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agazine.caixin.cn/2011-10-14/100314093_all.html
等到溫州「跑路」的眼鏡大王胡福林回國,負責信用危機應急工作的溫州官員隨即組織7家銀行召開會議,要求各銀行在胡福林的信泰集團貸款到期後,在兩個工作日內予以續貸。會議還同時稱,一旦銀行因擅自抽貸、停貸或者延貸導致企業資金鏈斷裂,將予以責任銀行必要的處罰。
對此,參與會議的當地銀行人士頗有微詞:「病急亂投醫」。
浙江銀監局局長楊小蘋向財新《新世紀》表示,在這場民間借貸信用危機中,溫州80多家因此倒閉的企業,沒有一家是因為銀行抽貸或停貸引起的,全 部都是企業自身的問題,包括管理混亂、脫離主業、盲目擴張、脫離實體經濟、個別企業主賭博輸光等問題,其中銷售額達到2000萬元以上的企業只有幾家。
央行溫州市中心支行副行長周松山亦表示,「溫州中小企業倒閉並沒那麼嚴重,問題被過度渲染放大了。」
溫州市金融辦主任張震宇則稱,希望銀行業繼續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力爭達成新增貸款1000億元的目標,同時,爭取利率回歸到基準利率水平。
不過,溫州當地一位銀行界人士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受制於上級機構,「現在即便是貸款利率,也沒有降下來。估計過一段時間,銀行會有些新增貸款投放,但是,不會太多。」
接近央行的多位人士向財新《新世紀》記者坦承,貨幣信貸政策只可能向某一個行業傾斜,並無給予某一個區域單獨政策的先例。
一位接近央行的分析人士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銀行與政府對於救助信用危機的這一觀念衝突,恰恰說明了一個核心問題:「目前溫州只是局部問題,並沒有構成全局性的系統性風險。並且,溫州一向是市場經濟發達的地區,更應遵守市場信用原則。」
10月12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會議,要求在規範管理、防範風險的基礎上促進民間借貸健康發展,有效遏制民間借貸高利貸化傾向;依法打 擊非法集資、金融傳銷等違法活動;嚴格監管,禁止金融從業人員參與民間借貸。他亦提到,對小型微型企業的金融支持,要按照市場原則進行,減少行政干預,防 範信用風險和道德風險。
600億再貸款懸疑
10月4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來到溫州並主持召開會議,聽取浙江省、溫州市關於小企業發展情況匯報。隨行者包括財政部部長謝旭人、央行行長周小 川、銀監會主席劉明康等部委一把手。溫家寶要求有關部門在一個月之內研究出台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財政、金融、稅收等一攬子政策。
9月底,溫州市政府向浙江省政府提交《關於要求申請金融穩定再貸款的請示》,由省政府出面,向央行申請金融穩定再貸款600億元,期限1年,專 門用於支持溫州金融機構增加對困難企業的融資,維護地方金融穩定。「相關事宜由省政府牽頭。」浙江金融辦人士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
此舉一出,引來市場嘩然一片。
接近央行的多位知情人士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這一要求不太可能實現,「從目前央行全面監測情況看,溫州當地商業銀行運行良好。現在溫州的信用危機只是局部問題,並沒有構成系統性風險。」
央行發放的再貸款以金融機構為主,少部分為非金融機構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部分企業和事業單位貸款。
在計劃經濟時期,央行發放的再貸款作為貨幣政策的主要工具,曾扮演過非常重要的角色。在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再貸款開始承擔化解金融風險,支持金融體制改革的重任,如地方政府向中央銀行專項貸款、支農再貸款、無息再貸款和中小金融機構再貸款等。
