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救經濟 難去槓桿
1 :
GS(14)@2016-03-05 01:09:26【拆局】中國政府為救經濟多年來出盡法寶,過去雖一直標榜去槓桿化,務求降低負債水平,但隨着陣痛浮現,人民銀行似乎被迫走回頭路,依靠貨幣寬鬆政策催谷經濟,內地槓桿反而越去越高。中央一直視去槓桿為今年經濟工作的五大重點任務之一,所謂去槓桿,簡而言之為減低債務。過去內地經濟增長雖能保持於約7%水平,但一直被批評透過信貸債務所支撐,一旦債務增長持續,債務利息將重重抵銷收入增長,令國家償還能力出現危機。不過,隨着經濟增長難再「保七」,加上資金外逃令內地銀根緊絀,中央雖一直標榜去槓桿,但近來反似走回頭路。
事實上,人行上周已全面降準0.5厘,市場估計將向市場釋放7,000億元流動性,變相鼓勵信貸進一步擴張,似乎有所違背「去槓桿」的大政策。相比以往多次「定向降準」,人行在嚴格控制信貸的規模下,仍能針對某特定行業如「三農」或小微企業貸款來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確保資金能「用得其所」。不過,由於內地經濟下行的壓力持續,中央要在同時兼顧消化泡沫及去槓桿的問題,似乎顯得更為焦急。
寬鬆貨幣政策累債務增
英國金融雜誌《經濟學人》估計,中國整體債務對GDP比率如今已超過240%,債務達161萬億元,單計過去四年,比率已上升近50%。但有市場分析認為,造成債務攀升的原因,主要是貨幣寬鬆,雖然寬鬆貨幣政策可為經濟改革帶來更多時間,但即使市場貨幣供應增加,但若無去除過剩的產能、核銷壞賬等改革配合的話,資金依然難以流入實體經濟,反而會引發資本市場的資產價格泡沫。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303/19514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