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業史:第一課 報業未來
1 :
GS(14)@2012-08-11 17:19:37http://thehousenews.com/culture/ ... %E6%9C%AA%E4%BE%86/
《主場新聞》邀稿,談「報業的未來」。
題目很大,在google鍵入 ‘the future of journalism’,可以讀到很多偉論,但除了必提的互聯網,迄今最確切的結論是未有定論。
《主場新聞》棲身網絡,借力臉書,毫無疑問是新媒體。新媒體不只關心未來,新媒體本身就是未來,向前看,順理成章。說到前瞻,危機感強的報業先進,早就向前看了很多年,以前擔心銷量持續下跌,進入互聯網年代,讀者數量回升,又要煩惱旺丁不旺財。《紐約時報》近日有好消息,為一直疑惑如何向訂戶收費的人打了一支強心針,但作為「個別事件」,這套成功模式能否被複製,答案還是:未知。
在前線日夜苦思的報業精英都心裡沒底,我不肯定我可以為這場討論帶來甚麼新觀點。想了幾天,我提出反建議,不如讓我談談報業的過去。
我在大學教一門叫「大眾傳播發展」的學科。望文生義,相信沒幾人會覺得這科很吸引,但身為傳播學生,對傳播史一無所知,也說不過去,以此為必修科,合情合理。當然同學不一定領情,有些人一聽到「歷史」兩字,就條件反射地打呵欠,以為歷史是一筆流水賬,記載的盡是那些年那些人的那些事。準備「報業發展」那一課時,特別費煞思量。跟一群廿歲未夠的年輕人說,香港最早的中文商業報紙叫《香港船頭貨價紙》(1857年),1900年,陳少白在香港辦起宣傳革命的《中國日報》……等於推他們的靈魂出竅去玩電話。
換一個方法,反正人人都以為上網能知天下事,不如由大家告訴我:全世界第一份報紙是哪份?
有學生二話不說打開搜尋網頁,有人先登入google,有人選維基,我瞥到有人用Yahoo!Answer,目標只有一個,就是最快找出「標準答案」。
果然,很快有人在座位中呼喊出一個名字,從其發音之生硬,可見這是他和它第一次見面。同學眼明手快,厲害,不過醉翁之意不在酒,我問他,從哪裡找到的答案,他說維基,「維基又從哪裡找來的答案?」他想也不用想,說:「網民自己投稿的,會有其他人編輯。」
網民是誰?其他人又是何許人?就當他們寫的都正確,他們當初又是從哪裡得來這資料?
開始有人去找條目下的參考連結。2005年,世界報業協會(World Association of Newspapers)宣佈,他們找到新的文獻,推翻第一份報紙於1609年面世的說法。查新發現的一封書信顯示,1605年,一個叫Johann Carolus的印刷商,寫信給史特拉斯堡(Strasbourg)市議會,抗議當地其他印刷商轉印他定期出版的刊物。刊物德文名稱全寫為 Relation aller Fürnemmen und gedenckwürdigen Historien (英譯為Account of all distinguished and commemorable news,下稱Relations)。故事往回講,原來此君本來就從事販賣消息的營生,他安排特派員在各地搜集時事,集結編輯後,再抄寫為摘要賣給肯付錢買的人。1604年,一名印刷商的遺孀把機器賣給他,他計過數,發現大量印刷的話,既可增加銷量,又可降低售價,一舉兩得,就正式印起報紙來。由家庭式書寫到大規模印刷,轉型的關鍵在工具和科技,這類發展軌跡,我們並不陌生。
問同學這故事是否信得過,人人點頭。世界報業協會,成立於1948年,歷史悠久,又有根有據,不可能杜撰史實吧。
史實可以沒錯,卻不代表協會的說法一定準確。有歷史學者認為,Relation的設計像書多過報紙,叫newsbook無問題,要稱為newspaper,還是1618年出版的這份最夠資格。說到這裡,有同學開始露出so what?的神情,對他們來說,1605年好,1609年也罷,就算等多幾年等到1618年,反正都是陳年舊事,有甚麼好爭論?我偏還要追問:各位,依你們說,哪份才是世界第一?
眾說紛紜,但主流意見是,報紙最主要功能是報導新聞,1605年的Relation,有人覺得它似一本書,那是用後來的眼光來分辨,但它定期出版,以報導最新消息為賣點,正是我們今天所認知的報紙,Relations是世界第一份報紙無異。
這麼說的話,17世紀以前,難道就不曾出現過另一些Johann Carolus,專門四處收風再集中傳播?在市集大聲唱號外的人呢?傳單呢?它們該不該算進報業發展史?無名氏我們就不提了,有一個人,比Johann Carolus早生了一千年有多,他叫凱撒大帝。據考證,公元前59年,在他治下的羅馬帝國,出版《每日紀聞》(Acta Diurna),每天把重要公告,寫在石板上,並放在公眾場所讓民眾閱讀。內容一般是法庭新聞或政府通報,也有誰跟誰結婚,誰生了小孩,誰死了等消息。當年還有專人負責抄寫紀聞,製作成newsletters,在幅員遼闊的羅馬帝國傳播。
用同學的標準,這算不算最早的報紙?
至於中國,早在漢代(公元前202-公元220年)已出現了「邸報」。《說文解字》說,邸,國舍也;《漢書》:「郡國朝舍之地,在京師者名邸。」,簡單來說,就是駐京辦事處,邸報是地方與朝廷互通消息的媒介。認真計起數來,由最早的邸報開始,至今亦上千年,學新聞學者戈公振問一句:「我國之有官報,在世界為最早,何以獨不發達?」
課堂一片靜默,良久,終於有人說:「但那是官報,由上而下,跟由下而上的新聞應該有不同?」
那新聞又是甚麼?如果報導的都是「事實」,那由官府來或是由民間來,為何會有分別?那是甚麼樣的分別?時至今日,甚麼是報紙,誰辦的新聞,這些老問題跟報業的未來還有沒有關係?
說來說去,不但沒能決定世界最早的報紙是哪一份,還牽扯了更多問題。今天我們熟悉的報紙或終有完結的一天,但我們很難想像,人類會有一天不再需要互通消息傳播新聞,下一個問題是,大眾對「新聞」的要求,在資訊垂手可得的年代,會出現甚麼變化。網絡甚麼都有,但要能從中發掘問題,實踐獨立思考,不會人云亦云,最終能建立自己的觀點,這對從事教育和媒介工作的人來說,都是一個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