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吾知政財 - 吳仁 地產商的未來 (2012年08月31日)

1 : GS(14)@2012-08-31 10:32:15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19569&d=1833
香港開埠以來,地產商由最早期借錢買地起樓,起好賣出減去成本就是利潤,資金回本期太長,風險太大,隨時一個大浪就沒頂,後來霍英東發明分期付款賣樓花,地產商便跳升至另一層次,起樓資金來自買家,做到貨如輪轉,風險已很輕很輕,但信和置業(083)在99年遇上的災難是上佳例子,可能遇上沒頂之災 (信置當年天價投得小西灣地,導致財政出現困難)。
時至今日,地產商再跳升至更高層次,手持現金及租金之龐大,毋須為融資煩惱,新鴻基地產(016)去年租金收入約80億元,故有說最近連樓花也懶得賣,乾脆待現樓建成才售,除現金充裕,多年來建成數量龐大的單位,單單每月所收管理費已是天文數字,尚未計旗下大大小小商場、地舖、車位諸如此類,真是想想也覺吃驚地產商的勢頭之強勁,前景之明亮,以無得輸來形容絕不為過,但為何股價反而有折讓呢?解釋是前景雖好,增長空間已不大,錢留在自己袋裡總比放在別人手裡穩妥,故出現折讓。
政府早前宣佈推出3,000個青年宿舍,讓年輕人廉價租住約3年,趁機儲蓄置業。單位數量不多,看似影響不大,但據公營機構只會不斷自我膨脹至社會不能負荷才被削減的鐵律,第一期推出已有3,000個,可預期第二期6,000個,第三期9,000個,有多無少。吳仁在選舉論壇聽見某候選人高叫,這政策杯水車薪,3,000個根本不能滿足需求,要求政府增加云云,便知道這只是個開始,往後陸續有來。數年後,成千上萬青年人期滿被迫遷出,吳仁悲觀覺得有積蓄的人不會太多,就算有,以今時今日的人工又能儲多少?天知道到時政黨又高叫甚麼口號,但這堆燙手山芋年年出爐怎樣處理?上佳做法是把他們掃到大西北,更絕是重提珠三角一小時生活圈,把競爭力弱的年輕人推到內地,這結果暗合最近政府密謀的中港融合。讓內地競爭力強的人進來,把香港競爭力弱的人送走。
年輕人為眼前便利,把力量借給政黨,相信政黨為他們謀求更大褔利,誰知正正是這樣,削弱自己的競爭力,導致以上推測成真,不亦悲哉。吳仁不想在這敏感時間說太多政治,只想指香港未來環境似乎無可避免走向倫敦化(即城市中心的樓宇被外來人買光,本地人反而要住偏遠地區,但每天要長途跋涉回市中心活動)。
最後地產商在市中心蓋豪宅,只要法制治安尚存,香港地產仍有無比吸引力,地產商則再昇華至更高層次,可建一些外形浮誇、窮奢極侈的建築物,吸引內地大款不問價購買。以古為鏡,可知興替,以人為鏡,可明得失,倫敦化是前車之鑑,誰敢說不會在香港上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31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