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連客:買一段經歷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2/2504625.html
歷可以被購買麼?連客的創始人劉丹尼認為經歷帶來價值,並開始嘗試一種新的商業模式。

你應該有過這樣的經歷:在豆瓣標記了週六下午的講座,但真正到了週末,你甚至都懶得換上出門的衣服;或者更糟糕的,除了看電影和睡覺都想不出別的消遣……那麼「連客」或許能幫你找到些有趣的事情。

「連客」被創始人劉丹尼定義為一個發起並獲得經歷的平台,並且這些經歷得足夠與眾不同,比如加入山村代課計劃、上10次豎琴課或者來一場真人魁地奇:去年10月,一群《哈利·波特》的愛好者在連客的幫助下製作了器材,包括球門和金色飛賊,14個人在朝陽公園的場地裡夾著掃帚跑得歡天喜地。

在大部分情況下,連客經歷發起者是提供特定服務的商家。他們在連客上為每個項目申請主頁,用戶則挑選想要參與的活動,直接報名並支付費用。每筆支付抽取12%的佣金,這就是連客目前的盈利方式。

每一個活動都是線下完成的,聽起來與豆瓣同城活動有點相似。但劉丹尼的堅持是用戶必須為活動付費,哪怕只有一元錢,這樣至少可以保證用戶的參與度,而不只是點擊了「喜歡」或者「感興趣」,卻在當天還是睡到下午兩點。一篇1.7萬字的文章成為連客為人所知的起點,儘管那時候連客離開放還有一年的時間。

這篇標題就長達40個字符的文章—《給明年依然年輕的我們:慾望、外界、標籤、天才、時間、人生目標、現實、後悔、和經歷》來自於劉丹尼。目前在他的新浪博客上已有超過20萬次點擊,並為他尚未開放的連客獲取到6萬封申請信以及幾個工作夥伴。絕大部分人在還不知道連客是什麼的情況下,遞送了註冊申請。

後來大部分人都把這件事忘了。10個月之後,這些人的郵箱中才接收到一封「加入連客行動」的邀請函。目前連客還沒有開放註冊,近2萬的用戶來自於最早的申請和他們邀請的朋友。

對第一批種子用戶劉丹尼花了心思,連客團隊挑選了100個最符合自己價值觀的申請者,並發送了手寫的邀請信。他們把手寫信塞進牛皮紙信封,為封口蓋上深紅色的手工火漆印章,並將製作過程發佈到了微博上—這簡直太符合文藝青年們的心頭好了。後來這批人成為了連客最忠實的用戶,也是連客每次改版重要的意見來源。在劉丹尼的設想中,社交是連客的產品本質。但這個網站並沒有任何的「關注」或者「加好友」的功能,只有當用戶參與並完成了同一個活動,他們才會自動成為好友。「這是一個把弱關係轉為強關係的過程,線下的認識才是社交核心」,劉丹尼說。

讓劉丹尼驕傲的是連客沒有Copy to China的痕跡。一年的時間,連客的團隊在各個大城市中逐一挑選項目,他們甚至因此體驗了一次從懸崖蹦下去的滑翔傘。這些商家將服務以相對的低價掛到連客上,劉丹尼說服他們的理由是,「它不是團購,而是一個社交平台」。但不到10人的團隊無力負擔長期地推的任務,更何況這種傳統的方式不輕也不酷,劉丹尼期望通過社區氛圍拉動更多的項目進駐,這更像是豆瓣的發展路徑,而不是趕集網或者大眾點評。啟動資金則是劉丹尼通過銀行貸來了50多萬,用以負擔租來的服務器、房租和員工工資。他在上個月撤掉了北京的辦公室,想模仿37 Signals一樣分散的異地辦公模式,也更像一家互聯網公司。

最重要的是項目,也就是連客所強調的「經歷」。因為尚未完全開放,項目也只是以每月三四十個的速度緩慢增加。這個增速並不讓人滿意。因為城市和類別的分散,如果你住在北京市朝陽區並且希望參與音樂類的活動,你會發現兩個月可能都沒有增加新東西。

何況那些陽春白雪的項目聽起來有點不接地氣,但劉丹尼並不打算在將第一批社區用戶培養好之前進行更大的改變。他不看好目前以第二課堂形式組織活動的創業,雖然參與人數不錯,但在他看來「可複製性太強,也沒有太大的用戶忠誠度。」今年還不到25歲的劉丹尼曾有一系列被稱為「牛人」的標籤:上海中學、沃頓商學院、黑石全職Offer—它是美國規模最大的上市投資管理公司,以及150萬年薪。

畢業幾個月之後,他撕下這些標籤,辭職回到上海開始了第一次創業。跟大部分畢業就創業的年輕人一樣,這個產品源於劉丹尼對自己內心的需求和判斷。

在沃頓的最後一年,劉丹尼接到黑石的Offer,然後生活變得很糟糕。他清楚地在前輩身上看到未來幾年的生活軌跡,對於一個年輕人來說這太殘酷了。他用了四個月去尋找屬於自己的生活目標,最後總結成了那篇1.7萬字的文章和一個有點形而上的句子,關於成長、體驗和經歷。創業成為了實現目標的解決方案。「我的內心並沒有一個聲音告訴我『你一定要創業』,只是碰巧創造一個商業化的項目是實現這個目標最好的方式,而這件事碰巧叫做創業」,劉丹尼說。

然後劉丹尼開始了不緊不慢的創業。從2011年著手準備直到現在仍未完全開放,連客的推進速度只能以「不緊不慢」來形容。劉丹尼堅持每週迭代,在邀請的用戶進駐以後,他發現了一些原先沒有考慮過的問題。

比如發起經歷太過複雜,即使是商家也很難有耐心等待審核再逐一填寫申請,但這只是連客產品閉環中致命的第一步。連客簡化了發佈流程,推出了「經歷策劃室」。不再需要資質審核,任何人都可以發起經歷,只要這個項目看起來有步驟和計劃,足夠靠譜,而且有商業價值,那麼它將出現在所有用戶的搜索頁面。

為瞭解決活動過少的問題,連客還發起了「大使計劃」。通過鼓勵用戶參與三個月的志願活動,在所在城市中搜索經歷的發起者。這有點像視頻網站或者知乎的「用戶生成內容」。但它的麻煩在於,用戶得花費每週15個小時的時間去實地搜尋活動。

從發佈到參與再到建立用戶黏性,連客產品的整個流程還沒有被疏通。與劉丹尼最初設想不同,連客的大部分用戶並不是學生,更多的是上班族。他原以為學生會有更多的時間,實際上對弱關係社交抱有期望的群體顯然不在學校。他打算以此進行調整,比如上線私信功能,並鼓勵更多的經歷被發起,保證每個進入的用戶至少都有事可做—即使找不到合適的活動,也能有興趣看看別人在做什麼。即使創業只是件「碰巧的事」,劉丹尼也意識到自己必須遵循商業的規律。他希望連客提供多元價值觀,讓潛水、滑板、非洲鼓這些小眾項目得以為繼,並成為主流選擇之一。問題是現在的連客看起來還有點冷清,經歷不夠多,用戶也是。

今年上半年是最後的時間,他要趕在這個時候將連客開放,但保持原有的調性,然後拿到融資。但劉丹尼不是很著急,「在拿到投資之前,要做錢不能做到的事,比如黏性。」要將小眾變為主流,劉丹尼要做的,是先讓自己的產品成為主流。對於一個新的創業者來說,可能還需要足夠的運營技巧和一點運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504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