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相反意見) 中大財務教授王澤基﹕現持「磚頭」 低回報高風險

1 : GS(14)@2012-07-21 14:17:23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 ... 1bb68749205a2b5846d
由 白膠漿 » 週六 7月 21日, 2012年 12:29 pm
中大財務教授王澤基﹕現持「磚頭」 低回報高風險
明報 – 2012年6月28日星期四上午5:27
【明報專訊】理性的投資決策,必要考慮回報與風險,曾任巴克萊、瑞銀、高盛及大摩等國際投資銀行高層、現為香港中文大學財務專業應用教授的王澤基就認為,現在持有「磚頭」,絕對是屬於低回報和高風險的不理性投資行為。
他更身體力行,不單繼續租樓住,更成功說服兄弟及父親出售自住物業。
王澤基指出,一般人買樓,往往混淆了自用和投資的需要,純自用太個人化,不容易說對與錯,但若然有投資成分,就必然要計算好回報與風險,才是理性。
他以現時租住的奧運站一帶的一個約1900呎複式單位為例,市值2000多萬元,月租約4.3萬元,表面看回報率有約2厘,但若扣除業主每月要支付的管理費、差餉、維修,以及建築折舊,實際回報率只有約1厘或更低。
若以此類比於股票的市盈率,便高達100倍,即往後如租金停留在現水平,業主現時持有「磚頭」,便等同要100年才可「回本」,「一般正常投資,絕不會買入市盈率高達100倍的股票!」
收租要100年才回本 賣樓誘因大
他進一步以財務投資角度分析,要衡量投資的回報與風險比率是否合理,一般會以其他低風險(或接近零風險)投資工具的回報作比較。
「比方說,如港人知道渠道,在內地銀行進行港幣定存,年息率可高達3.1厘,人民幣定存則為5.25厘,兩者風險都不大,相比投資物業僅有約1厘的實質租金回報,等同每年『倒蝕』4.25厘(人民幣收息減去收租實質回報),若以5年期計,則期內除非樓價再升2成,否則便等同蝕了!」
他又指出,一個普通家庭,數年前買入一間400萬元物業,現已升值至800萬元,現時賣樓可獲利400萬元,若以該家庭每月可儲1.5萬元計,然則400萬元的利潤,已等同其20多年的積蓄,賣樓的誘因極大。
樓價或因投機續升 租金自動「煞掣」
「租樓住,其實係買樓自住嘅perfect substitution(完全替代),雖然近期樓價續升,但如奧運站附近的住宅租金已回落,隨經濟放緩和外資金融機構收縮,租務需求回落,租金一定會調整。事實上,樓價可因投機因素續升,但租金追不上,便會令租金回報下跌,這是典型泡沫形成的迹象。」
「租金與樓價不同,唔係加租就有人接,正如做港女唔係愈『公主』愈多人追。租客租不起,便會遷往較偏遠的較低租金地區,所以當租金升過龍,便會自動『煞掣』。」
樓按屬高槓桿 買錯樓或無翻身之日
王教授又指出,港人以過去樓市都是大漲小回,從而推論「長揸必勝」。然而,卻忽略了買樓多了一個承做按揭因素,所以其實屬高槓桿和高風險,支付了樓價3成做首期,樓價升了3成,回報便達1倍,但若樓價跌了3成,所有首期便化為烏有,再跌則更加會變成負資產,更何况樓宇流通性低,現在更有額外印花稅,跌市時要止蝕也不容易。
他又強調,投資是「寧可錯過,千祈不可做錯」,買錯樓可能永無翻身之日,就如03年不少負資產人士燒炭自殺。
冒輸百萬風險贏兩蚊是「傻仔」
王又指出,固然誰也不能保證樓價不可以再升,然而,「你喺3號幹線看到有張10蚊紙,又會否冒險衝出條馬路執張10蚊紙返嚟?你賺到10蚊,但你會唔會咁做呢!」猶如冒着輸100萬元的風險去贏得2塊錢,是「傻仔」的做法。「即使未來3年樓價有可能再升兩成,若碰上跌市,下跌三成亦屬合理,現時投資樓市是輸面大贏面小。唔好博,唔好貪心」。
王預期,若樓市下跌,未必急插,而是會慢慢陰乾,「地產cycle(周期)好長,不同股票會一下子大插水,地產唔會大冧市,高峰期到谷底平均6年,80年代跌咗五、六年,97至04至又係跌左六、七年」。
明報記者 鄒凱婷、陸振球
攝影 葉思雅
2 : GS(14)@2012-07-21 14:17:44

