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滬港通細節未清 券商疑慮多

1 : GS(14)@2014-05-05 18:10:34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505/news/eb_eba1.htm



【明報專訊】「滬港通」雖然好事近,本港中、小型證券經紀行卻疑慮重重。業界人士質疑「滬港通」計劃仍有不少未知之數,港交所有必要詳細向業界解釋。當中有券商認為,代處理接盤的港交所及上海證券交易所子公司,每日處理逾百億成交,卻未有適當監管,有機會形成集中風險。亦有券商憂慮,現時計算額度方法有操作漏洞,或令大鱷有機可乘。不過,最令人擔憂的是,各券商早年自行找得的內地大客,或轉投「滬港通」致失去商機。立法會金融界議員張華峰透露,正收集業界意見向監管機構反映,再決定下一步行動。


證券商協會主席、金利豐(1031)行政總裁朱李月華坦言,以現時手上資訊,「未睇到證券界可以有咩得」。不過,她指由於滬港通機制目前仍未完全清晰,會等待港交所(0388)完成諮詢後,再與業界研究如何應對。

港券商變相與全國競爭

她表示,滬港通毫無疑問可以刺激港股成交額,但對本地證券業難言是否有利,尤其近年不少證券行均依賴內地客來港開戶炒股,但滬港通開通後,本地券商變相要與全國券商競爭,在內地現時並無設有佣金最低限制下,或會令本地券商流失大量客戶。

證券商協會永遠名譽會長蔡思聰則指出,上交所子公司每日處理過百億元港股成交,卻未有適當監管,或形成集中風險,因此他認為,將之納入在投資者賠償基金範圍內有其必要(見另稿)。

大鱷可藉大量買盤操控市場

「滬港通」每日處理最高買盤淨額130億元額度的方程式時,礙於買單只按落盤便算入算式,賣單則按成交計算,證券業協會主席陳立德擔心,有心人只需在競價時段低價輸入大量買盤便盡用額度,操控市場,或影響到「滬港通」啟動初期的運作。

聯交所消息亦指,若競價時段香港這邊買A股的需求很大,確有可能130億元(人民幣‧下同)額度在競價時段已用完(見圖)。

此外,由於部分業界未轉用「領航星」系統,蔡思聰指出,這形成沿用現有交易終端機的業界有機會不能趕及參與上海A股買賣,致需耗資更換設備。港交所則稱,證券商可因應其需要,決定是否及何時參與滬港通相關業務。

金融服務界議員張華峰早前向業者發放近300張問卷,蒐集本地中小型經紀行對滬港通的意見,內容包括滬港通是否對港股有好處,以及作為經紀對滬港通的關注及疑慮等,待整理好後,下一步將向監管機構反映。

張華峰:擬反映業界意見

對於港交所(0388)日前公布的文件表明,就「滬股通」(即港人買A股),須徵收新中央結算系統收費,張華峰表示,如收費合理的話可接受,希望新收費會與現行的結算收費相若。張華峰說,業界關注滬港通細節,尤其憂慮額度的使用及計算方法,如有大戶一開市便落幾十億的大盤,額度很容易不敷應用,大戶可能同時有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途徑買賣股票,擔心滬港通制度有機會成為大戶影響股市的工具。

明報記者 陳偉燊 廖毅然
2 : GS(14)@2014-05-05 18:10:53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505/news/eb_ebb1.htm



監管真空 券商倒閉無得賠


2014年5月5日





【明報專訊】滬港通推出的消息一度令市場振奮,但熱潮過後,投資者對滬港通的執行細節存在不少疑慮。本地證券界人士反映,兩地交易所的業務範圍彷彿與券商重疊,但卻不受證監會管制,令人擔憂。


有業界人士指,港交所(0388)及上交所的結算子公司,業務範圍涉及存倉和股票的轉移,應納入證監會第一類牌照的規管範圍之中。港交所則回應本報指,兩家交易所的子公司並非擔任經紀或中介人的角色,不會持有客戶的資產,因此符合相關監管規定。





不過,證券商協會永遠名譽會長蔡思聰指出,未來上交所子公司將每日處理過百億元港股成交,有機會形成集中風險,因此他認為,將之納入在投資者賠償基金範圍內有其必要。

港交所:不持客戶資產 符合規定

現時本港投資者透過經紀買港股,一旦該券商倒閉,投資者可獲最多15萬元賠償。不過,投資者賠償基金有一定的資格。未來港人若透過「滬股通」買A股,因為買的不是港股,所以證券行即使倒閉,亦不符合賠償基金的資格。另一方面,若內地人透過「港股通」買港股,一旦內地經紀倒閉,由於它不是本港持牌人,一樣不獲賠償。

消息說,兩地交易所在商討時都有討論過此問題,但最終認為不應該因為賠償問題而拖慢滬港通的步伐。本報就此向證監會查詢,但至截稿前未有回應。

另一方面,上交所在香港設立的子公司,需要向證監會申請自動交易系統(ATS)牌照,即類似早前商交所所持的牌照,證監在財務實力方面應有一定要求。上交所去年已取得此牌照,但只限於推廣用途,若要落實滬港通,該牌照的條件便需要作出更改。
3 : GS(14)@2014-05-05 18:11:21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505/news/eb_ebc1.htm

【明報專訊】「滬港通」開通,將令港股市場上的人民幣產品增添生力軍。不過,回顧人民幣產品發展多時,目前早已涵蓋證券、債券、交易所買賣基金(ETF)等,但至今交投未見活躍。「滬港通」要激活人民幣產品市場的如意算盤是否打得響?證券界普遍持觀望態度。


