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魔鬼教練打造金牌團隊心法

1 : GS(14)@2010-12-08 23:35:23

2010-12-04 智富雜誌


廣州亞運會落幕,香港單車隊取得歷來最多的4金4銀1銅佳績。香港這彈丸之地,出了一個黃金寶已不簡單,現在出身電訊機房技工的陳振興、曾被笑稱為肥妹的李慧詩、還有兩遭單車輾過仍拼死作賽的黃蘊瑤,齊以血淚換得獎牌,港人無不動容。

這班精英運動員,曾幾何時和你我一樣,是每日返工返學的普通人,沒想過要做全港甚至亞洲第一,直至遇到他們的伯樂——來自中國國家隊的單車隊總教練沈金康,以地獄式訓練,鐵腕打造平凡人變成體壇精英。

沒有沈金康,不會有今天的黃金寶和香港單車隊。

有人說他是魔鬼教練,其實他既不是魔鬼,也非神仙。眼見港人資質不遜於內地運動員,卻是欠了一份鬥心和信心,看重個人得失多於團隊利益,沈金康用16年時間,以獨有的心法理念,把團隊改造過來,由無車、無人、無經費的業餘隊伍,變成有聲有色人才濟濟的精英團隊。

在商界,被譽為管理奇才的美國通用電器(GE)前總裁傑克韋爾奇(Jack Welch)曾提出,「運動團隊」是建立團隊的重要模範,這位內地來港的金牌教練的經驗,也許能給管理人員一堂寶貴的參考課。

亞運開幕,沈金康11月27日(周六)剛由廣州返港,30日(周二)又出發到澳洲比賽,要抓住他訪問並不容易,幸好魔鬼教練很友善,幾經安排終於騰出一小時接受專訪。今天的單車隊,已是香港最突出的運動項目,在體院有自己的辦公室,有1個總教練、3個教練,有多部單車,但16年前不是這樣的。「16年前只有我一個,幾乎甚麼也沒有。」

沈金康1994年7月來港,此前,一直在中國單車國家隊做了10年總教練,後來香港單車聯會特向北京借沈金康來港,備戰廣島亞運和香港最後一屆參與的英聯邦運動會,他便成為香港單車隊第一個正式教練。

「一來就覺得不可思議。」在國家隊10年,他作為總教練,下面有12至15個教練,有一隊醫生和科研人員跟着,連司機和廚師都有5個。從一個有研究機構、後勤服務、行政架構支援的健全訓練系統,來到香港單車隊,才發現是一天一地。

單車隊的「百無」時期

「首先沒有全職運動員,當時交給我只有6個人,全是業餘的。」當中包括只有21歲的黃金寶,那時他仍未全職受訓。然後發現還有很多「沒有」,沒有單車、沒有助教、沒有訓練場地,以及沒有辦公室。

「當時單車隊根本不是『隊』,不屬體院的項目,我住在單車聯會一個委員的旺角家裏,他們對我照顧有加,給我一個房間,房間就是辦公室,訓練時才出來。」訓練通常約在沙田一間便利店門外集合,方便買早餐,練習未完便有人要離開上學上班。

最深刻的是,單車隊連隊衣也沒有。隊員比賽前要向聯會借衫,比賽後洗乾淨,下次再借給其他人穿。沈金康現在憶述,仍覺得難以置信︰「連衣服都沒有!非常不衞生,外套借還可以,但比賽內衣怎能借呢?放在箱子裏幾個月的運動衣,我感覺有一陣怪的味道。」一隊將要參與亞運的單車隊,竟然連衣服都是借來的,沈金康就知道,香港單車隊的業餘程度「很嚴重」。

後來又發現,他來之前兩年,單車隊曾在法國參賽期間發生打架事件,結果被取消資格參加巴塞隆拿奧運會,單車隊落入低潮期。

接下這顆燙手山芋,任何人也想走為上着,沈金康從國家隊來到香港,也難免有這想法。「當時想,來香港6個月便回北京,我想很快過去吧,但6個月以後,一件事令我觸動很大,於是留下來。」黃金寶在1994年廣島亞運拿了第四名。

阿寶的決心為之動容

「那次是水準很高的亞運會,因蘇聯解體分成5個獨立國家參加,當時第一、第二名是哈薩克,第三是中國隊,第四就是阿寶。」阿寶拿第四,啟德機場大批人拿着鮮花接機,傳媒湧着採訪,令香港單車隊從低潮重新振作起來。黃金寶揚言,要擲下1998年的亞運冠軍。

