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剖析《大時代》三大政治隱喻你睇到嗎?

1 : GS(14)@2015-04-25 08:45:23

《大時代》重播,再度捲起「追劇」熱潮,成為全城熱話,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馬傑偉早年從事電視文化研究,曾著《電視與文化認同》一書,他接受《壹錘定音》訪問,討論《大時代》一劇的文化意義和政治隱喻。1.丁蟹=共產黨?馬傑偉坦言丁蟹(鄭少秋飾)一角「好唔香港人」,雖然劇中設定他是澳門人,但其言行舉止橫蠻,又自覺有道理的性格,令人聯想到共產黨。他說︰「成個劇裡面係冇大陸人角色,但聯想對象、創作源頭係共產黨。」馬又曾在課堂上問學生意見,不少學亦生認為丁蟹是大陸人、共產黨,只有20%左右的人覺得他是香港人。2.丁蟹掟仔落街靈感源自六四事件?馬傑偉表示當時訪問了劇集的幕後製作團隊,最令他驚訝的,是丁蟹「掟仔落街」最初的創作靈感,是源自天安門的學生。「六四事件中,有一幕係啲學生跪喺度,呢幕其實好Chinese,晚輩當你當權者係長輩、父母,我跪你喇,最後一樣開槍。」馬教授指出,創作團隊是從該幕得到靈感,然後投射在丁蟹的角色。被問及具體投射在劇中那一幕,他直言就是丁蟹把四名兒子「掟落街」的一幕:「仔都可以掟落街喎!」然而馬教授補充,不會說「掟仔落街」一幕直接來自天安門事件,因為創作是很複雜的過程,從某處得到靈感後,產生蝴蝶效應,最終寫下完全不同的劇情。3.方展博炒股=回應政治焦慮?馬傑偉指劇中方展博(劉青雲飾)和他的師傅葉天(羅樂林飾)去到一個裝飾得像股票交易所的鐵皮屋內。在這一幕,葉天質問方展博,找不找到自己的世界,方展博正是在此時頓悟,原先好食懶做、流浪街頭的他,從拾鬥志,深信股壇是他的世界。馬傑偉又指方展博其後利用投資、財技,從拾信心,面對黑社會、對抗丁蟹,面對種種暴力和打壓,最後戰勝他的焦慮,就好比回歸時的香港人,有「舞照跳,馬照跑」、「搵食」至上等心態,以資本主義的方式回應當時的政治焦慮;另外,馬傑偉表示不同時期的香港人理解《大時代》的政治含義,各有不同,正反映時代轉變。在1992年首播《大時代》,當年得到不少市民的共鳴。馬形容《大時代》中有表達對共產黨恐懼的情感,表達形式隱晦,但當時香港人看到也會明白,有時代的聲音;在2000年後,當時馬在學校講學,提及《大時代》一劇,當時學生並不明白為何丁蟹象徵共產黨,甚至覺得「諗多咗」。馬認為當時中港關係正處蜜月期,雙方簽署CEPA(《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幫助推動香港經濟,亦沒有出現97年以前所擔憂的社會動盪以及打壓香港人自由的情況,故不難理解上述現象的出現;但到2008年以後,特別是近兩年,中方對香港的態度愈趨強硬,「有好多說話打橫嚟講」,例如將特殊選舉制度說為真普選,將自己一套視為真理,這均與丁蟹的性格有相像的地方,因而出現「丁蟹效應」式的政治效應。《大時代》裡內藏不同的隱喻,難怪被視之為神劇!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425/1912514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90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