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雲端:監管黑洞
1 :
GS(14)@2012-08-14 13:56:19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814/16602555
中聯辦干預香港政壇已是人所共知之事,但最新傳聞指中聯辦插手香港資本市場,干預香港交易所(388)的決策。早前中國高精密(591)因業務涉及「國家機密」為由,未能核數而停牌。本報昨日就引述消息指,在中聯辦與李小加會面後,高精密的「停牌令」即於不足1個月內解封。
國家機密擋箭牌 陸續有來
中聯辦對香港資本市場的影響力,擇日再議。但單是港交所讓高精密以「國家機密」為由避過核數師正常審核,事關重大,將影響到香港的市場監管。如此下去,以「國家機密」為拒絕核數的擋箭牌只會越來越多,中國高精密一定不是孤例。
近年,內地更多性質敏感的核能、資源業務欲到港上市。在清盤邊緣徘徊的泰山石化(1192)終於尋得白武士,有關交易仍有待各方批准。白武士是廣東振戎,屬央企珠海振戎子公司。珠海振戎屬國資委旗下重點國企,獲得中央軍委授權專做「軍品易油」生意。
「軍品易油」即是以中國的軍備或軍事貿易的貸款換取石油。中國是伊朗石油最大的買家,當地石油佔中國石油進口約一成,當中不少由珠海振戎經手。年初,美國為向伊朗的核能計劃施壓,制裁三家與伊朗有生意來往的油企,珠海振戎便是其一。
廣東振戎如成功入主泰山石化,勢會向泰山石化注入資產,如此一來,公司交易極可能踩進國家機密的界線,隨時又可拎到免死金牌,部份業務不能讓核數師查數。此外,在內地規模數一數二的中廣核,去年在香港市場買入殼股,易名中廣核礦業(1164),日後若注入相關核能資產,隨時比民企高精密從事的航天儀錶業務更「機密」。
高精密過關 衍生規管問題
獨立股評人 David Webb曾經指出,高精密等所謂涉及「國家機密」的公司,即使向核數師交出的銷售資料,根本不涉合約性質、產品,不覺得有關資料屬於「機密」。他舉美國波音公司為例,波音向美國政府銷售大量武器也不見核數報告出現問題。我同意 Webb的觀點,以「國家機密」避開審計,不如當初不要上市。
高精密於去年10月停牌,前核數師畢馬威指出,集團會計賬目與畢馬威取得的資料不一致,高精密業務牽涉「國家機密」為由拒絕提供所有賬目資料,畢馬威因而對業績提出「保留意見」及辭任。高精密其後委任的獨立顧問中磊,單單從稅局職員口頭確認銷售等賬目無誤,依然沒有全盤審核賬目。港交所卻破格讓高精密過關,指是「罕見例子」,允許其復牌,只會牽引出更多規管問題。
每當新股表現差時,港交所習慣搬出「披露為本」的說法,強調港交所任務是確保上市公司向投資者披露適當資訊,至於股份質素高低,貴客自理。然而,「披露為本」底線,就是資訊要真確全面。上市公司業績要按規則得到核數師審核,背後的精神是靠核數師背書,畫下印記,投資者才會信服數據。即使香港未有集體訴訟的法制,但投資者若被錯誤投資訊息誤導,蒙受損失,仍可追究上市公司,以及核數師的責任。此外,亦有證監會把關,懲罰違規的持牌中介人。
欠決策理據 港交所要交代
但中國高精密的先例一開,整套「披露為本」準則變到模糊。萬一高精密的股份出了事,牽涉在內的核數師,也大可打出「國家機密」的理由,堅稱自己因受制於「國家機密」,當初未能全盤查數,卸盡一切責任,其他受證監會監管的中介人也可如是辯解。偏偏股東及證監會,卻無法向當初一口承諾賬目無誤的內地稅務局追究。有寃無路訴,變相讓高精密變成無底的監管黑洞。
這樣一個黑洞,關乎香港市場監管問題,絕不是港交所以「罕見例子」就可以打發。無論中聯辦有否施壓,港交所也應向公眾詳細交代決策的理據。
丘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