「我跟他說,你是不是頭腦發熱,或是媒體炒作,他說︰不是,你只教我6個月就拿第四,再過4年豈不是拿冠軍嗎?」冷靜穩重的沈金康,當然不受這套激將法,反而潑了阿寶一盤冷水。

「4年後他要拿冠軍,其實很難很難,至少要踩15萬公里,大概是繞地球4圈,幾乎每年1圈。訓練要達到國家水平,根本不能在香港訓練,要有錢資助,且沒有私人時間,只能服從訓練,這還未必能拿冠軍,若只有他一個訓練不成,還要其他隊員一起練。」要完成這樣的訓練,沈金康不停說了8個「很難」,想勸退黃金寶,但阿寶就是堅持︰「如果你留香港教一天,我就跟你練一天。」他當時想,如果不留下,黃金寶這有天份的小子可能就沒了。

不過當時仍屬殖民地的香港,要替這內地教練續簽證不易。單車聯會出動與內地關係要好的委員,與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甚至沈金康原籍的上海市政府傾談,才把教練留了下來,再續6個月簽證,如是者一年又一年續證,直至2003年沈金康才取消了在國家隊總教練身份,長留港隊。

及後,黃金寶在1998年亞運夢想成真摘下金牌,被冠以「單車王子」稱譽,單車在香港由二類項目升為重點項目,經費開始增加,沈金康麾下的香港單車隊開始成形。

港人潛能並不遜於內地

要發展香港單車運動,教練第一步是建立團隊班底,「當時香港人口670萬,我想,這600萬人裏難道沒有會踩單車的人嗎?一定有,如果有人願意接受全職訓練,我知道一定行。」

就在黃金寶摘亞運金牌,譽為「單車王子」那一年,單車隊辦了「明日之星」選拔,結果吸引幾百學生報名,沈金康從中揀卒蟀。如今隊中小將新星如郭灝霆(2008年世界杯捕捉賽金牌)、李慧詩(今屆亞運500米計時賽金牌)等,就是從小跟着沈金康訓練。

我們常以為,中國地大人多,運動健將自然也多,香港難以相提並論,爭金奪銀。但沈金康眼中,其實香港人的潛能並不遜於內地,只是沒人開發,沒人選拔。

「第一,香港人整體身體質量好,經濟好,營養夠,蛋白質攝入量很多,這是作為運動員很重要的基本條件。」

「還有香港信息發達,很多人是用腦子做事情,運動員一教就懂,很聰明,用香港的話就是『很醒目』。」

「最重要的是,香港人是熱愛單車才來踩,內地可能為工作謀生,兩種動力不同。內地有些單車手,今天不當運動員,明天就不踩車;但今天叫黃金寶不當運動員,他明天還會踩,這就是區別。」

沈金康說,香港人才在身體、思維、動力等條件都勝人一籌,然而這還不足以磨成一隊金牌精英、煉出一個金牌團隊,事關港人普遍缺乏鬥心和信心,還有最棘手的團隊精神。

魔鬼教練的地獄式訓練

「因為香港以往拿不到牌,總覺得賽事志在參與,但內地一參與就要拿牌,至少你想去拿,不光是參加就行。」

他說,黃金寶初出道時,跟世界運動員一起衝綫已很滿足,他看到就很生氣。「為何不跟他爭,不對抗不爭取?這是精神的問題,我要求必須要贏。」香港向來推崇志在參與的體育精神,但在沈金康麾下,體育精神就是要敢於爭勝。「我要讓香港運動員知道,他們行、他們可以贏,贏全亞洲,甚至是全世界,但他們就是不相信。」他覺得港人在體育上缺乏競爭性,總感覺自己是弱者,對自己沒信心,但要建立信心,便要通過訓練去改變他們的能力。

由於香港缺乏練車場地與賽道,沈金康近年帶着單車隊長留在深圳龍崗、昆明呈貢和浙江安吉集訓,運動員每天作息、訓練距離、練習時間都由他決定,且訓練超乎常人。

幾乎千篇一律,每天早上7時起床,9時練習,踩車多於走路,累了不能停,就算受傷,只要腿能動就要一直踩,有時是「直踩」8、9個小時的超耐力訓練,有時是踩足200公里路的高強度練習。「心跳達200以上,對常人來說非常刺激,這時他可能想休息,但我覺得這是磨練他們的耐力和速度的最好時候,在不損害身體情況下,會給他們更強的訓練,所以即使累得要死,也要繼續,因這是訓練計劃。」日復日踩踩踩,只為在極限中再突破1秒,甚至是十分之一秒。

