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課多脾氣大 仔唔易教
1 :
GS(14)@2014-06-16 12:53:06http://www.skypost.com.hk/港聞/要聞/20140616/001/功課多脾氣大%20仔唔易教/142505
不少家長望子成龍,但有調查指逾四成家長管教子女感困擾;逾七成關注小孩品格及價值觀,但培養時間遠不及學業。有機構指多數小孩做功課至晚上十點,出現情緒問題及每天發脾氣,專家籲給予孩子自由時間。
有機構在四至五月進行問卷調查,訪問三至十二歲兒童家長,逾千家長中,74%關注小孩價值觀和品格問題,不過每周花超過十小時培養小孩品格和價值觀的家長,僅得6%;相反,32%家長每星期會花超過十小時在孩童的學業上。
最關注品格 惟投放時間較少
聖公會聖基道兒童院服務督導主任陳香君分析指,原因是功課、學業讓家長有指標可以跟從,家長每天只要催促子女「達標」溫習功課,就完成學業上的管教;相反在品格方面,因未有客觀的標準,令家長無從入手。
臨床心理學家陸詠詩表示,家長可以考慮每天自製「感恩練習」,教孩子欣賞身邊的小事,令他們思想更正面。陸又指,孩子的品格培養需要由父母身教,建議父母多留意個人言行。
做到晚上十點 難放鬆鬧情緒
另外,有66%受訪家長指,管教小孩的情緒方面感到困難。陳香君認為,現時孩子生活習慣令他們情緒受抑遏。她指,透過平日工作觀察,大部分小孩做功課至晚上十時,初小階段每天花至少兩小時在學業方面,令小朋友難以放鬆,容易有情緒問題。最極端個案是有小孩每天鬧情緒一至兩小時,她建議家長可以讓小孩做功課前有半小時休息,令他們放學後可先放鬆再工作。
調查又指,逾半受訪家長每星期給孩子少於兩小時進行社交活動。孩子每天社交時間平均少於二十分鐘。陳香君指,家長重視小朋友學業是可以理解,除了遊戲,建議每天為小朋友訂立故事時間,小孩可從中放鬆和建立正面思考。
陸詠詩亦表示,家長需要理解孩童的個別需要,以訂立功課時間和遊樂時間,而非隨波逐流,不斷為小孩子增加工作量。
兒童之家「爸爸」:勿事事「我為你好」
政府一直資助非政府機構,免費為有需要的孩子提供各類住宿照顧服務,服務名額共有3,671個,當中包括院舍及非院舍兩類。院舍服務如留宿幼兒中心、兒童院等;非院舍服務則有寄養服務及兒童之家。兒童之家的「家長」,更要擔當父母角色,以愛心扶助孩子們成長。
成為兒童之家家長八年的張偉良,過去曾照顧22名小孩。曾有小孩因媽媽精神有問題而不能同住,孩子視每個人為仇人,不願意溝通。張花了一年開解他,最終成為其母子溝通的橋樑。對於時下家長管教方式,張認為應少用自我期望作指標,不要一味以為「我為你好」,此舉既未能激發孩子的工作動力,亦會加重孩子的壓力;家長可鼓勵小孩思考,想想自身的行為和後果。張憶述曾有小孩愛打電動,較少溫習,他未有立即制止,反而鼓勵孩子思考沉迷電子遊戲的後果,配合獎勵方法,一周後孩子想通了,自動校鬧鐘起床溫習,默書取得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