由 白膠漿 » 週六 7月 21日, 2012年 12:30 pm
湯文亮:出售自住物業不理性
文章日期:2012年7月4日

上周《明報》訪問了香港中文大學財務專業應用教授王澤基,王說現時持有「磚頭」是低回報且高風險的不理性投資行為,並成功說服其家人出售物業。對此,友人紀惠集團行政總裁湯文亮博士撰文作出回應,現徵得他的同意,將文章轉載如下﹕

「有一位網友將中文大學教授王澤基的言論放在上網,叫我評論一下,本來我想寫一篇投資甚麼產品比買樓更加低回報。但我回家重讀王教授的言論時,嚇了一身冷汗,臨時將我要寫的意思改掉,希望能夠阻止王教授要做的事。不過,我相信為時已晚,希望教授他日不會給他的親人遺棄,我衷心祝福他,是真的。

王教授在他的文章說,他本應可以以2000多萬元購買奧運站一個複式單位,不過他沒有購入,反而以月租43,000元租用,情願將現金放在國內做定存。我們不討論王教授的做法是否正確,幾年後業主加租又如何?國內定存其實與金融產品掛鹇,定存有一定風險,但我相信黃教授早已計算妥當,萬無一失,所以我亦不會多費唇舌,亦不會評論。

但是王教授成功說服他的父親及兄弟,將自住物業出售,跟他一樣回國內做定存,驟眼來看,兩者相比一定會有不俗差距,但是除非王教授的父親與兄弟永遠不再置業。否則,這是一個低回報、高風險的投資。

我假定王教授的父親有一個值2000萬元的自住物業,一半按揭。若果是以前息率,即大約一厘,王教授父親大約每月要付10,000元利息、差餉、管理費、地租等,不會超過20,000元。

他將物業出售,得現金1000萬元,在國內定存有40,000元利息,以43,000元租住該單位,每月只付3000元,比以前慳了17,000元,將自住單位出售、租回,左搞右搞,只是慳了17,000元,我覺得是非常低回報。

王教授現在要求神拜佛,希望樓價最少下跌20%,這樣他立刻叫他父親及兄弟回購該物業,若果他們在兩年後以低於現市值20%回購物業,才有些少利潤。首先新買物業要付4.25%釐印費及大約2.75%出入佣金連律師費。再加上損失銀行利息優惠大約7%至8%,小說一點要付14%至15%費用,若果在兩年內不購回物業,以前自住單位的利潤可能要付利得稅。

若果一切按照王教授預計,他的父親在出售自住物業後再回購,身水身汗,只得物業價值之5%大約是100萬元作為利潤。當然還要加上租金與供樓的差額,大約40萬元,總數亦不過140萬元。1000萬元的投資,兩年期,只得140萬元利潤,絕對不是一個財務教授應該做的投資,更加不會叫親人做的投資。

若果兩年內,樓市有10%升幅,教授父親要回購物業必需要拿出1100萬元首期,樓價則要多付200萬元,連同損失14%至15%費用大約300萬元,當然可以減除慳回租金40萬元,即是損失460萬元。若果不買物業,已出售的單位可能要付利得稅,真的進退維谷。

其實在2008年,有不知多少的物業界專業人士勸告他們的親朋戚友將手上物業沽走,因為他們預計樓市會下跌最少30%,但是,該日並沒有來臨,到現在,有不少人仍然未能回購物業,但是樓價租金一直上升。所以,他們在只能大聲叫囂,要求政府打擊樓價、打擊炒家。但從不反省,他們才是炒家,不過,他們炒樓市向下。 」

撰文﹕陸振球 (明報地產版主管)
3 : GS(14)@2012-07-21 14:18:10

由 白膠漿 » 週六 7月 21日, 2012年 12:31 pm
反駁湯文亮「人必須買樓」論
iMoney – 2012年7月18日週三香港時間下午12:00

【iMoney智富雜誌—ibanker教室】筆者早前接受報章訪問對樓市看法,表示現時買樓是低回報和高風險的不理性投資行為。除了自己維持租樓,亦說服兄弟及父親出售自住物業。