據說,除了紀律極佳的大師兄黃金寶,他從沒批准其他隊員連續3天的假期,就連過年、過節、星期日也不能放假,開始時不少隊員會投訴,跟他撑,更試過有人逃走。

「其實道理很簡單,星期天是幾千年前公元開始的傳統,但訓練計劃是按照科學、按訓練需要,而不是按傳統而做的,可能要連續10天、15天,才休息數天。」

不容異議的嚴格訓練下,隊員開始突破極限,成績躍進,沈金康認為,經過艱苦練習,才能逐漸迸發鬥心,且擁有比對手優勝的強項,慢慢建立信心起來。對於不服從、不守紀律的隊員,沈金康不會趕他離隊,但一定會處分,一日未完成訓練計劃,一日不讓他參賽。

有人說沈金康是魔鬼教練,他對這個稱號不以為然︰「其實不是魔鬼教練,是一個訓練計劃水平很嚴格的教練。」他也不是沒有犧牲,自己未放的假期,加起來超過一年;見黃金寶的時間,比見在上海的妻兒還多,「我兒子想甚麼我也搞不清楚,但阿寶想甚麼,我一定知道。」

由超級自我變超級團隊

沈金康初來港任教時,單車隊因打架受處分,被取消參加當屆奧運資格,隊員的個人主義程度,對沈金康來說是「不可思議」。

有次在加拿大比賽,有香港隊員成功從車群衝出,領先其他車手,突然另一個香港隊友追上,雖然把他追過,二人結果都體力不繼落敗。沈金康很生氣質問那追上去的港隊成員,「為何要抓他回來?他是香港隊,已經衝在前面,有機會贏,為甚麼要把自己的隊員抓回?」他的回答讓沈金康至今難忘︰「為甚麼要讓他贏?」

「這就是自私的問題。運動員出現這問題,跟社會環境有關,香港一般保護主義很強,個人利益為先,內地強調是集體,利益要集體處理。」

後來他愈來愈發現,建立港隊最難的不是迫他們做艱苦訓練,而是怎樣把一班「非常自我表現、以自己為中心、幫別人就好像吃虧」的人,變成一個團隊,「體力是基本條件,但這是關乎腦子問題」。這位前中國隊教練一語道出港隊問題的癥結所在。

沈金康很清楚,問題一日不解決,一日不會有香港隊,一日也不會贏。

他的第一步,是先講道理,要求成績好的隊員,顧及成績不好的隊員的想法,要他們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他記得,當黃金寶1997年拿了全運會冠軍,第二天回港,拿着一個膠袋到他辦公室,阿寶對他說︰「這些錢請你幫我分給其他5個隊員和傷殘運動員。」膠袋內是阿寶全副身家15萬元,「他們幫了我,所以他們應該得到這些錢。」

有了黃金寶踏出第一步,團隊精神出現轉機。這時沈金康再做了另一件事。

黃金寶取得全運冠軍後,獲得體院一年7萬元資助,他就寫報告,爭取另外5個隊員獲得同樣7萬元的資助。「我告訴他們,表面上是個人賽,實際上是團體賽,每個隊都要發揮團隊作用才能贏獎。最後批准了。」

全隊人人拿到7萬元資助固然開心,但沈金康笑說:「當天實際能幫上阿寶幾乎沒人,但幫不上忙也拿同等的錢,我就讓他們感覺內疚,明白團體就是這樣的。」

有時他也會使出硬招。「講道理不聽,就會當眾點名批評,而且不留情面,揭出他內心怎樣想,並且告訴他隊友怎樣想,我不會一對一講,因這是共同問題。」

就這樣一步步,單車隊由打架爭出位,逐步進入絕對團隊系統。好像今次黃金寶亞運奪金,沈金康說,亦靠小隊友郭灝霆在最後一公里帶大師兄衝上去,之後自己到路邊「犧牲」。「好像打仗時有人做主攻,但也要人拿槍幫你開路。為何安排阿寶?因為他在平路上特別有爆發力,且有威脅力,其他亞洲運動員看見他會怕。郭灝霆的體力可以衝上終點,但他經驗沒阿寶豐富。」沈金康說,穿起香港單車隊戰衣,就要代表香港隊,不可再只想自己。單車隊這份不計個人得失,全力為隊友護航的精神,比金牌銀牌還要閃亮。

獨腳將軍 自強不息

沈金康除了「魔鬼教練」這外號,也曾被稱「獨腳將軍」,因為一次車禍意外,令他失去左小腿,現在戴上義肢的沈金康,走路有時一柺一柺,有點像電影《英雄本色》的Mark哥。

