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創業作業:純粹睇錢,值得創業嗎?

1 : GS(14)@2012-08-16 11:44:59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816/16608848
如果純粹睇錢,科網創業值得嗎?表面上,這應該是一條常見問題。但實際上,很少見有人問。我懷疑,少人問,不是因為大家從來沒有從錢的角度想過,而是因為,創業的人,過份樂觀。平時聽 Google、 facebook的故事,睇 TechCrunch講 Instagram、 Draw Something賣了幾個億,於是覺得,一旦 Exit,肯定甚麼到賺回來。
我創業,是誤打誤撞,項目原本只為興趣,後來才演變成全職,當年也沒有怎樣計過數。直至有一次,在網上看到一篇訪問,關於全球最大社交遊戲開發商 Zynga,對,即是那個令你瘋狂種菜那一間。記者問,不少人指, Zynga早期,用了不少灰色手段搶客,是真是假?創辦人聽了,半含淚地承認,當年手法,確實有爭議的地方,他這樣做,是因為他創辦 Zynga時,應承過自己,今次一定要賺到錢,有牙力,才拿基金的錢。
七除八扣  Exit分得少
等等, Zynga的創辦人,不是出名在 Zynga前已經 Exit過不止一次嗎?為何講到這樣慘?再看下去,發現原來他之前的 Exit,主要是幫基金贏錢,自己袋的不是超多,於是乎,發誓要一吐污氣。看到這裡,我想,到底 Exit背後,創辦人袋走幾多?條數怎麼計?
首先, Exit有兩種,一是收購,一是上市。上市這條路,自從科網爆破,已經窄了很多,99年起,每年收購的數目,比上市的高出幾十倍不止。未必是現在市道艱難,可能是,當年科網泡沫太亢奮,上市太不健康地容易罷了。宏觀來看,創業 Exit,被收購的機會,遠超上市。
收購,金額通常比上市細得多。甚麼為之一個好數額的 Exit,見仁見智,一般來說,50M美金已算不錯。有統計說,過去10年,平均每年,有1500家公司,有創投基金注資,每年超過50M的收購,只有80個。不能直接比較,但粗粗地計,80除以1500,過50M,已經是有基本注資的公司中,頭百分之五的一分子,一點也不失禮。
50M的收購價,錢最後是怎樣瓜分的?
當然,每單項目都不同,但總的來說,基本的框架一樣,有人以最大路的式樣,以平均數做了一個樣板的例子:公司2002年創辦,八年後,即2010年,以50M賣出,修成正果,要開香檳慶祝。中間八年,共集資三次,第一次, A round,以一蚊一股,集了5M;第二次, B round,兩蚊一股,集了15M; C round,金融海嘯之後不久,10M,都是兩蚊股,已經算好好彩。
8年3M 打工都可能有
總共集了30M,然後賣了50M,兩倍不夠,已經聞到燶味。還有中間頭兩輪集資,每輪都要先畫出百分之十五的 Option Pool,第二輪又發 Warrants給前一輪投資者,然後每個基金,又要有個兩倍的 Liquidity Preference,即是說,投資者先要保本,再乘二,攞完之後,先再同大家按比例分。層層疊搞完一大餐,創辦人共分得5M。不要忘記,成功的 Startup,很少只有一個創辦人。當最低消費,兩個創辦人,對拆,各拿3M不到。
關鍵是,科網公司早期收入,通常不足以維持或擴張,要集資,到有錢分的時候,就發現割肉籌款,其實成本不低,除非你贏開巷。但對家投資的,膽博膽,不易敲中,也容易輸。整盤來看,屬贏家贏盡,萬人墊底。8年3M,算幾高,要看看創辦人打工,可以賺幾多。如果有工程底,入到 Google、 facebook,做中高級職位,要追近或過到,不是無可能。講到尾,單睇錢,看機會率看回報,創業條數,其實不襟計。
宋漢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03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