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基金教父雷賢達:港樓已屆危險地步

1 : GS(14)@2015-10-13 02:32:57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1012/news/eb_ebi1.htm
【明報專訊】有「基金教父」之稱的交銀施羅德基金管理副董事長雷賢達於第16期《Money Monday》(9月29日見報)預測港股10月將反彈,截至上周五的短短6個交易日,恒指升1612點或7.7%。不過,雷賢達也預測恒指10月反彈後將再尋底。對大部分港人來說,物業與股票同屬重要資產,雷賢達對擬置業者的最新忠告是:「樓價已到了非常危險的地步,必須關注風險及量力而為。」雷賢達指本港、內地及亞洲經濟在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見底後,已持續回升17年,目前已到達經濟擴張周期中的尾聲。

明報記者 葉創成

本港樓價自2008年第四季以來大漲小回,升幅達1.6倍,在「見升追升」的羊群心理下,不少人以為樓價將只升不跌,但雷賢達認為,抱覑上述想法的人對市場及經濟周期認知不足:「我不相信經濟沒有循環,也不相信某一行業沒有循環;經濟或行業的循環,只有長或短的分別,以及在哪一時間出現而已。」

擴張周期尾聲 97年見頂警號重現

他認為香港房地產過熱的問題尤其嚴重,「已經去到一個非常危險的地步」,他更將目前市與1996、1997年樓價大跌前的情形相提並論。

雷賢達表示,「目前本港樓價之高,已超越一般打工仔的負擔水平。不論總經理、高管、中層或政府官員,即使其年收入達數百萬元,若希望在自己居住的屋苑附近買新樓,可負擔的新樓面積很可能只是現有單位的一半,這是非常嚴峻的情。在1996至1997年,我曾作出類似警告,結果樓價在其後幾年大跌七成。」

雷賢達指出,發展商近年主力推售200至300呎的細單位,正正反映市場購買力不足,「已買不起較大面積的單位」。

雷賢達的說法,可被私人住宅樓花按揭數字印證:今年第三季登記私人住宅樓花按揭達3388宗,按季上升66%,是2004年第一季以來46個季度新高(見圖);中原預期今年全年樓花按揭可達1.2萬宗,為11年來的新高,可見發展商貨如輪轉般推盤,已吸納市場大量購買力。

雷賢達認為,由於目前市場仍有很多人看好後市,加上息口仍偏低,樓價暫續於高位徘徊,未有明顯下跌,這正是高位沽貨的好時機。「目前已具備樓價下跌的充分條件(sufficient condition),現時只是等待某些事件出現,構成必要條件(necessary condition),樓價便會下跌。但當我們見到樓價下跌的必要條件時,已經不可能在高位沽貨!因為跌勢說到就到,屆時差不多所有分析員均會轉為看淡,業主要賣樓將會十分艱難。」

父母代付首期 連累退休生活

港股成交活躍,若讀者對後市轉趨審慎,很容易就能在市場沽股套現,交易成本亦低。但正如施永青在前文所述,在跌市時賣樓相當困難,故雷賢達叮囑目前計劃置業的人士一定要量力而為:「在今時今日的經濟情下,投資者一定要看到自己可承受風險的能力,如果有一定日常開支,而且收入比較薄弱,投資物業市場時一定要高度審慎。因為若將來加息逾2厘,樓價大幅下跌,目前高位買樓者或成為負資產,屆時眼見別人可以同樣金額買較自己大一倍的住宅,心裏一定非常不好過。」

近年有部分儲不夠首期的年輕人,由父母代其支付首期上車,雷賢達認為此舉實屬不智:「年輕人若要父母付首期買樓,日後一旦樓價下跌,不只影響自己,亦連累到父母將來的退休生活,這是非常嚴重的問題。」

地產股估值易跌難升

除了看淡本港樓市外,雷賢達亦不建議沾手地產股,「我覺得本港房地產已經去到擴張周期的尾期,故地產股估值亦易跌難升。這亦解釋了何以很多地產股的股價低於其每股資產淨值(NAV),因為市場不認同以今日樓價計出來的NAV。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09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