當時是中國著名單車運動員的沈金康,在一次訓練中,為保護隊友,遭一輛迎面而來的汽車輾過,保住了性命,卻失去了左邊小腿,那年他27歲,運動員生涯被迫結束。

提起往事,教練淡然一笑,不見半點傷感失落︰「結束就結束了,也沒甚麼特別,人要尊重事實,沒有了,你哭、你鬧、你跳、你不想活,也就是沒有了。」3天後,仍在病床的他,決定重拾書本去高考,即使國家可以養他一輩子,他寧願選擇自強不息,最後轉做教練。「如果一直活在沒有腿的陰影裏,便不會有今天。」

及後他更取得北京體育學院碩士學位,令他擔任教練時,有更豐富的專業知識。1994年他來香港,已懂得用電腦記錄和處理隊員訓練數據。現在為每個運動員度身訂造的訓練計劃,都是按每天儀器檢測數據、抽血化驗等結果而編排。向來強調科學化數據,以掌控賽事資訊見稱,正是沈金康致勝之道之一。怎樣吸收新知識?「看書,現在每晚都會看書一小時。」

----------------------------------

體育精神 帶給企管的啟示

鄧亞萍的毅力

500強企業的CEO都有養成運動的習慣,除了減壓和強健心身外,還有運動場上競技時,培養出強烈的鬥心、拼搏和團隊精神,亦可運用在職場和企業管理上。

著名例子之一有前國家隊乒乓球女名將鄧亞萍,在運動場上的拼搏精神,直至退役後仍不減。她於1997年退役後在清華大學獲學士學位,後到諾丁漢大學獲碩士學位,至2008年更獲得劍橋大學土地規劃經濟學博士學位。

花了11年時間實踐其劍橋博士生夢,連她也承認是付出了非常多的代價。她後來回想,又覺得非常值得:「我覺得只要敢想,並且腳踏實地去作,你還是可以成功的。」

由乒乓皇后到劍橋博士,於2009年,鄧亞萍被任命為共青團北京巿委副書記,成為政壇新秀,直至今年國慶後,她又被委任為人民日報人民搜索總裁,她回首自己從體育系統轉到共青團工作:「我是運動員出身,不怕吃苦,注重團隊協作配合,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就像乒乓球雙打,你的拍檔如果發揮不好,你一定要鼓勵她,否則她會愈打愈糟。」

All For One One For All

運動精神如何運用至企管上?台灣一群企業管理高層曾經是欖球隊員,他們便把欖球精神放在企業經營上。欖球界有一句名言:「All For One, One For All.」

台灣5星級的礁溪老爺大酒店,其總經理沈方正解釋,句子中的「One」,其中一個指欖球,另一個就是球員自己。沈方正認為,這剛巧與企業經營的理念不謀而合,當中亦蘊含了團隊合作、沒有個人英雄主義、勇於衝鋒陷陣等。

尤其是他經營服務業,非常重視嚴密的團隊合作,沈方正說:「因為服務本身不是你一個人做,而是全部人一起做,所以有非常多的溝通和協調工作。」

Jack Welch的「運動團隊」理念

若把運動精神轉化成一套理念,通用電氣前執行總裁傑克偉爾奇(Jack Welch)便曾經提出「運動團隊」的概念。他認為要通過精心設計和相應的培訓,使每個成員的個性特長能夠發展並發揮出來。而高效的團隊是由一群有能力的成員組成,他們具備實現理想目標所必須的技術和能力,而且相互之間有良好合作性,從而出色地完成任務。

----------------------------------

金牌教練訓練團隊7大心法

1.設立嚴格訓練系統,迫出隊員潛能和意志

2.點出各人比對手優勝的強項,慢慢建立信心

3.要求隊員要有敢於爭勝的鬥心,而非志在參與

4.對於不服從、不守紀律的隊員,先講道理做思想工作,再犯則作處分,例如不准出賽

5.建立團隊時,會先要求成績好的隊員,顧及成績不好的隊員的想法

6.讓落後的隊員跟優秀的隊員獲同等福利,讓他們感覺內疚,領略何謂團體

7.講道理不成,就會當眾不留情面點名批評,揭出其破壞團隊的行為和想法

----------------------------------

單車隊員看魔鬼教練 愈嚴愈想跟

李慧詩 500米計時賽金牌

曾忍不了沒假期的訓練

李慧詩毫不猶豫就道出對沈金康的看法:「教練很嚴謹。」但正因為這道嚴謹,才切合李慧詩一貫認真的口味,令2006年因訓練跌斷了手骨的她,負傷仍堅持歸隊參與鍛練,感動了沈金康培訓這名傷兵。

