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時期 央行不如入市買股 施慧雅
1 :
GS(14)@2012-09-06 12:40:41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k2_ek2a1.htm
【明報專訊】慧雅昨提到目前市場上有資金正在靜候機會,但可能要宏觀經濟環境出現較明確的利好信號才會放心入市。從這角度看,歐美央行會否推行QE3,會是後市的一大關鍵。基本上,現時央行們手上的「子彈」不多,若今回未能推動市場情緒和經濟,下一回會更加困難,因此慧雅曾打趣地跟友人說,要確保今回必定見效,央行們不如拋開包袱,索性入市買入ETF或指數基金。
買股賺錢 符合全球經濟利益
無疑,央行買股票是有點「茅」,也有點離經叛道,後遺症可以不少,未到最後關頭,不宜使用,慧雅也只是說說罷了。不過想深一層,若真的到了最後關頭,可能任何方法也得考慮。始終在非常時期,要考慮非常方法。某程度上,目前央行人為地推低息率,亦是一種大干預。理論上,債券息率下跌,資金自不然會從債巿流入股巿,但究竟要等多久才出現,環境又容許我們等多久,是很現實的問題。其實伯南克多年前曾提出的在直升機上大派銀紙理論,就是做得最「白」的干預措施,顯示他也深明,貨幣化了的經濟體系,說穿了就是這樣的一回事,雖然從現實角度出發,政府真的在直升機上大派銀紙,是匪夷所思的。
從理論角度看,央行買股票或指數基金意味覑政府帶頭將資金由債市推入股市。現時,全球股市的規模應是有數十萬億美元以上,百分之十的漲幅已是相等於數萬億美元的收益。在理論上,推動從中「賺到」的資金來還債,是合乎長遠全球經濟利益的。
施慧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