這裏只扼述訪問內容,筆者以自己租住的奧運站一帶單位為例,以現時租金水平,實際回報率只有約1厘,即等同市盈率高達100倍的股票,明顯不是正常人會選擇的投資。若以近乎無風險投資比較,人民幣定存則為5.25厘(把錢拿回內地銀行定存),內地的港幣存款也有3%的回報,買樓投資便是倒蝕。我們要和長期人民幣利率比較,因為樓宇也是長期供款的投資品。當然人民幣也可貶值,但是從未來消費所需來講,人民幣可以算是不錯的選擇。

後來有人告知筆者,紀惠集團行政總裁湯文亮博士撰文表示不贊同,更衷心祝福筆者不會因這個理財決定給親人遺棄。原文可透過連結(http://property.mpfinance.com/cf ... 0120704/pba01/1.txt)讀到。

湯博士提出的理由,包括將自住單位出售轉為租樓、套現作人民幣定存等大輪手續後,以樓宇2,000萬元價值,首期付1,000萬元,供1,000萬元,利息1%來算,相對於租金4.3萬元來算,每月只慳了1.7萬元,回報非常低。而且買樓賣樓涉及釐印費、佣金、律師費等,如果我們幸運地遇上樓價下跌20%,兩年後能以低於現市值20%回購物業,也只有些少利潤,絕不是一個財務教授該建議的投資。更壞的情況是,如果兩年內樓市有升幅,筆者一家回購物業必有損失。

租金波動比樓價少

筆者感謝湯博士的回應和關心,但其論點背後的假設,與筆者的差異非常大。正如筆者在訪問開宗明義就說,樓宇有投資和消費(即自住)兩種作用。如果買樓只是為「住」這種服務,有很多的代替品,不一定要擁有。譬如很多的公司都要用寫字樓,但是絕少公司是擁有寫字樓的。如周大福的母公司是新世界,不會買不起吧?只是他們更加明白使用那地方,跟擁有那地方是兩碼子事情。

或者有人說,租地方可能年年加租金,任業主魚肉,不是很慘嗎?這純粹是想當然的說法。事實上,因為沒有人會借錢來租房子,所以租金會與工資收入水平不相差太遠。即是你工資多少,你便會租理由很簡單,我不想給綁死。如果小孩子有需要,或工作有需要,或有任何的需要,我就搬家。

買樓槓桿屬高風險

筆者只視住房為消費品,但也知道香港很多人視住房為投資品,那我們就以投資的角度來分析。無論是樓宇、股票、商品或任何資產,如果投資附有風險,就必須有預期回報。無風險回報(Risk Free Rate)是所有投資的比較基準。投資風險應該獲得補償,如果一項投資居然要你付更多錢去持有風險,這不是投資。

投資樓宇預期回報低,偏偏是高槓桿、高風險的投資。假設房子我有能力付五成首期,借樓按五成,這就是兩倍槓桿。假設我投資了1,000萬元,樓價跌50%,那1,000萬就全沒了。

有一些人認為,如果房價跌了,不賣就沒有輸錢,那是自欺欺人的想法。算財富,必須以目前的市場價來算,不能以歷史價格來算。由1997年至2003年,香港樓市跌了65%,這情況下,我將會變了300萬負資產。除非能夠一次過找數,否則買樓就如借孖展買股票。更加不要忘記,房價大幅下跌正正是經濟低迷,失業率高企的日子,要找工作可不容易的年代。還記得2003年,很多人熬不住,成了銀主盤燒炭自殺嗎?

首期的1,000萬元如果不用來買房子,每月剛好夠給房租。以槓桿方式買樓(也就是按揭),那應該有甚麼回報呢?純粹以投資角度看,如果你炒孖展以1,000萬元的本金去買2,000萬元的股票,你會要求有甚麼回報呢?對我來說,除了利息支出以外,最少要比我的第二選擇高5%的回報才有興趣。所以2,000萬元的房子,如果借1,000萬元,利息2.5%。我的第二選擇給我5.25%的回報,所以每年我的1,000萬元要有100萬元回報才有興趣。目前2,000平方呎的租金大概抵銷掉樓宇折舊、裝修、管理費等。所以房價必須每年上升5%到7%,才能抵銷風險的成本。

