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社交招聘:社交當家、招聘開花

http://www.p5w.net/newfortune/qianyan/201109/t3830812.htm

  商務社交網站LinkedIn試水資本市場,社交網絡涉足招聘的天然優勢顯現。當招聘「邂逅」社交網站,能擦出怎樣的火花?傳統網絡招聘又將何去何從?

  2011年5月19日,美國最大的商務社交網站LinkedIn(NYSE:LNKD)以每股45美元的價格在紐交所掛牌,當日股價漲幅高達 109.44%。此後近三個月時間, LinkedIn股價雖時有震盪,但截至8月12日收盤,每股依然達91.22美元,比發行價高出一倍。8月5日,LinkedIn交出了上市以來的首份 成績單,其2011財年二季度財報(截至6月30日)顯示,當季營收1.21億美元,同比增長120%,遠超出華爾街分析師的預期。
作為以高端招聘為主營模式的商務社交網站,LinkedIn的優質表現讓同類型網站備受關注,而其獨特的「社交招聘」模式也為網絡招聘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當招聘「邂逅」社交網站,到底能擦出怎樣的火花?是否能夠再次點燃網絡招聘市場的激情?

  LinkedIn:
當招聘「邂逅」社交網絡
   創立於2002年的LinkedIn本質上是一個社交網絡,上市後的第二個月,其就超越MySpace,成為美國第二大社交網站,截至8月4日,用戶數 量突破1.2億。而與Facebook和 MySpace等社交網絡所不同的是,其功能更多的顯現在商務用途而非單純娛樂。依靠豐富的免費服務吸引會員,LinkedIn龐大的會員數量為收費服務 提供了基礎。到2011年二季度末,LinkedIn的會員囊括了來自《財富》500強企業各個層級的僱員,《財富》100強企業中有75家購買了「招聘 解決方案」,更有超過200萬家公司在LinkedIn上擁有各自的主頁—這些商業用戶成了LinkedIn的「金主」,也是成就其商業模式的主體力量。
LinkedIn的付費服務主要分為 「高級訂閱服務」、「招聘解決方案」和「營銷解決方案」三種,其中「招聘解決方案」對營收的貢獻度逐年上升,至2011年上半年已經達49%,接近半壁江 山(附表)。「招聘解決方案」分為「個人」和「企業」兩種。對於個人而言,用戶可以通過付費獲得「直接郵件聯繫招募者和招聘管理者」、「以獨特應聘者身份 列於首位」、「被直接推薦給公司內部人員」等服務。而在2008年3月推出的公司「招聘解決方案」則是LinkedIn在盈利模式探索上最關鍵的一環,其 包含的內容極其豐富,例如用以搜索、聯繫、管理候選人的Talent Finder,用以自助發佈職位的LinkedIn Jobs等,其中一些功能十分貼心,不僅能讓員工知道本公司發佈了哪些招聘信息,還可以在所有員工的關係網中搜索候選人,並把職位信息推廣給有能力的候選 人。


網絡招聘的核心價值在於幫助招聘雙方進行信息的匹配,而社交網絡的「互動」優勢和基於關係網 的深度數據挖掘能力能讓這種信息的匹配更為「精準」。社交的精髓在於互動,社交網站利用「六度空間」理論、通過「拓展人脈」的方式將人際關係導入招聘過 程,在「伯樂」與「千里馬」之間建立聯繫,打破「一張簡歷」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招聘過程的最大問題—信息不對稱。另一方面,社交網絡可以對龐大用戶 群的用戶數據、關係網進行深度挖掘,進而幫助用戶找到想找的人或者公司,並提示兩者之間存在的聯繫。正是依靠這些特徵,LinkedIn才得以提高招聘效 率,進而改善盈利能力,以付費業務的收入「反哺」產品開發,用免費產品維持、擴大會員圈子,最終形成良性互動。
與社交招聘的「良性互動」相對 比,傳統招聘網站正因為盈利模式單一、同質化嚴重等問題陷入一場燒錢賺流量的「惡性循環」。作為中國網絡招聘市場的「三巨頭」,前程無憂、智聯招聘、中華 英才成立之初各具特色,而今,三家網站從用戶定位到產品服務幾乎不分彼此,線上招聘都採取向企業端收費的模式,惡性價格戰隨之出現。低至幾十元的發布費用 讓部分企業將招聘網站當成廣告平台,「假招聘真廣告」導致招聘效果下降、用戶流失,招聘網站為提升流量繼而大筆對外投放廣告,營銷支出攀升。前程無憂 2010年財報顯示,網站2010年總運營成本為4.14億元,其中銷售和營銷成本為2.78億元,佔到了總成本的67.1%。長此以往,傳統招聘網站陷 入燒錢怪圈,即使可以靠市場積累維持江湖地位,但更多體現出的是依靠流量獲得的「媒體價值」,正慢慢背離網絡招聘幫助招聘雙方進行信息匹配的核心價值。社 交招聘網站的出現與興盛更將對它們產生明顯的衝擊。