2003年銀監會成立後,中央銀行承擔宏觀調控和防範與化解金融風險的職能,再貸款主要指金融穩定再貸款,即是經國務院批准,中國人民銀行發放 的用於防範和處置金融風險的再貸款。按照現行再貸款分類,主要包括:地方政府向中央專項借款;用於救助高風險金融機構的緊急貸款;用於退市金融機構個人債 務和境外債務兌付等其他風險處置類再貸款;用於兌付人民銀行自辦金融機構個人債務的再貸款等。
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至今,為關閉清理各類金融機構以及國有銀行改革,央行已發放1.4萬億元再貸款,而金融穩定總支出更超過2萬億元。
從2002年到2005年的券商綜合治理期間,央行發放了數百億元再貸款,用於彌補券商客戶保證金窟窿和兌付個人債務;1998年開始的信託業 整頓,26個省區市以財政擔保借了1411億元央行再貸款。由於金融機構清理資產困難重重,清償率很低,地方金融風險在很大程度上轉化為地方財政負擔。此 後,央行為推進農信社改革發行1680億元央行票據,部分可以再貸款形式置換。
再貸款的發放大多屬於不得已之舉。業內人士認為,再貸款會影響到貨幣供應量,帶來實質性的通貨膨脹壓力,對央行的貨幣政策造成挑戰,並會造成比較嚴重的道德風險,非到萬不得已,不會輕易動用。
接近工中建三家銀行高層的人士均表示,目前尚未承接針對溫州地區的再貸款任務,沒有被要求給予後者特殊的信貸傾斜。
一位國有銀行風險條線高管表示,對於決策層在溫州期間的表態,目前他們只看到原則性意見,尚未瞭解到具體計劃。他反問,「溫州開了口子,全國怎麼辦?如果沒有標準,道德風險如何控制?」
貸款獨木難支
針對溫州企業主相繼「跑路」,自9月21日始,溫州市政府各部門密集召開會議。當日,溫州市副市長孟建新向市委書記陳德榮作了匯報。陳德榮要求,政府該出手就要出手。
隨即,溫州市政府部門成立領導小組,組長由市主要領導擔任,下設4個專項小組。其中金融組由溫州市金融辦牽頭,第一步就是穩定銀行信心,希望銀行「放水養魚」。
陳德榮與中行、農行、工行、交行、建行幾大銀行以及溫州當地銀行座談時表示,銀行應認清與企業的共生關係。
銀監局亦與24家在溫州設立分支機構的銀行座談,要求銀行不壓貸、不抽資、要下調利率回落到基準利率水平。
溫州市政府方面認為,目前的時局是恐慌造成的,「首先是銀行恐慌。銀行擔心大批的企業即將要倒閉,企業主出走,造成銀行不續貸,抽資,提高利率。」
根據政府部門統計,2011年6月末,溫州中小企業貸款餘額是2623.28億元,比年初增加189.47億元,但是比去年同期減少了51.08億元。而整個8月,同比減少370多億元。
「現在主要被要求繼續放貸。年初目標是新增貸款1000億元,但是目前只有600億元。」當地銀行界的人士表示。
浙江銀監局10月10日向轄內各商業銀行提出了「三嚴五禁」監管要求,督促銀行嚴格自律,切實承擔起社會責任,降低小企業融資成本,包括嚴格落實利率風險定價,合理利率定價,主動讓利企業,對小企業貸款利率原則上不上浮或少上浮等。
建設銀行浙江省分行同日對外宣佈了扶持溫州地區中小企業的六點措施,表示成立專項工作小組、給予信貸規模傾斜,不抽貸、不提高利率、不額外收費、不受存貸比限制、不搭售理財產品。
知情人士透露,溫州市政府正在爭取國家開發銀行以基準利率定價的30億元貸款支持,市經信委副主任已經和國開行浙江分行接觸,如果拿到這筆貸款,一些行業協會有資格向政府部門推薦一些困難企業貸款。
當地銀行還考慮同時發行集合票據,6家企業發行2.74億元,已經審核完畢。
不過,在這一系列「救市」政策背後,要靠銀行放水來解救溫州民間借貸信用危機的可能性並不大。
一位浙江工行人士向財新《新世紀》記者坦承,年初資金價格高企以來,前述一些要求禁止的現象,比如拉存款、搭售金融產品等的確在各行不同程度的存在,但是對於增加貸款額度卻並不容易,在信用危機時期,要求基準利率不准上浮更是違反客觀經濟規律。
「每個分行的貸款增量是根據區域內的存貸比決定,也是總行給予的定量指標,目前很難給出更多額度,因為這將意味著其他地區的信貸額度減少。」但他亦表示,還是可以在利率和貸款結構方面,適當傾斜。
有媒體稱,溫州銀監局在徵得浙江省銀監局同意後,放寬了銀行的票貸比標準(票據佔貸款總額的比例),票貸比從30%增加到50%,相當於增加了1000億元的信貸規模。但票據目前的市場貼現利率已經高達15%。業內人士發出疑問,放寬票貸比,有意義嗎?
