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佬賣麵錯誤中轉型

2011-9-15  NM




北角熱店壹碗麵老闆盧祖炎 (Michael,三十六歲),在兩年多前拿着四十萬積蓄開麵店,搞飲食經驗不足,誤中多個創業地雷,使多錢、失預算,加上食物差,日日拍烏蠅,仲要黑過 墨斗,斷電纜、留案底,崎嶇創業路行了兩年,四十萬積蓄早已清袋。

幸得各界高人指點,虛心將餐牌一改再改,成功捧紅兩厘米闊麵,現日賣二百碗,每月淨賺四萬多。

我叫Michael,是北角和富道小店壹碗麵的老闆,做廣告製作十六年,眼見市場萎縮,兩年前決定「唔撈」,休息兼諗下新搞作,一抖近十個月。有日經過和 富道見有鋪出租,我鍾意食,打算靠朋友十多年前創作的闊麵突圍,而車仔麵則容易做,車仔闊麵,雙重保障!只是做飲食並非想像中簡單。

出牌裝修大安主義

當時見鋪租不過萬五,心想四十萬積蓄開鋪應該足夠,沒考慮太多便租下,誰知原來光裝修已花四十萬,唯有開始節流,例如棄用煤氣貴,便改用電。諗住自己無經 驗,大安主義依賴裝修師傅及出牌經紀,結果沒人提醒我廚房畫錯在門口,出牌經紀又收錢便「懶懶閒」,臨時牌照過期後都未有正式牌照,罰錢罰到我和食環署人 員都熟起來,現在才知道應該在合約寫明完工日期,未做好不找數等,唯有當交學費吸取教訓。有老友十多年前曾製作一種特闊麵但「唔賣得」,更轉了行做髮型 師,我卻覺得有「gimmick」,應該有得做,便用他的設計,揭黃頁逐間麵廠問,間間都拒絕,其實他們也對,我每天不過拿兩三斤,又要換刀又要改材料比 例,幸好我遇上了八十年老字號佛記麵廠第三代,回流不久的Nelson。我們從麵的厚度和材料比例都不斷試,又增加鴨蛋及雞蛋比例,由每斤兩隻增至三隻, 鴨蛋加強煙韌口感,雞蛋則提升香味,一個麵的重量比正常多一半,直至開業前一天才定下配方。現在我和Nelson成了朋友,亦由每天拿兩、三斤麵變成二、 三十斤,Nelson還常說我現在生意好不好,他比我更清楚呢!

請黑工留案底

我廣告出身,深明包裝重要,粗麵要慢慢被市場接受,所以我特意到九龍城買懷舊公雞碗碟,就算食物不夠好都可以轉移視線,誰料頭三、四個月個個客都都話難 食,數字反映一切,每月蝕二萬,要老婆津貼才能過活。又黑過墨斗,鋪頭突然斷電纜,雖然業主出錢維修,但足足停電五日,不能開鋪賺錢,雪櫃內的墨魚丸魚蛋 全部變壞,便把心一橫,專心做撈粗,不做車仔麵。當時洗碗阿姐見我經濟拮据,自動辭職,並介紹一個人工較低的阿姐給我,她說可以出支票,我不虞有詐請了 人,以為收得支票有戶口才可過數,誰料她上班第二天就有警察找上門,說我聘請了黑工,借朋友錢打官司又多花十多萬,最後要朋友及熟客合共寫了三十多封求情 信,我才獲得輕判一百二十小時服務令,但也留了案底。為了省開支,半年來員工下班後,自己做完服務令再回去鋪頭洗碗,你問我有沒有找家人幫忙?找老婆使銀 紙就威風,我現在「洗大餅」,點好意思開口?最記得一次年三十晚做服務令,天寒地凍,去老人院做完「義工」,才回家食團年飯,當時真的很想放棄盤生意,但 還未試過補救我又不甘心。翻看網上食評,有人客指在我們初開業時,遇到叫乜無乜的《麥兜故事》情景,要不食材未準備好,要不就賣光,但其實我的運氣算不 錯,蔡瀾曾三次到訪,第一次未開門,第二次維修,第三次才食到。可是他一樣打開餐牌叫邊樣無邊樣,就當面跟我說:「你個menu都唔係大啦,仲叫乜無 乜。」幸好蔡生愛惜小店,沒有公開在食評中批評我們,但這次有如當頭棒喝,叫我每天都要準備好每款食物。

轉型成功全靠問

為省煤氣錢,不能做要有鑊氣的菜式,便打正住家旗號,賣炆燉小菜,大部分由岳母傳授。不過一本通書也不能讀到老,例如岳母教做的炆豬肉,聽落太普通,幸好 我媽媽不時在家釀酒,我便想到加入含紅穀米的酒糟,一來較香,二來較特別,我找做飲食業的朋友試食,他又建議多加甘草、八角,令豬肉更香。有一次一個老伯 走到我的店內,一邊食一邊叫「嘩!乜你個辣椒醬咁難食!」我立刻請教他怎樣做醬,他教我用油爆香蝦米、瑤柱、大葱、蒜頭,再加辣椒,現在這款醬很受歡迎, 令客人不自覺多吃了麵。雖然不懂飲食業令我碰了不少釘,但我慶幸因此吸取到不同人客的意見,集各家之大成。現在餐牌上的食物都是不同人的傑作,齋菜、炆豬 肉和滷麵由負責廚房的岳母傳授,豬手嫩滑秘訣由蔡師傅教授,試驗中的牛chin是朋友Sam的得意之作,而深受歡迎的浸酒蛋是我自創的,但也很高難度,不能煮太熟,剝殼亦要十分小心,用酒方面,試過玉冰燒、清酒、白酒,最後才 試出現在的紹興花雕最夾,足足經過六個月,我們食蛋也食了幾百隻。每道菜都要試驗一段時間才能放上主餐牌,鮑魚腩兩個月前才正式推出,現在我有空便會約飲 食界的朋友出來試食,KC就是常客之一,今日便讓他試食牛chin,看看適合搭配米線還是上海麵。記者說我不能當訪問是上台拿金像獎,但我真的要感謝很多人。首先是蔡師傅願意來幫忙,我們都是福建人,他有份創辦杏 花樓,但在生意轉差前退了股,一天在屋企附近閒逛,見我這家小店生意淡泊,主動問我要不要請廚師,他根本是「賺錢買花戴」,更可能是「自我挑戰」吧。我給 他試我煮的東西後,他食到耍手擰頭,現在有他幫忙,食物質素好多了,幸好有他在我生意最差的時候扶我一把。食物改好了,也要有機會。隔籬兩間鋪的阿鴻小吃 去年得了米芝蓮一星,晚晚大排長龍,不少人客等得不耐煩便轉去幫襯我們鋪頭,漸漸得到食客認同。前排吸引到小儀、金剛主持的飲食節目介紹,之後開鋪排晒長 龍,我仲以為是阿鴻小吃的客人。得到欣賞當然開心,更重要是,生意漸上軌道,終於有面見老婆。下星期我會把麵餅拿到青衣城擺攤,希望吸引到其他客源,多開 一條新財路!

開業成本 (04/09)

租 金$45,000*裝 修$400,000雜 費$40,000入 貨$10,000總投資$495,000*兩個月按金,一個月上期

營業資料(08/11)

營業額$210,000租 金$17,000入 貨$60,000人 工$80,000 #雜 費$10,000盈 利$43,000#連Michael在內,共四名全職,兩名兼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