  國內效仿者:
開疆擴土 >追逐利潤
  「人脈」在中國社會有著不言而喻的重要 性,「熟人推薦」在中國是成功率最高的招聘方式,因此理論上來說 ,中國的社交招聘市場更值得想像和期待。LinkedIn的成功無疑讓國內的效仿者蠢蠢欲動,依LinkedIn「畫瓢」者為數不少,而多數傳統的招聘網 站則選擇了與社交平台聯手的方式來迎接新的挑戰。但無論是哪種形式,相較盈利,積累市場資源、提升品牌影響都屬當務之急,正如易觀國際分析師董旭所言,網 絡招聘的盈利模式不外乎向企業收費和向個人收費兩種,而國內的社交招聘最大的問題不在於盈利模式,而在於盈利能力,結合國內用戶的使用習慣,注重用戶體 驗、滿足用戶需求是提高盈利能力的關鍵。
天際網、優仕網、人和網等是LinkedIn的堅定追隨者,試圖將「招聘」打造成大量商務用戶基礎上 的強大「附加值」,對於此種發展路徑而言,提升用戶體驗、積累用戶是關鍵。國內的商務社交網站紛紛選擇「論壇」、「問答」、「群組」等方式吸引用戶,而類 似的功能又使網站產生同質化的傾向,對用戶吸引力不足,難以實現用戶量的突破。目前用戶規模最大的天際網也只有650萬的用戶,而據Alexa的統計,天 際網的日均訪問IP只有十幾萬,活躍用戶數所佔比例很低。
另一種類型的招聘社交網站則以招聘作為切入點迅速積累用戶,再在此基礎上逐漸強化社 交功能,完成從一個「披著SNS外衣的傳統招聘網站」到一個真正的社交招聘網站的蛻變。2009年上線的大街網正是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以大學生作為切入 點,迅速積累起超過600萬用戶。不過,由於招聘需求旺盛的人群往往相對低端,可供挖掘的職場價值並不多,用戶多以個體存在,社交性不強,招聘業務也更多 的是傳統網絡招聘模式的翻版,離真正意義上的社交招聘還有一段距離。對於如何在招聘業務和SNS框架上真正建立社交圈子,大街網也還在嘗試之中,與新浪微 博合作進行微招聘,並推出了「能力圖譜」、「名片+」等社交功能,但效果如何,還需用戶檢驗。
總的來說,國內的商務社交仍然處於「前途可能光 明,道路必然曲折」的階段,但即便如此,傳統招聘網站已經很明顯感受到來自社交招聘的威脅,並採取相應措施應對挑戰。前程無憂推出簡歷提亮等增值服務,把 新應用「機會叩門」定位成「擴展商務交往機會、拓寬人脈的渠道」,用戶付費後即可與人才庫的會員進行私信聯繫。
與前程無憂不同,更多的傳統招聘網 站選擇與新浪微博、人人網等社交平台合作的方式來應對挑戰。智聯招聘與千橡互動集團合作推出商務社交網站經緯網;騰訊朋友招聘頻道也與智聯招聘和中華英才 簽訂了合作協議,用戶可用騰訊朋友賬號一鍵投遞;中華英才則於近日推出國內首個職位微博同步上線的分享功能—微博通,企業用戶可以輕鬆地把發佈在中華英才 網的招聘信息關聯至新浪、騰訊微博。不管怎樣,傳統招聘模式與社交招聘之間的融合正在成為網絡招聘領域的一個新趨勢,前者借助後者的社交基因,而社交平台 則可以利用前者的行業積累完善佈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9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