很多人以為投資有錢賺就對。這非常錯誤。賺錢必須看成本。以100萬元來賺10元是傻瓜的做法。投資的成本是甚麼呢?不單是你付出的資本,更重要是承擔的風險。所以如果你要我炒孖展,預期回報才只有1%到2%,那真的賺了,也是傻瓜才幹的事情。5%到6%只是把風險成本算上去好沒賺沒虧的事情而已。我們沒有辦法知道未來,但是良好的風險管理是投資取勝的首要之道。

買樓不如買地產股

更重要的是,筆者的父親60多歲,為甚麼要持有物業?即使他要擁有一個單位,較好的做法是承造負按揭,讓他定期收取年金,把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積蓄拿去花錢享受。賣掉樓宇,拿着1,000萬元現金、每月省下3萬元支出,怎看也比持有高風險資產好。對老人家宣揚儲蓄及鎖定資本而不是享受生活,實在無理。又假設60多歲的父親很喜歡風險,又喜歡投資樓市,他可以乾脆買地產股。買地產股與買樓的風險相近,好處是地產股的資產淨值有很大折讓。過去兩年地產股並未追上樓價升幅,地產股平均資產折讓約40%。

湯文亮博士提到2008年,不錯,那是個買樓良機。但1998年又怎樣?沒有人可以絕對預測未來。如果持有樓宇是一個良好的投資,那為甚麼所有地產股都有如此大的折扣呢?為甚麼專業投資者不買入所有的樓宇,還把機會留給你和我?如果樓宇真的那麼值錢,又是地產霸權,為甚麼不去買大幅折讓五六成的恒地(00012)與新世界(00017)?

撰文:王澤基、潘凱媛
資料整理︰潘凱媛

王澤基:香港中文大學應用金融學教授、牛津大學經濟學博士、碩士課程主任前巴克萊銀行常務董事,逾十年投資銀行工作經驗。
4 : david395(4434)@2012-07-21 18:14:45

dont trust him it is bull3 on state market
5 : idsdown(1658)@2012-07-21 18:36:58

4樓提及
dont trust him it is bull3 on state market


你回應緊邊一篇?
6 : Hierro(1191)@2012-07-22 10:23:38

其實講咁多都係廢話,重點是能否估中樓市週期

估中又能作出正確操作的便是贏家


(講到好似賭錢咁,樓本身是必需品,但在香港,竟然變成個最大的賭場,唉)
7 : GS(14)@2012-07-22 14:37:12

用銀行的錢來賭
8 : david395(4434)@2012-07-22 17:22:21

wrong post sorry
9 : idsdown(1658)@2012-07-22 17:51:19

7樓提及
用銀行的錢來賭


呢個要睇槓桿喎, 因住擴張過大死
10 : 肥B(18468)@2012-07-23 13:35:40

其實, 大家有無諗過, 「自住」的那一層樓, 其實唔需要一定有供完的一日?
11 : GS(14)@2012-07-23 15:12:54

我都有想過
12 : cody9(14279)@2012-07-23 16:05:04

條教授有個盲點,樓唔係消費品而係生活成本,更加係現金流一種。
13 : GS(14)@2012-07-23 22:59:09

12樓提及
條教授有個盲點,樓唔係消費品而係生活成本,更加係現金流一種。


願聞其詳
14 : 龍生(798)@2012-07-24 14:01:24

我反而覺得教授在詭辯...但無心機詳細指出佢的問題
15 : kamfaiAthrun(1488)@2012-07-24 15:18:52

我以前有諗过層2口子自住樓如果升左7成或以上就放左 返屋企同家人住 等跌 (係咪好天真?)... 而家最近計市價已經接近升左5成半左右... 有d迷茫又有d恐惧 哎
16 : GS(14)@2012-07-24 17:34:52

15樓提及
我以前有諗过層2口子自住樓如果升左7成或以上就放左 返屋企同家人住 等跌 (係咪好天真?)... 而家最近計市價已經接近升左5成半左右... 有d迷茫又有d恐惧 哎


按來買D定息產品囉
17 : 龍生(798)@2012-07-24 21:11:31

定息唔會升,最多輸少的,盲點所在
18 : GS(14)@2012-07-25 08:44:50

17樓提及
定息唔會升,最多輸少的,盲點所在


睇你買些甚麼吧,借錢借番來2-3%,選些REIT 有足夠現金流唔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41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