楊小蘋則向財新《新世紀》記者否認了這一說法。「沒有這個措施。對於企業來說,應該是壓承兌匯票爭取貸款,否則沒有意義。」她指出,前述「三嚴五禁」政策更具有實質性意義。
當地金融界人士10月12日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要銀行保證完成1000億元的新增貸款。實際上無法完成,因為銀行沒有貸款規模可以貸, 存款也沒有上來。一位大行高管甚至坦言,要解決當前國內小微企業的經營困難,起碼需要增加3000億元的貸款規模,但錢從何來?
浙江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在整個增量貸款中,佔比一直很高。截至2011年8月底,浙江省銀行業小企業貸款餘額13280億元,同比增長34%,超 過全省各項貸款增速20個百分點,小企業貸款餘額居全國首位、增量居全國第二位。當然,浙江對小企業的倚重程度也遠超其它省份。
一位接近央行的分析人士援引國外中小企業的數據表示,國外銀行系統給予中小企業貸款也大約佔10%左右,而中國的銀行貸款支持中小企業已達到全部企業貸款總額的18%左右。
「不過,在國外,中小企業通過銀行以外的直接融資的比例更大,比如發債和上市。」他表示。
整頓擔保業
雖然四處化緣,溫州市政府也開始了相關機構的整頓工作。
在上述座談會上,被叫去的還有當地48家擁有融資性擔保經營許可證的擔保公司,被要求相應減低原本1%到3%的擔保費率。根據統計,溫州掛著擔保公司、寄售行、拍賣行、當鋪等牌子的機構超過1000家。
首創旗下農擔擔保的一名知情人士說,一些不合規的擔保公司以發行理財為由頭吸收社會閒置資金,將錢貸給需要資金的中小企業,從中賺取利差。比如 吸收資金的利息是2分,貸款利息可以到6、7分,通常安排借款人和貸款人直接簽合同。「很多溫州的中小企業毛利不足5%,完全就是靠資金拆借維持運作,一 旦某一環節出現問題,資金鏈斷裂,企業老闆選擇『跑路』,借款人就直接找到擔保公司,要求賠償。」
中擔擔保公司的一名知情人士稱,擔保公司放貸的月息是4%,即年化利率48%,貸100萬,那麼就能賺48萬元,「攬儲承諾給客戶高額回報,通 常一年成本10%以上,浙江、福建、內蒙古等一些經營活動比較活躍的地區甚至高達20%。這種情況特別普遍。擔保公司扣除成本,能白拿近30%利潤。」
他介紹,業內擔保公司短期貸款利率通常是 3%-7%月息(即年息36%-94%),委託貸款和直接放貸的利率均在這一範圍內。不同的擔保公司,對企業的認知風險不同,會相應調整利率。
溫州市擔保協會秘書長郭炳鈔表示,目前溫州擔保公司在銀行的擔保餘額共有100多億元。一些企業主的出逃,已影響到正規的擔保公司。
9月27日,溫州市擔保協會副會長單位溫州市金橋信用擔保有限公司和理事單位溫州金泓信用擔保因違規從事民間借貸生意受到牽連,兩公司負責人已選擇出逃。當地擔保界人士表示,金橋擔保和金泓擔保,資金規模應該超過兩億元。
兩家擔保公司剛剛在今年5月份獲得政府部門頒發的融資擔保經營許可證。溫州市經濟貿易委員會還在當天的公告中強調,融資性擔保機構不得從事吸收存款、發放貸款、受託發放貸款、受託投資等活動,不得進行任何形式的非法集資。現在政府已經暫緩審批新的擔保公司。
知情人士表示,擔保公司的業務還在繼續,沒有停頓下來,而且正在準備增加新的小額貸款公司,希望這些有監管的放貸機構能夠增加資金供應,拉低利率,以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
