果為3級或以下級別;最近一年及最近一期主要風險監管指標不存在不符合《商業銀行 風險監管核心指標(試行)》的情形;最近一年的資產利潤率和資本利潤率不可低於銀行業平均水平;最近一年的不良資產貸款率不可高於銀行業平均水平,撥備覆 蓋率不可低於銀行業平均水平等。

  銀監會的態度一向是積極推進商業銀行上市,只要符合標準,銀監會都放行。「上市對增強資本實力,還有健全現代金融企業制度都是促進,是好事。」 銀監會有關人士認為。

  銀監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9月末,全國城商行不良貸款率0.79%,比年初下降0.12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298.69%;平均資本充足率13.03%。

幾度擱淺

  上海銀監局有關人士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過去證監會對商業銀行上市一直沒放開,更多顧慮的是城商行、農商行改制過程中的歷史遺留問題,即自然人持股超限。

  自從2007年北京銀行、南京銀行和寧波銀行三家城商行成功上市後,城商行上市由於股東結構、風險管控等原因,被暫時擱置。四年間,城商行和農商行上市閘門有望開啟的消息不斷傳出,但政策上一直未見鬆動。監管部門也未能出台具體文件指導,令各家商業銀行望眼欲穿。

  中金投行部人士透露,杭州銀行早在四年前就向證監會遞交材料,一直苦等無果。

  2010年9月,財政部下發了《關於規範金融企業內部職工持股的通知》(財金(2010)97號),此類銀行上市面對的歷史遺留問題有瞭解決途徑。銀監會亦和證監會達成共識:以新《公司法》實施為界,2006年以前城商行上市股東超過200人的可申報上市材料。

  此後,江蘇銀行、東莞銀行、上海銀行、重慶銀行等向監管部門申報了上市材料。浙商銀行則於2011年11月上報了上市計劃。

  一位中信證券人士透露,「中信證券在做晉商銀行和徽商銀行這兩個項目。」

  上海市金融辦主任方星海曾在講話中提出, 「2011年力爭讓上海銀行上市」。目前上海地區只有上海銀行一家提交申請。

  「已經上報上市計劃的,說明該解決的合規問題(諸如員工持股等)都已解決,現在只是排隊。」券商投行部有關人士稱,「過去幾年一直沒有批城商行上市,目前排隊的銀行積壓較多。」

  不過,2011年初,有關高層叫停了城商行異地拓展的衝動,加上市況疲弱等因素,城商行的規模擴張和上市進程再次擱淺。

  對於農商行,前述銀監會人士透露,將比照城商行的上市標準。

  北京銀監局人士透露,北京農商行在積極準備上市,今年已成立IPO工作辦公室,尚未圈定承銷商,「出資人都是北京市政府背景,和北京銀行性質差不多。從出資人角度來說,肯定希望銀行能夠儘早上市,實現股權增值。但目前還沒有得到北京銀監局和銀監會的批准。」

  據銀監會相關人士透露,目前符合700億元資產規模的農商行有十幾家,包括四個直轄市(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及成都、武漢、深圳,東莞、順德等地農商行。

  他介紹,截至目前,包括北京農商行、廣州農商行、上海農商行等多家農商行均提出了上市計劃;張家港、吳江、常熟、江陰等農商行的IPO申請已獲得銀監會批准,等待進入證監會的審核程序,已排隊多年。

等待時間窗口

  雖然盛京銀行頗具信心,主承銷商西南證券的一位投行部人士表示,這個項目仍有太多不確定因素,商業銀行上市現在不太容易,「關鍵現在銀行估值太低,市盈率很低,比較麻煩。」

  「從市場情況看,商業銀行上市的時間窗口基本已經關閉。」監管當局一位高層人士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

  他指的是2011年光大銀行發行H股受挫,而廣發行「A+H」上市遲遲未正式啟動,原因正如前述。這兩家股份制銀行,也必將於2012年再度啟動上市。

  不過,一位資深銀行業分析師表示,鑑於城商行、農商行有限的規模,即使上市開閘,這塊增量給證券市場帶來的衝擊並不大,因為每家銀行規模都很 小,對市值佔比的影響也很小。而銀行業的盈利水平仍然很高,2012年盈利增長可能會略遜於2011年,但中小銀行的盈利增長仍有望在30%以上。

  他認為,真正的麻煩在於,城商行一般都有地方政府等國資背景,「做項目比較麻煩,涉及股東比較多,又多是國企,利益糾葛較複雜,效率不會太高。儘管如此,投行還是願意搶這樣的項目。在挑選項目過程中,主要看企業的存款、收益等主要財務情況和歷史狀況。」

  「資質好的銀行在2012年上市應無問題,資質不好的想上也上不來。」談及如何看待資質好壞,前述分析師表示:「關鍵要看原來的壞賬處置得怎麼樣,這家銀行的基礎怎麼樣。」

  郭田勇認為,城商行上市應有一些原則,除了儘量挑選資質好的銀行,還要掌握中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不能只有東部發達地區大的城商行能上市,只要是達到基本標準,一些中西部的城商行也可以上市。

  前述上海銀監局監管人士表示,是否上市是各家銀行的戰略選擇。如果沒有管理基礎、管理能力,受輿論監督的影響較大,上市後的風險反而很高。「上市對銀行的資本管理能力要求也更高。」他認為。

  從以往的情況看,上市後商業銀行的發展較快,更容易抓住中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機遇。

  從股價和市場的服務定位看,如北京銀行、寧波銀行、南京銀行等上市後都發展不錯。

  中金公司一份研究報告認為,城商行的價值,在於給投資者提供了分享區域經濟和民營經濟高速增長的機會,優質的城商行有望獲得高出行業平均水平的增長。

  這份報告指出了幾項關鍵的原因:中國經濟發展存在著區域不平衡,經濟發達城市的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而城商行在各自所 在城市的滲透率較高;城商行最主要的目標客戶群體,是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這是中國經濟最具活力、發展速度最快的部分,同時也為城商行獲取較高的風險調整 後收益創造了條件;城商行管理機制靈活,激勵機制日趨市場化,能夠不斷擴大在當地的市場份額;跨區域經營為城商行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可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