本港離岸人民幣發展一直落後於預期,多年下來,人民幣資金池的規模至今只有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左右,台灣、新加坡甚至倫敦的人民幣量已逐漸追近。除了外匯市場仍叫一枝獨秀外,目前證券市場可謂乏善足陳,當中散戶感覺最深的是具吸引力的人民幣產品欠奉。





視乎外資對A股興趣

由2010年推出首隻人民幣計價股票至今,純股票目前只有兩隻,即便加上以人民幣交易的各類ETF,品種仍乏選擇。交投更不斷萎縮,在港交所掛牌的人民幣產品,在2012年成交最多的日子,每日最多才約2.5億元左右,近期回落至1億元以下,在上周的4月30日及5月2日,成交額只有7191.5萬元及909.8萬元。至於期貨市場上,人民幣期貨產品每日平均成交400至600多張,算不上旺市旺人氣。

因此,今次推出的滬港通,香港的盤算是,借香港與A股市場的連通,以增加本地人民幣投資的吸引力,從而加快擴大本港的人民幣資金池。與此同時,由於滬港通是封閉通道,本地及海外投資者自行兌換的人民幣,自A股套現後,泊在港時,可能會投入本地的人民幣產品,本港的人民幣市場亦有望得以激活。

不過,算盤要打響,首先要海外資金對A股感興趣。觀乎現時一眾QFII及RQFII,額度愈批愈多,買氣卻愈來愈弱。從投資者角度而言,除非A股再現牛市,人民幣匯價有升無跌。否則本港人民幣市場現時半死不活的情,短期難有大幅改變。

明報記者
4 : GS(14)@2014-07-16 17:03:15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716/news/eb_eba1.htm


銀行客玩滬港通 須另填表
開戶文件不同 證券行客無此限 2014年7月16日

【明報專訊】滬港通將在10月開通,但以銀行證券戶口參與的本港投資者,可能涉額外手續。銀行界消息透露,現有證券戶口的開戶文件,不包括買賣內地股票在內,客戶或要重新簽署文件才能啟動相關功能,變相要勞師動眾。另一方面,經紀行指客戶原有戶口已可買賣內地股票,毋須再作調整。

本報記者以客戶身分,致電銀行查詢參與滬港通須涉及的額外手續。一名匯豐職員對本報表示,由於滬港通尚未落實執行細則,該行暫無法確認有意參與的客戶須辦什麼手續。記者再追問程序會否與開設海外證券戶口相似、是否需因此補簽開戶文件,該職員回應稱,銀行如在客戶的投資戶口加設滬港通功能,所涉條款、產品買賣途徑、銀行服務權責等各方面,可能與原有港股戶口不同,「如果未得客戶同意,我們不能代客決定」。他相信銀行會有通知客戶作回應的機制,不排除客戶要再簽署聲明文件。


匯豐職員稱要得客戶同意才可買A股

恒生(0011)發言人回應本報表示,由於距離滬港通推出尚有一段時間,有關開戶詳情及手續將於稍後公布。中銀香港(2388)則指出,有關具體操作仍在研究中,該行將會以最簡便靈活的方式,方便客戶進行交易。

儘管在銀行開戶可能涉額外程序,多家經紀行卻表示沒有類似問題。耀才證券行政總裁陳啟峰指出,該行證券戶口文件的條款及條件中早已寫明,可以投資不同國家地區的各類產品,過去該行亦有提供買賣台灣、美國、內地B股等買賣服務,故客戶參與滬港通將毋須另外辦理手續。

輝立證券亦稱,一般證券客戶都可以參與買賣A股,除非監管部門另有指示,否則毋須另外辦理手續。信誠證券表示,客戶可以同一戶口買賣海外市場股票,毋須特別辦理手續。港交所(0388)發言人對本報表示,滬港通計劃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則,是在進行跨境交易時,以投資市場當地原則為本,主場規則優先。因此,香港投資者經由滬港通投資在上交所股票時,將要跟從上海的市場規則,當中有些安排與香港市場不同。

港交所:參與者須重新檢視客戶合約

有見及此,港交所已提醒市場參與者,須重新檢視他們與客戶之間的客戶協議書/合約,以決定有否需要因應內地市場規則及安排而作出修改。不過客戶協議屬經紀與其客戶之間的商業安排,經紀或會要求客戶重新簽訂經修訂的客戶協議書/合約,或簽訂補充議書/合約,但港交所不會強制規定。

明報記者 陳悅、葉浩霖
5 : GS(14)@2014-07-16 17:05:02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716/news/eb_ebb1.htm
兩地稅務安排 仍未公布
2014年7月16日

【明報專訊】滬港通將於9月開始預演,但目前不少細節仍未釐清,除了投資者或要另外辦手續補簽文件以外,其中包括投資者最為關注的兩地稅務安排仍有待公布。

滬港通如箭在弦,但投資者以及券商均尚未能完全掌握所有操作細節,其中內地設有紅利稅以及資本增值稅,本港投資者參與滬港通時是否同樣要付這些稅項仍有待釐清。另外對於部分參與券商而言,亦要升級更換交易系統,或作出改動以應付兩交易連接內地異同,諸如A股股份代號是6位數,內地設有漲跌停板機制等。

此外亦有業界人士擔憂,上海證券交易所以及港交所(0388)子公司代為傳遞跨境買賣盤,角色形同中介人,但未有規定需承擔繳付投資者賠償基金,亦未見受監管,有集中風險之嫌。另外,內地投資者的投票權利等方面亦有待釐清。

李小加:毋須待制度完美才推

縱然還有不少問題要處理落實,但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認為滬港通毋須待制度完美才推行。他日前在公開場合稱,滬港通屬完全創新的事,不能完全百分百完美才開始,因此部分細節問題或要後續處理,但一些決定性因素如稅務問題要先釐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50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