「下一步,肯定要整頓不規範的擔保公司,正規融資性擔保公司要迎來大的發展。」溫州市經信委主任余中平在政府內部會議上表示。
產業升級之困
權威人士指出,溫州的民間信貸危機,一是產業空心化造成當地剩餘資金過度向高利貸行業集中,尋求超額回報;二是溫州當地中小企業自身面臨產業升級所帶來的自然淘汰,造成民間融資的信用危機。
楊小蘋表示,「這幾個月溫州共倒閉了87家小企業,佔總量比例非常少,溫州共有45萬家個體私營企業,整個浙江省每年註冊企業2萬多家,每年倒閉企業有1萬多家,企業的生生死死很正常,小企業轉型就是要優勝劣汰。」
工行浙江分行人士亦強調,民間借貸、當地企業老闆「跑路」的事情,每年都有,一些生產能力弱、技術落後、靠投機謀利的企業自然會被淘汰。
華興資本首席執行官包凡認為,所謂地下錢莊引起中小企業連鎖倒閉根本就是混淆視聽,真正的中小企業根本借不起高利貸,借高利貸者十有八九是去投機,以房地產為主。
中金公司研報亦稱,已經發生的違約事件,多與過度舉債或涉足投機領域如房地產和礦業投資有關,而且即便是在溫州,出問題的中小民營企業在當地仍是少數。目前溫州民間信貸平均利率大致在24%-25%,利率達50%-60%的民間信貸並不多。
某國有銀行風險條線高管表示,不排除少數企業為保持自己的信用,在企業出現經營困難,無法按時償還到期貸款,向外部臨時拆借高息資本,但他也表示,同樣不能排除將到手的貸款資金用於民間借貸,或者通過民間借貸炒房炒股,「如何界定拆借性質,是不小的考驗。」
另一位大行高管表示,敢於借高利貸的企業主,不少都是炒房或者炒股,甚至參與非法交易,屬於結構調整和信貸緊縮的對象,他們感到資金緊張,不足為奇,將本應在實體經濟中發揮作用的資金,用於虛擬經濟,正是國內現階段民間拆借活躍的主要原因。
不過溫州當地一位金融界人士表示,雖然溫州企業家跑的多,但這個不是主要問題。也不要一棍子把民間借貸打死。「有些朋友之間的相互借貸,利息也 才一分多。有的借貸利息甚至比銀行利率還低,解決了很多問題。所以1200億元的民間借貸不全是高利貸,更多的是個人借貸行為,壞賬率不會太高。」該人士 表示。
多位市場人士認為,溫州資本需要自己救自己,「如果出了事情就要政府來資助,談何優勝劣汰?」
當地人士表示,更大的問題還是實體經濟。基於溫州民間資本1萬億元的規模,即使高利貸產生600億元的壞賬,對於整個溫州民間資本而言,也是可以忍受的。但是更大的問題是,溫州的錢還能流向哪裡?
一位接近央行的人士認為,溫州資金的投機現象並不僅僅在中國,在美國也同樣如此,即金融和實體經濟過度分離,更多投向虛擬經濟。這並不能全部歸咎於企業,也有國家產業政策不到位的原因。
楊小蘋表示,此次推出的幫扶措施,不光要幫助解決中小企業渡過難關,還將進一步推動浙江地區的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引導中小企業回歸實業。
「高利貸是溫州人的選擇,其後果應該由溫州人自己承擔。我們可以責怪人性的貪婪,可是不能否認市場環境的惡化,關鍵是如何對民營企業生存狀態和環境加以改良。」一位資深投資人士表示。
「我們在調研中發現,一些產業實際上存在玻璃門,民企很難進入,主要原因是壟斷和過度管制,准入都需要嚴格的批准。」前述接近央行的人士表示,「過去30年的制度紅利基本釋放完了,下一部改革的核心是體制放開的問題,必須得反思,現在是不是管的過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