「教練說我就是這樣感動了他,但我覺得是大家感動對方才對。」原來沈金康當年沒有給她特別的訓練計劃,但見她很有毅力,於是為她設計訓練,而李慧詩見沈教練肯花時間在她身上,便落力照着計劃實行,漸漸在計時賽練出成績,教練就更落足心機為她設計訓練。

現年23歲的李慧詩,於7年前透過香港體育學院「明日之星」計劃踏上單車生涯,中五畢業後就成為全職運動員。沈金康為了栽培這位新秀,本身不是教短距離單車的他,特別為她聘請合適的教練,直至今年初,李慧詩的教練離開後,沈金康才決定接手執教。

在沈金康訓練之下,李慧詩已預計很刻苦,但她也忍受得來,惟一令她曾經忍不了的,就是沒有假期,李慧詩笑說:「與其他教練不同的,就是他不用放假,連我們也好像要跟他不用放假般。有次他原本說好會給我4日假,但之後卻沒有,我覺得好嬲。」但任你怎樣不滿,始終也要服從教練,假期依然沒機會放,幸經過幾天訓練後,李慧詩也把事情忘記了。

除了刻苦,沈金康也出名嚴謹,日常生活上有不少規則要運動員遵守。李慧詩透露,沈教練要求隊員必須無時無刻穿長褲和襪子,也不准食雪糕,目的是為了保溫,避免着涼。尤其臨近比賽的緊張時刻就更不能鬆懈,他會要求運動員不可打電話、發短訊和看電視,總之要專心備戰。

不過與單車隊朝夕相處,沈教練不是終日板起臉孔,所以嚴肅有時,輕鬆有時,「教練平時很喜歡講笑話,有時會講爛笑話,本來不是很好笑,但由他說出來又變得很好笑。」李慧詩說時笑得特別燦爛,把原本圓圓的蛋臉拉得更闊。

...................

張敬煒 4公里團體追逐賽銀牌

成為隊員心中的定心丸

教練嚴格,也要運動員服從配合。五十年代出生的沈金康,除了對着「七十後」的老將黃金寶外,新一輩的盡是「八十後」、「九十後」的小伙子、小丫頭,除了威迫利誘收服他們,還有很窩心的一招,就是成為一顆定心丸。在今屆亞運與胞弟及隊友出戰4公里團體追逐賽的張敬煒,在拿下銀牌之前便嘗過這種滋味。

「賽前教練估計目標是前三名,但在複賽之前,中國隊和韓國隊都較我們快3秒至4秒,令到我們當時好驚。」沈金康見到這班隊員的信心動搖,立即上前鼓勵「他叫我們不要驚,只要去搏就是了!不用理會後面的結果。」

要拼搏,每個運動員都知道,但從教練口中說出來,卻又顯得特別有力。「教練給我的訓練計劃,我沒有想太多,也沒有問太多,只要相信他就足夠了。」這就是教練與運動員之間堅定不移的信任。

...................

陳振興 山地單車賽金牌

度身設計全面練習計劃

沈金康訓練出「亞洲車王」黃金寶,令主攻山地單車陳振興羨慕不已,一直希望有機會跟隨這位金牌教練,他覺得「教練能夠訓練阿寶出來,肯定有一套好好的訓練計劃,也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教練,是非常犀利的人。」

後來陳振興在單車聯會的推薦下,獲得追隨沈金康的機會。正當別人都覺得沈金康擅長公路賽訓練,未必懂得操練山地單車之際,陳振興隨即反駁說:「其實沈教練是很全面的,他可以逐項分析山地和公路單車的不同,例如分為長度和耐力上的鍛練。」

這次比賽,沈金康便特別為陳振興設計訓練計劃,以公路配合山地練習,就是要他完全跟着公路賽單車隊一樣的練習操練體能,直至正式比賽前,才轉到山地練習技術。兩者綜合訓練的結果,便練就了今屆亞運山地單車賽金牌的「山地興」。

﹏﹏﹏﹏﹏﹏﹏﹏﹏﹏﹏﹏﹏﹏﹏﹏﹏﹏

沈金康57歲

˙1953年生於上海,七十年代成為中國著名單車運動員

˙1980年因車禍意外失去左小腿,結束運動員生涯,投身做教練,曾任中國國家隊總教練逾10年

˙1994年香港單車聯會向國家隊 借將,請他來港任教備戰廣島亞運,從此留任至今16年

˙1998年黃金寶在其訓練下,首奪亞運200公里個人公路單車賽金牌

˙2001年在「滙豐銀行慈善基金優秀教練選舉」獲選為個人項目高級組「最佳教練」

˙2010年帶領香港單車隊在廣州亞運會共摘4金4銀1銅,打破歷屆成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95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